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TO B,零售「大考」

全民TO B,零售「大考」

每一次變革都是一場物競天擇。

撰文|脫落酸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零售,正在經歷一場看不見的硝煙改革,潤物無聲卻又影響深遠。

在產業互聯網的舞臺上,這個民生的最強利器不斷完善著自身,不論是從人貨場的再次洗牌還是商品上下游的重塑,都在昭示著一場巨大的改變正在零售行業悄然發生。

這個新舊交織的時間裡,這種變化恰恰符合中國社會未來三十年的新面貌。

在消費互聯網大勢已去的當下,BAT 都將目光轉向產業互聯網,巨頭們以科技賦能傳統行業。一時之間,似乎360行,每一領域的萬億市場都有“重做一遍”的可能。

製造、金融、醫療、汽車、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務…通過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幫助企業提高生產運營效率,創造新的商業機會。

馬克思在其《政治經濟學批判》有一個名詞:「商品的驚險跳躍」,即服務C端的消費互聯網和服務B端的產業互聯網建立了連接。

也是因為此,新零售的概念在如今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轉移的階段率先提上日程。

在全民TO B的當下,它迎來了自己的大考。

零售大考,兩超多強

線下門店與線上電商是最為主要的零售業態模式。

前者包含各大百貨公司、購物中心、便利店、專賣店、品牌直營店等,面臨線下門店租金、人力成本等各種問題。

後者大多與平臺電商合作,運營和數據的自主性都不強,加之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物流配送成本的上漲,企業很難提升效率。

產業互聯網也正是這兩種模式的鏈接者。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對兩種模式進行改造升級,線上電商打通線下渠道,跑馬圈地,落到實處;線下實體重新優化渠道供應鏈,轉型升級,自我進化。

巨頭們提供技術,零售商借助大數據顧客的行為信息進行抓取,在瞭解顧客的需求的同時,實現精準營銷,完善並縮短供應鏈條。

雙方各取所需。

目前,零售行業分為騰訊與阿里兩大陣營。近期華潤萬家集團宣佈與騰訊/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其也成為繼永輝、家樂福、武商聯和步步高之後又一家和京騰聯盟深度合作的零售商。

截止2018年5月,騰訊/京東陣營已擁有21.7%的渠道份額。

騰訊系智慧零售的特點是以社交平臺和小程序為抓手,強調騰訊雲共享式生態效應,圍繞社交流量展開,同步引導至線下,讓零售主體成為一個線下出口。

反觀阿里系,主要以智慧零售把控線下渠道入口,通過渠道控制和阿里雲提供後臺技術支持,為前端場景賦能,比如盒馬鮮生通過餐飲+超市吸引年輕群體。

同時利用自身電商的優勢,在天然的B端試驗場——淘寶,不斷進行業務實踐。

至此,巨頭們已在新零售大棋盤上形成犬牙交錯之勢,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一開始還有很多人不以為然,直到盒馬鮮生誕生,以線上為主的電商巨頭也跟著紛紛求變。

以線下為主的零售業,諸如商超、百貨、便利店等也試水變革,無人貨架、無人超市和無人售貨機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就連OTA領域也時不時跳出來蹭一下新零售的風口。

在如今新興的社區電商被追捧之際,這個古老的行業不斷髮生著新故事。

2019年將是零售業、乃至整個商業世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在新零售領域佈局深遠的阿里、騰訊顯然都將會成為這場革命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智慧零售下的消費變革

隨著各家零售版圖的不斷擴大,在產業家看來,今年的智慧零售之戰會集中在三個方面:消費場景、服務以及用戶。

伴隨互聯網的普及,年輕消費者逐漸養成網上購物習性,由此帶來網絡零售指數的逐年上升。據2018智慧零售發展趨勢報告顯示,80後、90後、00後成為核心消費群體,他們追求便利、個性化,更注重消費體驗。

消費升級帶動起零售商業的轉型升級,而這種改變被賦予了新名稱:智慧零售。

在騰訊2017全年財報發佈上,馬化騰曾對智慧零售做了公開定義:“智慧零售是去中心化,用信息技術幫助傳統零售企業結合人貨場提升效率,幫助傳統零售企業實現線上線下整合,用戶、數據和渠道還在他們手中。”

