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爲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羊癟”是一道古老的美食,它是飢餓歲月裡的充飢食物,又是一種神奇的湯藥。它的名字難聽,它的樣子難看,但它卻樸素成了美食中的神話般經典。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被稱為神奇湯藥的美食——“羊癟”

南方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大石山區裡,活躍著一種肉用山羊品種——黑山羊。

當地人對羊是有著無限的感情的,因為山羊是供神的最大祭品,更是餐桌上最尊貴的美味。逢年過節,無羊不成宴,但“吃羊要吃癟,無癟便無羊”。千百年來,用本地方言說成“羊癟”的這道美食,或者說是一種神湯,它一直流行在民間。宰羊了,主人給你端上一碗“羊癟”,你一定是他尊貴的客人;如果吃不到“羊癟”,你不僅遺憾,還會失落。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神奇美食“羊癟”和它的伴侶

一碗“羊癟”,一道民間美食能具有如此強大生命力,主要是它成了民間待客之道和民間禮儀的載體,同時又是民間傳說中的“百草藥”,在缺醫少藥的農耕時代,我們的祖先治病所需的藥物和他們果腹所需的食物一樣,都得依靠大自然。

在深山裡,陽光是乾淨的,風是乾淨;山上的百草在陽光下自然成長,它們的一切是原始的乾淨;依靠山上百草生存的黑山羊,它們的呼吸也是最自然的乾淨。這一切,造就了它們一個容納百草的腸胃,而祖先們的智慧,則發現這個腸胃的百草總有一種能降服人類身上的某種病,於是,“羊癟”能治百病的說法和做法便自然流傳開來。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羊癟”能治百病

在民族飲食文化得到大力弘揚的今天,“羊癟”這道民間美食,它穿著綠色的外套,已悄悄來到熙熙攘攘的城市。只不過,它改了俗土的“羊癟”這個鄉間小名,以“百草藥湯”的美名尋找到了新的時代空間。

“羊癟”的食材全部來自羊小腸,最核心的部分當屬腸內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即山羊在山上所吃的百草在腸內經過胃酸、酵母的滅菌和發酵後形成的產物。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羊癟”的食材全部來自羊小腸

在所有記憶裡,宰羊的日子,關於羊的美食烹飪,一定是從“羊癟”開始的。

取下那串新鮮的黑山羊小腸,瀝乾水。不要讓羊腸碰到任何的料子,不要讓羊腸經歷任何的醃製過程。它從原始走來,它饋贈給人類的一直是自然的純真,原始的美妙。

在小矮灶裡生起火,讓曾經為山羊提供過綠葉的樹枝燃燒起來。用火喚醒一個山弄的早晨,用火開始點燃山裡一個隆重日子的激情。

在小矮灶上架著祖傳的老鐵鍋,燒乾水,煉羊油。煉出一定的油量,撈出油渣,放入整副羊腸。火慢慢地燃燒,它以最文雅的姿態,傳遞著恰到好處的熱量,讓老鐵鍋裡的羊腸得到實在的熬煉。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用慢火慢煎羊腸

火傳遞的熱量是均勻的,羊腸邊上的油脂,慢慢冒出來,越冒越冒多,逐漸形成了熬煉羊腸的最佳環境。

在慢火的溫度裡,與鐵鍋接觸的羊腸開始開始焦黃,散發出整個山弄都熟悉的氣味。這種氣味往往是一種預告,它告訴人們——今天是個隆重的日子;它也預約著親朋好友們的味蕾;它甚至給第一次來的客人指明方向。

可以給羊腸翻個身了——用鏟子小心翼翼地將焦黃的一面翻上來,儘量保持羊腸的完整。火繼續著它的舞蹈,羊腸散發出愈來愈濃厚的味兒。封閉的羊腸道里的山間百草,伴隨著腸道里的液體沸騰起來了,這是山上百草降服病魔前最後的煎熬。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把羊腸水份煎幹,兩面煎成焦黃色。

大半個上午,羊腸兩面煎黃,有些地方爆裂,腸內的百草藥從裂口流出,在鐵鍋的熱度裡成熟,發出已永遠停留在山裡人嗅覺中的味道。

當羊腸所有水份蒸發掉,整個山弄所有的味蕾都被激活的時候,往煎羊腸的鍋里加入適量的清水和鹽巴。火的熱情不減,它用盡生命的力量,去熬製一鍋神奇的百草湯。

在加熱過程中,用剪刀將羊腸剪碎。不用刀切,而用剪子剪,大概是因為剪的過程裡有一剪一剪的儀式感,更有充滿在整個過程裡享受與期待。這種有儀式感的過程,讓一個活動更有生機與活力,讓人更難以忘懷。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用剪刀剪碎羊腸

當整鍋湯沸騰起來,神奇的百草湯便大功告成。把湯舀到小碗裡,什麼佐料都不需要,最多撒上幾粒屋前種的蔥花,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食便呈現在人們面前。它就以這樣的姿態,走過千百年,走進並根植在人們的記憶裡。

名字最難聽,樣子最難看,為何這道山間神湯在民間美食中最受青睞

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食——百草藥湯

如今,山間“羊癟”雖然有城市的高大上名字——“百草藥湯”“美容長壽湯”,但它同樣以那最自然、最樸素的原始形象,去鏈接山村與城市,去實現人們返璞歸真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