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醬油和增香增稠劑,這些耳熟能詳的廚房調味品,到底怎麼吃?

味精、醬油,包括雞精,都是人們廚房經常用到的調味品;而為了提味、增加香味和鮮味,很多人家裡的廚房還會有增香和增稠劑,這些日常生活都能接觸的調味品,到底應該怎麼吃才能更健康?

味精醬油和增香增稠劑,這些耳熟能詳的廚房調味品,到底怎麼吃?

一、味精、雞精實則是安全性高的食品添加劑

味精主要是經過小麥等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的一種叫做穀氨酸的氨基酸,與鈉相結合形成的穀氨酸鈉;雞精並不是雞肉的提取物,跟雞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其成分是由味精的基本成分、鹽、雞味香精、澱粉等成分組成。

雖說味精雞精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但是在食用的時候,還應該注意

第一、不宜在溫度過高的時候放

味精味精在70℃~90℃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溶解,過於高溫的味精會讓它本身的穀氨酸鈉成為焦穀氨酸,焦穀氨酸鮮味,所以,在食物即將出鍋的時候加入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味精的鮮。

味精醬油和增香增稠劑,這些耳熟能詳的廚房調味品,到底怎麼吃?

第二、每日食用味精、雞精不宜過量

添加過量的雞精、味精會讓人攝入過多的鈉成分,即“鹽”,長期過量食用會導致便秘、腸胃道疾病。

第三、特殊人群不宜食用

孕婦、高血壓、腎病、嬰幼兒、痛風患者等都不宜吃味精。

二、醬油分很多,應該怎麼選

味精醬油和增香增稠劑,這些耳熟能詳的廚房調味品,到底怎麼吃?

可見,醬油可以適量食用,但挑選醬油也有標準。

首先,醬油的質量指標,最重要的就是氨基酸態氮的含量。醬油都會標註氨基酸態氮含量,也就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該指標越高,說明醬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

其次,醬油的安全性,主要看細菌總數、大腸桿菌數和重金屬含量。

三、警惕這些常加入增稠劑的食物

中國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劑品種有39種。常用的增稠劑有澱粉、瓊脂、明膠、藻蛋白酸鈉、果膠、藻蛋白酸丙二酯、羧甲基纖維素及其鹽類的各種變性澱粉。植物膠類有阿拉伯樹膠、瓜爾豆膠和黃原膠等。

味精醬油和增香增稠劑,這些耳熟能詳的廚房調味品,到底怎麼吃?

增稠劑可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膠,從而改變食品的物理性狀,賦予食品黏潤、適宜的口感,併兼有乳化、穩定或使呈懸浮狀態的作用。

雖增稠劑單單隻凝固作用,無危害作用,但還是建議少吃為妙。尤其是主食,例如大米、大豆,最好是不要選擇食用增稠劑的食物。

四、其他添加劑

增香劑的使用意圖在於模仿湯體的自然狀態,比如由蛋白自然生髮出“白濁微料”,從這個角度看,單種增香劑在一定限量內不見得有害,但複合在一起或過量使用就很難確保安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