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汪力成、王建沂 爲什麼能參加「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創新,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多方共贏。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

8月2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包括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富通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等浙商在內的多位中國民營企業家,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的代表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可以看到,吉利、富通、華立等浙企已把戰略佈局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逐漸展現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浙江力量”。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吉利幫助白俄羅斯實現了“國產轎車夢”

2017年11月17日,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廠落成典禮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同期,首輛白俄產GeelyAtlas(博越)正式下線。這也意味著白俄羅斯成功生產出第一輛自產轎車。

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為BELGEE,中文簡稱“白俄吉”,取白俄羅斯和吉利之音。這是中國與白俄羅斯的首個汽車合資項目,也是白俄羅斯國內目前唯一運行的乘用車生產企業。該工廠投資總額3.3億美元,佔地面積118公頃,包含了塗裝、焊裝、總裝全套工藝及輔助設施,目前規劃產能每年6萬輛。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2013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與白俄羅斯工業部部長迪米特里•卡特里尼奇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吉利與白俄羅斯合資建設大型汽車組裝項目協議”,標誌著中國與白俄羅斯的首個汽車合資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協議,吉利與白俄羅斯全球第二大礦山機械企業BELAZ公司和白俄國家零部件集團合資公司SOYUZ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吉利汽車在白俄羅斯的生產。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白俄羅斯吉利工廠的建成,填補了白俄羅斯輕型汽車製造業的空白。” 白俄羅斯第一工業部副部長斯維捷茨基·蓋納吉·鮑里斯拉夫維奇告訴《浙商》記者,吉利帶來了先進的汽車製造設備和技術,培養了一批汽車產業工人。不僅增加了當地的就業率,也吸引了更多的汽車部件企業到當地建廠。

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總經理、吉利海外製造中心總經理程文安向《浙商》記者透露 ,“白俄吉”目前已推出博越、遠景和帝豪三款產品,隨著市場的發展,今後產能或達到12萬輛/年。

程文安表示,接下來,吉利仍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要目標市場,持續加大在白俄羅斯合資項目上的投入,為白俄羅斯及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在內的獨聯體市場提供更多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汽車產品。

李書福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研究沿線國家的商業機會,根據企業自身的產業特徵、技術特點和沿線的企業進行共商,尋求商業機會,達成合作意向,分享合作成果。

走出去是第一步,融的進去才是關鍵。李書福反覆提到“全球型企業文化”的概念,他表示,融合和開放的趨勢,會讓公司淡化或打破原有國家、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和局部文化特徵,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其核心特點是尊重、適應、包容與融合,最終目標是達到合作共贏和實現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成功。

吉利在2013年收購英國百年企業錳銅公司,它生產的倫敦出租車,是英國的經典文化符號之一。完成收購後的幾年裡,吉利在保留錳銅原有文化特徵和產品風格的基礎上,開發了一款既傳承了倫敦出租車的傳統功能、文化特徵,又提升其性能的全新能源車型。在李書福看來,倫敦出租車公司的成功轉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縮影,讓中英經貿和技術合作不斷深化並且開花結果,讓考文垂再一次站到了世界造車領域的前沿。

“中國企業應該繼續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與發展的機遇,與沿線國家展開更多更好的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李書福說。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富通:為中國製造“代言”的浙江企業

成立於浙江杭州的富通集團,早在2012年就於泰國羅勇工業園建成了東盟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為完整、技術最先進的通信光纜工廠,以及東盟地區規模最大、品質最高的產品研發和檢測中心,並取得了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的經營業績。

可以這樣說:藉著富通集團(泰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富通集團在東南亞建立了“橋頭堡”。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富通(泰國)總經理俞江平告訴《浙商》記者,富通(泰國)從2010年開始籌備建設,於2012年建成投產。在當時的民營企業中,富通集團是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

“當時打算‘走出去’後,我們就考察了數個東南亞國家及地區,最終選擇了泰國。首先,泰國擁有很優越的‘地利’,它位於東盟的中心,其完善的基礎設施、寬鬆的投資環境、較好的市場輻射能力、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以及友好豐富的文化,都是吸引投資者的因素。”俞江平說。

事實上,在更早之前,富通集團已經在泰國開展貿易,並借其輻射東南亞。建立製造基地,是向泰國及東南亞地區進一步佈局的落子。

在選擇了泰國為立足點後,富通集團最終落戶泰中羅勇工業園。“當時,工業園已經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一站式’服務,並且區位優勢明顯。”俞江平告訴記者,泰中羅勇工業園在當地運營多年,早已經是“泰國通”,他們的經驗和服務也幫助富通少走了很多彎路。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富通(泰國)的誕生,對於富通集團而言,效果可謂立竿見影。“泰國及其他東南亞地區和國家大多處於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更新換代的節點。富通的產品早在全球有口皆碑,因此,泰國工廠當年投產,當年就見效,產品供不應求,很好地服務和保障東盟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俞江平自豪地介紹。

