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金庸會寫《鹿鼎記》?

冒牌影帝


說起金庸,一幅對聯便浮現在眼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生寫下了15部經典的武俠小說,並用其中的14部的第一個字組成了這副對聯。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便封筆不再寫下去了。很多人認為金庸是“江郎才盡”,無法再超越之前的作品。到底為何呢?


我認為,金庸寫《鹿鼎記》就是為了封筆,之前的14部小說,都是比較嚴肅的大俠形象:憨厚的郭靖、成熟後的楊過、為大義自殺的喬峰等等,都比較嚴肅。而《鹿鼎記》並非如此,從開始到最後,韋小寶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

說金庸無法超越之前的經典,那完全是瞎扯,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再寫,絕對能再創經典。


而且金庸從沒有把寫小說當成一個職業,對他來說,寫小說只是一個愛好而已。

其次,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個結束,如果長期寫下去,週而復始,這並不是金庸想要的,他只是因為好玩而創作。所以在《鹿鼎記》之後,金庸便封筆了。

最後,還是《鹿鼎記》,金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破了自己的觀念,小人物依舊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獲得成功,完全打破了自己前面14部小說英雄的形象。創作形象,然後打破,從此不再出現,或許這才是金庸封筆的目的。


死者已逝,生者如斯。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文學大師吧。



鯨魚電影


《鹿鼎記》寫於1972年,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自1955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以來,金庸每每力求突破,追求每部小說表達的思想都不一樣。


《鹿鼎記》是個‘’另類‘’,是金庸對武俠小說的極大突破,筆者認為嚴格來說它算不得武俠小說。但也有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它是金庸第一小說,其塑造的韋小寶形象,被很多人稱為‘’阿Q第二‘’,是繼阿Q之後的又一成功形象。

《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是個很大的壞人,吃、喝、嫖、賭,樣樣都來; 坑、蒙、柺、騙,無所不精,又好色,又怕死。

韋小寶是反英雄的,他的千般壞處,全是人的壞處,在人們身上都可以找到,他是萬千眾生的聚焦反應。

但這樣的壞人,卻很受人們歡迎。為什麼呢?因為他活得很真實,不假仁假義。韋小寶懂得與人相處,很看重朋友情義,出賣朋友的事,萬萬不可做。

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至情至性的典型,活成了我們每個人都想的樣子。

所以我認為,《鹿鼎記》這本書撕破了許多假面具、假仁義,是金庸對禮法、制度、人性的集中思考。


老王侃武俠


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寫作歷程來看,1955年《書劍恩仇恨》開始到1972年的《鹿鼎記》結束,總共十五部,歷時大概十八年,除《鹿鼎記》外,其餘的主人公都是以俠者的形象出現,可以說是隨著作者的年齡增長產生了心理的變化,當了十幾年的大俠累了,厭了。所以想換個角色當當,從而才有《鹿鼎記》的產生
《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是一個聰明,滑頭,心地不壞,精神樂觀的一個人物形象,但卻也是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妞今天泡,不管



不顧靠運氣渡過各種險象的人物描寫,讓人覺得跟之前的作品形象在軌道發生變化。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小人物想要出人頭地,功成名就,沒有韋小寶的那些個運氣恐怕是不行的。
所以《鹿鼎記》

更接地氣,更能體現社會的真實感受。


永無止境Xie


1、滿足男人心理。看他的作品的大多數為男性讀者,金老先生為了滿足一下男人之心,讓韋小寶娶足七個老婆;

2、與之前作品的反差,從一個個武功高強的俠之大者,到一個市井小混混成長記;

3、教育意義。讓我們學習如何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生存,如何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


默者Zou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下面我分析一下他為什麼會寫《鹿鼎記》這種“異類”作品。

求新、求變的要求

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金庸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和以前作品不一樣。這就是旁人難以企及金庸的原因之一,金庸對自己作品要求很高,他不想落入套路的窠臼,為了求新、求變,方才寫出了《鹿鼎記》這種“反俠”、“反傳統”、“反套路”的離經叛道的作品。

