優酷體育靠「零售」突圍,騰訊體育缺電商基因成最大硬傷

足球的戰場,絕不只是90分鐘的比賽。當優酷拿到世界盃版權的那一刻,一場互聯網的“反攻戰”勢在必行。近日,優酷宣佈與蘇寧體育戰略合作,表明了其在“後世界杯時代”繼續以體育內容霸屏的決心。

優酷體育靠“零售”突圍,騰訊體育缺電商基因成最大硬傷

優酷如此強勢進軍體育,將國內90%的體育內容歸入囊中是有理由的,眾所周知,體育賽事版權最終會轉化到零售,優酷背靠阿里電商,在整體佈局上顯然要比早入局的騰訊和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但很顯然,通過體育帶動的其他產業,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優酷的優勢就在於背後的阿里體系,在新零售的商業變現上顯然有更大的想象力。海量的體育賽事中,優酷在內容製作、推廣上與之配合,很容易刺激出紀念品、球衣、零食、外賣等商品的銷售。而無論是支付寶還是淘寶,都是動輒10億級的用戶流量,這是任何一個體育平臺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世界盃期間優酷與淘寶、支付寶、餓了麼、盒馬、農村淘寶等阿里系近30個業務的成功聯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優酷體育靠“零售”突圍,騰訊體育缺電商基因成最大硬傷

而同樣在體育生態上廣泛佈局的騰訊體育,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首先,騰訊體育本身就缺乏足夠的電商基因,其早年佈局體育資源,更多的是渴望從“體娛”融合的角度入手,在新零售上也只是通過賽事插播廣告的形式強硬融入,本身缺乏全盤考慮;

優酷體育靠“零售”突圍,騰訊體育缺電商基因成最大硬傷

其次,騰訊體育在捆綁新零售平臺上,存在著先天不足。如今,除了NBA與京東展開的一系列合作之外,其餘賽事直播和新零售平臺之間的互動太少。

這導致騰訊體育在前期尚且可以通過賽事版權的全覆蓋獲得穩定的輸出,但在體育佈局的“下半場”,當新的巨頭衝入市場,在展現商業表現能力和生態聯動上,騰訊體育的短板就暴露無遺了。

事實上,在整個體育產業的佈局上,商業模式的多元化是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優酷作為行業內唯一一家能夠把會員付費、廣告和電商三種互聯網主流商業模式聚合在一起的平臺,這樣的玩法顯然是騰訊所欠缺的,相信未來兩者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