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很多人都知道絲綢之路,畢竟這個概念意味著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文化碰撞;可你知道嗎?如果沒有絲綢之路,如今我們的一日三餐可會少了很多色彩呢。

別的不說,沒了以下這幾種外來調味菜,你愛的燒烤、火鍋、小炒肉可就不夠香了呢!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看餓了沒?圖/soogif

01 大蒜

俗話說:“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這句話就證明了,大蒜與肉類的命運是綁在一起的。其實大蒜,是原產自西亞和東亞地區的。

漢代王逸所著的《正部》記載:“張騫使還,始得大蒜、苜蓿。”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說明了大蒜還有另一個名稱(胡蒜),可以證明他的外來身份,“小蒜乃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蒜泥小龍蝦。 圖/視覺中國

從此大蒜在中國正式落戶,並催生了一個令無數人著迷的口味——“蒜香”,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被燒烤攤上的蒜烤生蠔饞得走不動路呢?

02 香菜

有沒有人在點外賣時,在備註欄裡強烈要求“不要香菜”呢?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香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南北朝時期的農學著作就《齊民要術》詳細地記載了種植香荽的方法。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炒羊肉少了香菜還真不夠味兒。圖/視覺中國

因其特殊的香氣,香菜多用作涼拌菜、煲湯的提味佐料。對於廣大肉食愛好者來說,香菜搭配牛羊肉的經典組合自然是心頭好。羊肉溫補味鮮,在羊肉湯上撒上幾根香菜,去腥解膩,增添了靈魂。

03 洋蔥

切洋蔥“辣”眼睛,可吃洋蔥時,無論是豬、雞、羊、牛,還是魚肉,洋蔥都是百搭的。洋蔥在新疆地區也叫“皮牙子”,在很多新疆美食中,皮牙子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洋蔥可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中亞。洋蔥在傳入中原後起初被稱為“胡蔥”,17世紀傳入日本後,才改名為如今的“洋蔥”。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要是切洋蔥的時候能不哭就好了。 圖/圖蟲·創意

04 胡椒

雖說都是“椒字輩”的調味品,花椒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它的“兄弟”胡椒卻是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胡椒原產於印度馬拉巴海岸。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稱:“胡椒,出摩伽陁國。”

實際上,古代中國本土並不適宜種植這種辛作物,因此胡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算得上是“奢侈品”。到了宋朝,海運發達,胡椒才通過海上貿易大量傳到中國市場。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黑胡椒這種東西,嘖嘖嘖。 圖/soogif

如今,這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香料已經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誰會不愛黑椒牛柳呢?

05 孜然

作為燒烤的“靈魂調料”,孜然如今可是成為了燒烤架上的“紅人”。其實,在中國古代,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安息茴香”,而“安息”正是今天的伊朗一帶。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孜然算不算燒烤的秘訣?圖/視覺中國

“孜然”也是維吾爾語的音譯,因為孜然最早是傳入我國新疆地區,新疆地區最早種植和使用孜然。孜然的氣味芳香而濃烈去腥解膩,新疆大塊羊肉串上孜然粒就真的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了。

如果說以上這幾種外來調味料,能讓肉食愛好者吃得更酣暢淋漓,那絲綢之路帶來的其他食物簡直組成了中國人的一日三餐。

離開這幾種“外來”調味品,不信你吃肉還會香

蘋果怕是今天最樸實的水果了。圖/視覺中國

從解決飢餓的糧食(大麥、高粱、燕麥、玉米等),到富含維生素的各種水果蔬菜(蘋果、葡萄、西瓜、番茄等),正是藉助曾經的絲綢之路,我們如今的生活才得以有滋有味

文丨阿壹


參考資料: 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域外農作物[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劉啟振,王思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