區別於傳統運營模式,智慧零售的優勢在於,藉助大數據賦能,在社交、購物和娛樂領域做出新創新,為低線級城市帶來更低價產品,更優質的服務。

在場景方面,智慧零售補足最後一公里消費場景空缺,逐漸向三四線城市滲透,進一步滲透至鄉鎮和農村,助力鄉鎮和農村消費場景升級。

下沉市場成了一個新的命題,但對於用戶和市場的教育卻是剛剛開始。

在服務方面,“刷臉”結賬、個性化導購大幅提升交易轉化率,大數據和人臉識別等智能科技的應用構成了消費服務升級的底層基礎。

自動化和科技化成了服務的主題,人們更傾向於自主選擇服務,智能是服務方向新的主線。

在用戶方面,除了市場已經充分成熟的一二線城市之外,其餘的Z世代更是成為零售行業追捧的熱點,對於固化的零售業用戶畫像來說,這樣的轉變也必然將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策略和產品方向的轉變。

據CBNData《報告》發現,當下的智慧零售線下門店多數集購物、餐飲、咖啡館等於一體,除購物功能之外,也是線下休閒娛樂的聚集地,不僅有試用等產品互動,還有機器人小二製作鮮食等娛樂互動。

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支付的普及,消費行為呈現出數字化、移動化、年輕化的趨勢,而只能LBS、雲、AI等技術的應用,更是為零售商全面提效帶來機遇。

人貨場重構

“新零售本質上就是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

新零售就是效率更高的零售,誰能在“人貨場”這三大零售要素中取得更高的效率,誰就是未來的零售之王。

互聯網電商之所以能挑戰線下零售,就是因為在“人貨場”這三大零售要素中取得了更高的效率。面對新的挑戰,將線上線下的優勢結合起來,創造更高效率的零售,就是新零售的使命。

觀察2.5億新中產的消費習性,他們更傾向為技術、設計和服務體驗買單,消費者去哪裡,流量就到哪裡。

而新零售就是利用數據賦能後的信息資金和物流的提升,便能幫助商家發掘潛在的流量來源。

貨方面的變化體現在供應鏈環節。如果將一件商品的生命週期歸納為D-M-S-B-b-C,D代表設計構思產品,M是製造,S、B、b、C分別是指供應鏈、大商家、小商家、消費者。

區別於傳統零售,新零售可以縮短商品供應鏈,並通過反向鏈條操作,減少中間環節的交易成本,提高零售效率。

比如M2B模式,某百貨公司藉助新科技,降低成本,給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比如C2B模式,團購網站從消費者直接越過零售商,找上游甚至製造商,比如拼多多平臺就是典型代表,高昂的流量迫使電商玩家們去尋求主流模式之外的突破,通過社交來提高互動率。

關於場的典型案例在那些不賣貨的體驗店,商家可圍繞消費需求,重構消費場景,在線下店進行實物體驗,獲取足夠的信息流後,顧客可在線上下單購買。

除了增強購物體驗,新零售還以更全面的購物渠道、更靈活的配送方式,使“人”“貨”“場”的連接更緊密。

智慧零售在重構人貨場的同時還帶動了線下場景,門店體驗,企業服務等方面的消費升級,從C端倒逼B端變革,進而對其中的供應鏈不斷調整變化,這是零售行業最大的變化。

經過兩年探索,盒馬的新業態、永輝的新渠道、大火的社區電商……零售行業的變化體現在消費市場的每一個更迭之中。

同樣也隱藏在一個個消失的身影之下。

成立僅4個月就倒閉的“GOGO小超”,公司被賣創始人仍不知情的“領蛙”,無人貨架的明星企業“七隻考拉”,獵豹的子業務“豹便利”……,與行業的火熱相比,這些消失的企業更見證著變革的殘酷。

沃爾瑪全球執行副總裁貝思哲的話說過,「商業社會一直在發生變化,企業所要做的是適應這種變化,機會屬於那些能夠提前讀懂變化,並確立執行方案的人。」

每一場變革都是一場優勝劣汰,在商業變化的世界裡,明哲保身是下下之選,正如那句話,“這個世界越來越可怕,因為你連你的敵人是誰都不清楚。”

淘汰你,與你無關,零售行業亦是如此,

這又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