所以《鹿鼎記》之後,金庸感覺自己寫遍了武俠模式,再也難以下筆,所以至此封筆。

文化價值的要求

金庸從第一部小說開始,到這最後一部小說,期間他的筆力飛速發展,到了《鹿鼎記》時代,以至化境,他可以讓歷史亦假亦真、可方可圓、時而詼諧時而嚴肅。

武俠小說就是成人的童話,所以一直屬於“狗肉上不了檯面”,金庸想改變這一面貌,想增加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所以他創造出了《鹿鼎記》。

《鹿鼎記》中充分暴露了國民的劣根性,通過詼諧的手法,諷刺了人民的各種缺點。可以說,《鹿鼎記》就是金庸的《阿Q正傳》!

武俠中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鹿鼎記》和其他金庸武俠小說不一樣了,這好像不是一本武俠小說了。

誠然,《鹿鼎記》中的武確實少了很多,但是俠的精神尚存。主人公韋小寶他也有各種奇遇,如果金庸筆鋒一轉,也可以讓他練成絕世神功。但是,金庸沒有這樣寫。

韋小寶就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就是社會中的你我他,他不靠高明的武功也可以在這個險惡的武林中游刃有餘,這才是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這本武俠小說也可以說是整個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最高境界。



嘉道文流


鹿鼎記,金庸先生金盆洗手的最後一滴水,比起以往的十四部武俠作品,鹿鼎記算武俠嗎,活生生的一部“流氓的自我修養”,石灰粉、迷魂藥、絆馬索、放巴豆,還有完全不按規矩來的背後一刀,完全活生生的摧毀了黑木崖、光明頂、俠客島等暴力集團一手打造的江湖。


曾有人說:“鹿鼎記不算武俠!”金庸扶了扶眼鏡:“那是故意的,一個作者不應當總是重複他的風格形式,要儘可能的嘗試新的創作。”對於當時的金庸來說,無敵是多麼的寂寞,武俠的世界,他已經是獨孤求敗了,每每和和人較量只能學周伯通左右互搏。

雖然這個理由很爛大街,部分讀者並不買賬,但是毫無疑問金老爺子創作的很成功。不愧是他自信滿滿的認為《鹿鼎記》是自己創作最好,最成熟的作品,鹿鼎記的後記裡金庸用了十個子收尾:“我很喜歡他們的不同意”。

很顯然,老爺子也調皮了一把,就是喜歡看你不爽的樣子。

至此封筆,深藏功與名!


金庸與古龍


每一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俠客,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痞子。俠客和痞子兩種心態,本是人在為人處世之中,對無法解決的事情所持有的一種妥協與和解之道。用俠無法解決的事情,便用痞子的態度去迎合。這就是人生的無奈和悲哀。

金庸的武俠世界,是一個虛幻的世界,虛幻的世界,自然就需要解構和被解構。當郭靖、楊過、喬峰、令狐沖等俠義英雄橫行無忌、無所阻擋之時,心中的快意恩仇自是需要現實的棒喝,讓自我從意淫中清醒過來。金庸仗劍武俠世界數十年,筆下千人一面的俠義英雄,也許有時連他自己也會心煩,怎麼自己筆下竟然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豬腳呢?於是,對時事的洞悉,人性的堪悟,人情世故的體察,使他明白,俠義並不能解決一切,尤其是混跡高層,在政治層面,俠義只是一場惺惺作態的時裝秀,表演結束,該吃吃,該喝喝,或者作奸犯科,自是在暗夜之中不斷上演,有幾個人能真正的秉守做人的規則和理念。因之,他看到了一個俠之大者的無奈,看到了一個個小人物,在暗夜的篝火旁,和一干美人尋歡作樂的場景,一個反俠的概念出現在他面前。或許,《唐吉柯德》引燃了他寫作的符碼,但唐吉柯德卻在生活中處處碰壁,這是他不能接受的。為此,一個混跡於世俗社會,卻四處逢源的人物形象,便自勾欄中誕生,一個韋小寶的世界,便成為這個功利社會最好的註腳。

