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今年5月底,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蕪湖召開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由此看來,奇瑞“賣身”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與此同時,“吉利慾收購北汽”的消息又傳出了新的進展,吉利入股北汽的詳細方案被披露——吉利汽車持有北汽不超過30%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另外還會有跨領域的巨頭企業入股其中。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兩條看似不太一樣的信息,都折射出一樣的答案:在車市競爭激烈的今天,即使是奇瑞、北汽這些體量規模較大的汽車企業,也在最上層的股權結構方面積極求變,不然也可能被市場淘汰。

奇瑞“賣身”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奇瑞被賣的信息不是第一次傳出,奇瑞自己內部改革推不動,通過外部力量來推動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其實,這種效果已經被中國的改革開放等眾多案例所證明。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奇瑞曾經蟬聯了9年自主品牌的冠軍,那是相當輝煌

奇瑞曾經相當輝煌過,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一面旗幟。成立於1997年1月8日的奇瑞已經超過20年,2004年-2012年蟬聯了9年自主品牌的冠軍,2012年之後,由於急於擴張等多方面原因,奇瑞銷量開始下滑。

奇瑞的內部問題,外人一般無從觀察,但從外在的事實可以得以體現:銷量下滑、多年不盈利、品牌影響力下降等。

就拿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奇瑞集團銷量為68萬輛,旗下奇瑞(包含奇瑞新能源)、觀致、凱翼和奇瑞捷豹路虎等乘用車品牌銷量分別為41.8萬、1.5萬、4.3萬和8.4萬輛,比2016的70.5萬輛出現下滑。根據乘聯會相關信息統計,2017年奇瑞乘用車銷量位列自主車企第五位,與吉利、長安、長城銷量數據相差甚遠。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奇瑞的現狀是:銷量下滑、多年不盈利、品牌影響力下降等。

今年第一季度,奇瑞乘用車的銷量約為11萬輛,又被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超過,排名跌至第七。更老大難的問題是盈利狀況,這就是奇瑞的“夢魘”,畢竟,賣再多的車也是為了盈利,這樣才能投入更多的研發和引入人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奇瑞汽車短期負債合計為404.95億元,非流動負債達到218.88億元,負債總計達到623.82億元。而至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營業利潤為負6.7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虧損額擴大了4倍,資金壓力空前。

也正因業績不佳和資金壓力,奇瑞汽車在不斷改革調整中,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先後出售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其中觀致被寶能控股後,情況不斷好轉,證明“賣身”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由於觀致體量太小,不足以扭轉奇瑞的整體格局,所以根本上還要從奇瑞本部動刀子。

現在雖然暫時還不知道入股奇瑞的公司是何方神聖,但在引入新的投資者後,我們還是真心祝福奇瑞能重新向上,畢竟,奇瑞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一面旗幟,並且在技術積累、海外市場開拓方面都位居前列。

北汽混改:引入吉利激活

與奇瑞相比,北汽的狀況還是好了不少,畢竟是國家“四小”汽車集團的領頭羊,年產銷規模近300萬臺,有北京奔馳這顆“搖錢樹”,集團總體還是盈利的。

但北汽的問題其實也不容小覷:貌似身軀龐大的北汽,除了奔馳這塊資產外,幾乎沒有再拿得出手的板塊,尤其是承載自主品牌的北汽股份,將專注於北汽BJ品牌,紳寶品牌將戰略性放棄,昌河和威旺將分別作為北汽在中低端乘用車和新能源市場的品牌,ARCFOX則作為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品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得靠外力來推動。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傳言吉利將成為北汽的第二大股東。

北汽也作為北京市對下屬國有企業混改第一個試行企業,混改路線圖雖然還在討論階段,但是在北汽自主品牌業務盈利遙遙無期,產能放空的局面下,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消息人士稱,吉利有望成為北汽第二大股東,不求控股權但是控制經營權,另外傳言小米的雷軍也會入局,對於靠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兩個合資公司利潤輸血的北汽,這是一個相對優選的方案。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右)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左)

吉利的情況大家都比較清楚了,2017年吉利汽車以62%的增速,成為最大的黑馬,目前單一品牌銷量在中國市場僅次於大眾,體制靈活,這也對政府決策者提了一個醒,要想真正組建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集團,光把希望寄託在國企之間的重組是不夠的。

車市淘汰賽開始

如果說此前青年汽車、中興乘用車消失、鈴木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開始證明中國車市的殘酷外,奇瑞、北汽這些大型企業在股權等最上層建築的積極變化,再次表明,中國車市真正進入最殘酷的淘汰賽,永遠不變的是變化。

中國的新車年銷售規模近3000萬輛,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市場已經進入了微增長時代,汽車品牌之多,更是讓人瞠目,平均分到每個車企體量少得可憐。

另一方面是市場集中度在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前10家汽車企業的集中度達到90%,前5家企業集中度超過了50%,也就是說,留給後面的“蛋糕”越來越小。

“吉利集團”要收購“北汽”,李書福全球化戰略能否實現……

李書福都成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據說已佔據戴姆勒公司股份達到了50%多,不得不承認,國產汽車這艘大航母真的要起航了。。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預言,“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對於企業數量眾多、資源嚴重分散的中國汽車來說,“清場”是大勢所趨,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內,必將有一大批車企被整合收編,或直接出局。

或許奇瑞和北汽就是先知先覺者,在爭取獲得通向未來的“船票”,不管怎樣,國產汽車的目標和未來還是很明確的,小編我只能代表自己默默地支持你,加油、中國造。

吉利李書福會站上全球汽車行業的頂端嗎? (單選)
0
0%
會,支持李書福
0
0%
不會,做做夢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