這個現代化的工廠,為富通集團立足泰國、服務東盟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富通藉此全面服務於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各國以及中東、北非乃至歐洲等地。

這兩年,富通(泰國)先後承擔了緬甸國家光纜幹線通信工程、柬埔寨國家光纜幹線通信工程等一大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項目,併為泰國多家主要電信運營商供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信、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新活力,也為“中國製造”特別是“浙江製造”贏得了聲譽。

當下,富通集團在東盟的市場份額超過15%,在泰國的市場份額超過40%。可以說,只要在泰國,使用各種通信設施時,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到富通的產品服務。在“泰國4.0”的改革大計中,數字經濟是重點發展的產業,而富通(泰國)亦正在為泰面面向未來的嶄新變化而貢獻著力量。

“‘一帶一路’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最強支撐,給了中國企業向沿線國家輸出綠色、先進、高新產能的最好機遇。中國民營企業更要抓住這個機遇,將‘一帶一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契合自己的市場發展機會。”富通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表示,富通將緊緊依靠中國市場,積極佈局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五大洲,實施光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光纖、光纜領域智能製造的模塊單元為基礎,建立產銷合一、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國際市場銷售基地。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華立:創建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新名片

浙商與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結合,可能會成為“攜手發展”的經典案例。比如,泰中羅勇工業園,這個泰國首個面向中國投資者的現代化工業園,即由浙江企業華立集團與泰國AMATA(安美德)集團合作開發。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泰中羅勇工業園的誕生,源於浙江民營企業勇於走向國際的雄心壯志。

進入新世紀,華立集團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環境,定下了技術創新、資本經營、國際化三大戰略。

2000年8月,時任華立集團計劃經營部部長的徐根羅受命“走進”泰國。徐根羅擔負的,就是華立集團這個浙商民企標杆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之重任:在泰國建立華立的海外工廠。

當時,對將要赴泰的徐根羅,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贈了12個字:“自我積累,自我滾動,自我發展”。這12個字看似輕鬆,給徐根羅的壓力卻很大。千挑萬選,徐根羅最終在曼谷Bang Bon區租賃了一間破舊不堪的廢墟廠房。選址後,他立即著手車間工藝佈置,請人簡單修繕,安裝調試設備,申領資質證書,招工培訓上崗……所有工作都緊鑼密鼓地進行。當年11月25日,新車間基本完成了符合儀表生產工藝要求的車間裝修和佈置,華立的泰國工廠正式啟動了生產線。

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當時工廠的很多修繕和整理都是徐根羅及員工自己動手做的。“我們捨不得去外面租賃公寓,辦公室、宿舍、廚房及餐廳都擠在一間小平房裡,盥洗在平房的外面。‘以廠為家’、‘就地食宿’的艱苦創業環境,是現在入駐工業園享有全方位服務的企業無法想象的。”

正是這樣的艱苦奮鬥,或許才令華立集團萌生了建立工業園幫助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國門的想法。

汪力成表示,華立自2000年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歷經四年的海外艱苦打拼,在泰國市場初步站穩腳跟後,於2005年著手打造泰中羅勇工業園,旨在“以利他之心”助力更多像華立這樣摸著石頭出海的中國製造業走進泰國、輻射東盟。

李书福、汪力成、王建沂 为什么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

“進入我們園區的大部分企業如今都在工業園站穩了腳跟。雖然泰國生產要素成本比中國略高,但是真正融入泰國社會、完善管理制度後的中資企業,整體生產成本與國內相當甚至低於國內。與此同時,泰國擁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投資優勢和區位優勢,投資泰國帶來的市場先機、機會優勢將給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華立集團以及羅勇工業園內眾多的小夥伴便是最好的證明。”徐根羅表示。

截至2018年8月,泰中羅勇工業園園區已有105家企業聚集,其中中國500強企業有近20家,知名企業有杭州中策、深圳中集、重慶力帆摩托、重慶宗申摩托、江蘇震雄銅業、河北立中車輪、寶力鋼管、杭州富通、江蘇天合光能、中利光能等,拉動中國企業對泰國投資超過30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值超100億美元,解決當地勞動力30000餘人,此外還為泰國當地政府帶去源源不斷的稅收,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多贏。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的這5年的新入園企業數,是園區開建12年以來總數的三分之二,可見‘一帶一路’倡議在實踐中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作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民營企業參與者和踐行者,我們深感迎上了‘一帶一路’大好機遇,中國民營企業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大機遇,主動出擊、亮劍海外。”汪力成說。

在汪力成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民營經濟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探尋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振興民營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未來,華立將升級‘走出去’模式,進一步佈局全球‘三大三小’的境外工業園——即在泰國(面向東盟和南亞)、墨西哥(面向美洲)、北非(面向歐洲、中東、非洲)分別開發一個規模達到10平方公里左右的中國工業園;同時適時在緬甸、烏茲別克斯坦、埃塞俄比亞再各開發一個3-5平方公里的小型特色工業園區。總體上,‘三大三小’工業園有計劃、有組織地將助力1000家中小製造業進行產業梯度轉移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