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兩國戰爭,拼的不單是軍事實力,還有綜合國力,財力能撐多久仗就能打多久。

沒錢,仗就沒法打,古今中外同理。

1894年,中日因朝鮮問題發生激烈衝突,最終升級為戰爭。日本雖然經過20多年的明治維新國力上升很快,但鉅額戰爭費用對其而言也是難題。

1894年7月31日,日本外務卿陸奧宗光向各國駐日公使發出通告,內稱“帝國與清國現進入戰爭狀態”,日本對中國宣戰。

次日,光緒皇帝下諭旨對日應戰。

幾天後,明治政府為戰爭經費問題專門召開會議,會上明治政府大藏大臣、主計局長、國債局長等共同提出了一份建議書。

這份建議書首先估算了此次中日交戰所需專項軍費的規模:

如果半年之內結束戰爭,需要5000萬日元;

如果1年之內結束戰爭,需要1億日元;

如果1年半之內結束戰爭,需要1.5億日元。

現在日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大概是100:5.9,1億日元只相當於590萬元人民幣。

但這是現在,而那時日元是相當值錢的。

舉個例子,當時日本一名紡織女工每天通常工作12小時以上,但以1892年的薪資標準她們每月的平均收入僅為1.7日元。

再舉個例子,1891—1893年日本全國財政收入分別是8000萬日元、8700萬日元、8500萬日元,1億日元比一年的財政收入還多。

所以這筆軍費堪稱驚人,這又是一筆“計劃外”臨時性支出,所以必須做出特別安排。

大藏省為此提出調用財政餘款、增加稅收、向西方國家借款、發行公債等辦法去解決,算是個“多策並舉”的方案。

但增加稅收、發行公債又有很大負面作用,尤其對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破壞,向西方國家借款除要支付鉅額利息外,還容易受制於人,也不是好辦法。

所以,大藏省的計劃提出後內閣首相伊藤博文、內務大臣井上馨等都表示反對,他們提出的辦法是發動國民捐款。

伊藤博文算了筆帳:日本當時有4000萬人,一人捐1日元就是4000萬日元,1894年只剩幾個月了,這筆錢足夠支撐到來年。

明治政府手中還有2600萬日元財政盈餘,如果動用這筆錢,那隻需捐1400萬日元就夠了。

這個辦法也有人反對,因為1日元再說不多也是一名紡織女工半個多月的工資,並不容易捐出來。況且,一旦戰事曠日持久,後續軍費仍無法解決,不能總靠捐款去解決。

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聽說明治政府正為錢的事發愁,一些西方銀行聞風而動,一家英國財團立即表示可以給明治政府貸款,額度不少於2億日元,年利息只要4%。

但前大藏大臣松方正義等人反對向外國借款,他們認為清政府之所以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外債借得太多就是原因之一。

松方正義認為,增稅、捐款、借款都不妥,最好的辦法是發行公債。

經過爭論,松方正義等人的方案被採納。

8月15日,明治天皇發佈敕令,授權伊藤博文內閣按年利息6%向國內先發行軍事公債5000萬日元。

10月23日,明治天皇又裁準了日本國會通過的議案,將軍事公債的額度再增加1.5億日元。

幾個月後,這一額度又增加了1億日元。

2.5億日元在手,按照5000萬日元可支撐半年計算,可以打2年半,日本軍方底氣大增。

與此同時,捐款也在日本全國各地進行,不過主要目的已不是解決戰爭經費,而是輿論宣傳和戰爭動員。

“軍資獻納運動”、“義捐運動”在各地展開,各大新聞報刊也積極鼓吹、動員,街頭到處有義賣、募捐活動。

財閥、企業也不落後,有的組織起“報國會”,有的表示可為軍隊無償或低價提供船隻,有的直接向前線捐獻急需物資。

一家軍火商更積極:一次捐贈了5600支步槍!

那邊財大氣粗、熱火朝天,而中國這邊卻有些冷清和孤單。

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清政府的財政狀況早已入不敷出,收入少、支出大,每年還要拿出鉅款去賠償西方列強的歷次戰爭賠款,早就揭不開鍋了。

清政府當時每年的財政收入約為8000萬兩左右,但支出通常都在1億兩上下,錢不夠花成為常態,解決的辦法是向西方銀行借。

清政府一向不重視金融建設,沒有自己的銀行,想發內債都不行,所以只剩借錢過日子。

這一仗不得不打,但籌集軍費立即就成了極其頭疼的問題,宣戰後駐朝鮮的清軍每天都要大筆經費支持,否則不戰自敗。

1894年9月,清政府向上海一家洋商借來500萬兩應急,年利率高達7%。

為什麼不向西方銀行借款?為什麼支付這麼高的利率?因為向西方銀行已借得太多了,人家懷疑清政府的“償付能力”,更懷疑這一仗中國能不能打贏。

打贏,那是慘勝。

再敗,那就是徹底的慘敗。

敗仗意味著賠款,如果再有大筆賠款壓在清政府身上,那還怎麼還?誰最輕易給這樣的“客戶”放款?

500萬兩根本支撐不了多久,到了11月,清政府總算向匯豐銀行又借來1000萬兩,年利率仍為7%。

就這樣零敲碎打地一筆筆去借,清政府之後又累計借來了4154萬兩,不僅利率都在7%上下,而且拿到手的只有3896萬兩,其它的被扣為手續費、佣金等。

不僅利率高、不能全額拿到錢,而且還附帶著其它苛刻條件,如每筆錢必須用關稅等作抵押,否則免談。

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不比不知道,一比氣死人。

中日兩國在西方銀行那裡的“待遇”何其懸殊:

一邊主動上門“求貸款”,什麼條件都不提,利率只要4%,額度幾乎無限量。

一邊能避則避,實在不行就附加上苛刻條件,年利率漲了幾乎一倍,但也只能提供少量款項,且針法全部拿到手。

西方銀行的態度說明了一切。

誰勝誰敗,未戰已一目瞭然。

中日甲午戰爭誰能勝出?還沒開打,西方銀行就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