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成都耕耘酒樓

成都人開的10年老店

成都耕耘酒樓是雪松路上開店最早館子之一,難得的是這家是在這條路上經營時間最長的一家,到今年他家已經整整做足十年了, 實屬不易。

從當年初開時的小門面十多桌,發展到後來擴大店面重新裝修,座位擴大到了 20多桌,有散座和包房,多年的老食客回頭客頗多。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砂鍋牛肉這道經典的川菜是他家的招牌菜。不同季節來這家嘗這道菜,味道會略有不同。老闆根據季節養身特點,姜、辣椒等用料都會適量少放,更清淡。

湯水是用蒸汽煲出來的,受熱均勻也使湯味更加醇厚。這道菜在他家算是每桌必點的,賣得相當好。僅砂鍋牛肉裡用的蘿蔔,每天都會用掉500斤。被切塊的蘿蔔吸滿了牛肉湯的香味,入口清香。

這家的特色川菜不少,天府豆花也是很有特色的一道。在豆花里加入肉末、黃豆和四川泡菜等一起烹製而成,外觀像蛋羹一樣,用勺舀著吃,口感滑爽,酸辣辛香,很開胃,是道老少皆宜的菜品。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最近到了吃蝦的季節,這家也推出了自己的油燜大蝦。做法是用川味結合了武漢口味來做,家常的味道。大的蝦每隻會在1兩5 以上,時間火候都很講究。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推薦菜品:

砂鍋牛肉

紅亮蒸蝦

最早做蒸蝦,獨創新派油悶大蝦

以前並不叫紅亮蒸蝦,而是以恩施風味為特色的館子。館子用木竹做裝飾,很土家的感覺。 店裡食材都是從恩施那邊運來,如土豆、臘蹄等。

小土豆燉臘蹄、土家炕土豆、渣椒炒肥腸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恩施菜餚。 除了這些風味菜品以外,這家還有特色的苞谷土酒。吃土家菜和土家苞谷酒,是很妙的搭配,不少客人吃完後還會打包一些酒帶走。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後來轉型最早在雪松路做蒸蝦,龍蝦是從監利運過來的清水蝦,蒸出來後又紅又亮,加上蘸醬口味酸,辣,麻,回甜,很符合武漢人口味,因此一夜走紅……

現在又推出了用新鮮花椒和新鮮尖椒做的新派油悶大蝦,更是食客不斷。 除了口味豐富的小龍蝦外,這裡還提供私房小菜, 如香滷豬蹄、 鳳爪鴨掌等。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特色菜香辣蝸牛、牛蛙,藕海,都是回頭客超愛的菜餚。 迎合這條路上漸漸興起的宵夜氛圍,這家小店的經營時間會做到凌晨2點。 也許, 吃蝦的人們是愈夜愈有胃口吧。

推薦菜品:

紅亮蒸蝦

新派油悶大蝦

香辣蝸牛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川娃兒江湖菜館

砂鍋雄魚頭半蒸半煮

很多老食客對這家店都不會陌生, 因為它的足跡遍及三鎮。

兩位重慶萬州大廚合夥開店, 先在解放公園路, 再搬至趙家敦車輛廠。剛有起色, 又因門面問題遷到團結路好美家,儘管地方偏, 雄魚頭卻做出口碑,不少人專門彎一腳吃魚頭。

好景不長,門面問題再次難住老闆。這次搬得遠,到了漢陽腰路堤鸚鵡風情鎮,總算站穩腳跟。2007年,殺回馬槍,搶灘炙手可熱的雪松路。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老闆曾跟湖南師傅學做魚頭。那位師傅用的都是五六斤的大魚頭,他便琢磨能不能用三斤小魚頭烹調出同樣的“鮮美”?之後終於融合粵、川、鄂、湘烹法,研製出砂鍋雄魚頭。

魚頭用粵式煲仔煲熟,又借鑑湖北煨湯,加入蓮藕、高湯,同時,用湖南剁椒和川味底料。魚頭半蒸半煮。湯底有魚和骨頭熬的白湯,也有醬料和香料調製的紅湯。吃完魚,還能涮食青菜、熱乾麵,類似火鍋。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萬州三大名小吃:烤魚、擔擔麵和格格。武漢食客對前兩個都不陌生。格格是萬州俗語,意即蒸籠。它與平常見的蒸籠不同。格格兩邊是長把,方便幾籠齊上。

排骨格格和粉蒸排骨類似,不過裹在排骨上的除了蒸肉粉,還有花椒粉、辣椒粉,而且打底用紅薯。

金牌牛肉改良水煮牛肉,純醬料煲製出來,醬味醇厚。配搭一盤滷百葉炒豆芽,自制滷料加上新鮮牛百葉,牛百葉清脆,口感微辣。

大武漢點評雪松路美食——超詳細、超多美圖

推薦菜品:

雄魚頭

排骨格格

金牌牛肉

滷牛百葉炒豆芽

如果您喜歡老丁的文章,記得點擊“收藏”、“分享”或“關注”喲!你的支持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也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