因之,不是金庸要寫《鹿鼎記》,而是韋小寶要求金庸寫他。不是金庸要反武俠,而是武俠的世界需要一位反叛的英雄。人們無法滿足自己的私慾,早就擺好了一場世紀意淫的大擂臺,英雄設定了,就需要有人去應擂。於是,韋小寶笑呵呵的出現了,雖然心很虛,但還是捏足了底氣,去應對俠義的擺佈。最終不是俠義擺佈了韋小寶,而是韋小寶以自己無招勝有招的痞子形象,嘲弄了俠義英雄的人生觀。

所以,以我《靈魂之歌》的寫作經驗,我以為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不是他要寫的,而是天意早就為他做好了註解,設置的伏筆。時機成熟,只要動筆,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不需要構思和謀劃。所以,很多著名的畫作,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是作者自己想寫就能寫出來的,而是一個時代對作家的呼喚和神明的編劇。


昊愚堂夜畫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確實跟之前武俠小說的寫作風格大為不同!但是為什麼非要相同呢?改變一下風格不是很好嗎!



我認為《鹿鼎記》是非常經典的,可以說是巔峰之作!看過原著的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這部作品在人物,故事情節的刻畫上更為深刻、細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為錯綜複雜!包含很多人生道理和規則!


更貼近現實,返璞歸真!或許是金庸先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感悟越來越多的緣故吧!

韋小寶這個人無賴、狡猾、臉皮厚但是聰明而又講義氣,沒有武功但是做到了很多有蓋世武功的俠客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這說明什麼?俠之大者,不一定表現在武功上!


從一個妓院裡的小人物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爬上來!絕對的屌絲逆襲!

另外從殺鰲拜開始一步一步塑造了一位千古明君康熙,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月下獨酌215676852


金庸是想寫出一部中國的唐吉坷德。

他這一生胸懷家國天下,韋小寶之前筆下的人物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好漢。

他有意通過武俠小說重塑俠文化,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他一路創作過來,到了《射鵰英雄傳》把俠文化定型。

但是金庸寫著寫著他對俠文化也持有懷疑態度,俠以武犯禁,他要思考俠文虎的侷限性。

從《射鵰英雄傳》之後,他也在慢慢消解俠文話。

楊過雖然也是神鵰大俠,他身上揹負的社會責任就比郭靖小多了,他更多的是邪。

到了《笑傲江湖》金庸乾脆讓令狐沖完全放下了家國,他模糊了時代背景,就寫一個追求自我的大俠。

你看令狐沖無論是獨孤九劍還是他自己的行事風格,他追求的都是獨立自我,都要求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反倒那些一心想幹大事的傢伙都看起來十分討厭,任我行也好,東方不敗也罷,都是朝廷在江湖上的折射。

金庸先生就是通過這本書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才是最難練的,最容易的反倒是葵花寶典,只要放下尊嚴,一刀自我閹割,就會登峰造極,這裡面意思不言而喻。

而《笑傲江湖》正是金庸的倒數第二部長篇,寫完這本書就寫了《鹿鼎記》。

令狐沖還有內心的痛苦,韋小寶則完全沒有。

通過這麼一個小人物,他消解了大俠的所有揹負,輕裝前進。借韋小寶的眼光嘲笑了每一個人。

陳近南,大家都認識你又能怎樣,你身為大俠,還是一事無成,為國為民不過是一場自我感動的鏡花水月。


錦翼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最後篇章,但同時也是金庸小說的集大成者!

故事講述了市井小民韋小寶,沒有任何特殊社會關係,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沒有文化知識,更沒有高深武功,但是經過一下奇遇,憑藉自己的聰敏頭腦和好運氣,從一個小人物一路路成長為皇帝的左膀右臂的故事!

韋小寶所在的年代,武功沒落,更多的是複雜的人心,武功再高也要屈從於權貴,如一流高手馮西範!人心更是複雜,如想要造反的鰲拜,吳三桂等人,更有一心反清復明但是卻力不從心的大俠陳近南!

所以《鹿鼎記》也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系列的終結篇,很符合功夫一代不如一代的自然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