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文公指南宋年夜理學家朱熹。他在武夷山生涯、講學40餘年,把儒家的修身養性之道融入飲食攝生、保健當中,為本身的餐飲烹飪出很多富有奇特風味的菜餚和羹湯,普遍撒佈在武夷山平易近間,併名其為"文公菜",集很多文公菜稱之為"文公宴"。文公宴有15道菜,均以武夷山土特山珍為主料,用武夷山傳統方式精製烹飪而成,並冠以雅名,寄意深入,別有一番風味。這15道菜是:紫陽高照、武夷十賢、鵝湖嘉會、九曲泛舟、群星擁月、龍風呈祥、鵲巢石磷、七寶蔥羹、比年有餘、春綠冬青、金榜落款、麻姑獻壽、雪山淺笑、乾魚宴仙、彭祖好菜。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芋餃也稱“枷韃仔”“嘎拉澤”。發源於福建省建甌市並主要盛行於建甌北部鄉鎮,主要是東遊、水源、川石等地。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後,芋餃肉餡非常鮮美,芋餃麵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絕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鍋邊糊的做法即是,將調製好的米漿均勻澆鐵鍋內邊緣四周而成,待米漿煮熟、烘乾,再將其鏟成片狀送入鍋內沸水之中,並加以蛤蜊、香菇、蝦皮、蔥、黃花菜等配料,稍煮片刻即可。剛出鍋的鍋邊糊白脆薄潤,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一鍋香噴噴的鍋邊糊出鍋,僅需三五分鐘,但是,糊米漿的過程卻是最考驗掌勺者的。米漿不得攤的過厚或過薄,過厚,糊片難以吸收湯水的鮮味,過薄,則易碎造成湯底不清,鍋邊糊不成片,影響口感。鍋邊糊雖源起於福州,但早已融入建陽人民生活之中。無論是早餐還是夜宵,點一碗鍋邊,再搭配一塊油餅,這便是極好的。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武夷山方言發音:“咦解”或“移解”。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又稱之為鬼節,在武夷山民間稱中元節為“七月半”,這天傍晚,本地人要給故人點紅燭、燒紙錢等一系列祭拜習俗,而在廚房家家戶戶都在烹製武夷山中元節的特有的美食——飴子。將糯米磨成豆漿前先充分的浸泡,為了防禦飴子米漿蒸熟後過粘或過硬,可適當的摻入秈米。包飴子通常有2種口味,甜或鹹。甜味陷主要將豇豆搗爛後拌入適量的豆沙小丸子;鹹味陷主要是鹹菜乾家肉絲蒸熟後製成的。包飴子的時候為了防止粘手粘芭蕉葉,通常會事先在芭蕉葉上抹上一道菜油。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鬼仔。獨樹一幟的武夷山風味小吃,由上等早米磨漿瀝乾後,做成小姆指狀條塊,再調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備的豬肉片,火蒸而成。形態美觀,色,香,味俱全。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孝母餅原為武夷山民間湯餅,是文人墨客節日、聚會、品茗時的一道點心、朱子父親曾有詩云“生朝樂事記當年,湯餅何須半臂錢。吾算自知尊有酒,汝翁莫吧坐無氈。”湯餅後因朱子制餅孝母之舉於民間流傳至今。孝母餅製作考究,採用武夷山當地所產的蓮子、板栗、鳳梨、草莓、綠豆、芋茸等為材料,配以古方,精製而成,滑而不膩,清香撲鼻。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南煎豬肝是福建的特色小吃。豬肝營養豐富,具有明目補血之功,是良好的滋補品。“南煎豬肝”呈醬紅色,外潤內嫩,味道鮮美,佐酒甚宜。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松溪縣有很多小吃比較出名,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松溪小角。蒙丸是當地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甜品。小豬試過之後簡直欲罷不能啊。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松溪小角是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0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是將宋朝大0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寓意,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松溪人由於上桌之前要先將它切成小塊,有稜有角,乾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已有八九百年曆史,是松溪獨有的名食。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蔡家肉餅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市麻沙鎮的特產。蔡家肉餅呈長圓形,又名“豬腰餅”,配料採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鮮板油,純系精料精製,講究色、香、味,香甜酥脆可口。建陽市麻沙鎮是文化古鎮和商賈之地,飲食文化發達較早。在清光緒年間,麻沙蔡家肉餅,即已馳名省內外,後人簡稱為“麻沙餅”。來麻沙做生意和商業貿易的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客人,有的在麻沙開設茶行、菇行、麻行等,一遇外客回家,必定帶上“蔡家肉餅”作為禮品送人,當時外客流傳著:“旅客到麻沙,帶餅回老家,人人嘗一口,都把拇指誇”。可見當時蔡家肉餅已是名不虛傳了。蔡家肉餅其特點是:呈長圓形,又名“豬腰餅”,重約一兩多,配料採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鮮板油,純系精料精製,講究色、香、味,傳說“麻沙餅”可存一年之久,不會變質,食時只用文火一烤,即能恢復原味,香甜酥脆可口,還有人稱讚道:吃了麻沙餅,思量半世人。這是食客給予麻沙餅的很高評價。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嵐谷是武夷山北面的偏遠鄉鎮之一,傳統燻鵝名聞遐邇,近年有當地人進城專營嵐谷燻鵝,其做法大致是:以不肥不瘦的成鵝宰殺洗淨後,放鍋裡清煮至七八分熟,撈起後瀝乾水分,周身塗上辣椒粉、鹽巴等佐料。再用托盤襯托塗沫後的鵝放在鍋裡,鍋底預先放有糯米,用文火慢慢烤焦糯米燻烤鵝肉至香味四溢即可。此時鵝皮金黃透亮,加上點點辣椒粉映襯,十分美觀,食之香辣醇厚,已成酒樓宴客佳品。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九曲竹筏是將把香菇、精肉或鮮河魚加工成肉餡,再用切成薄片的筍片將其捲成長筒形,前端用一把細竹技橫穿而過,形似竹筏。用蘿蔔雕成的“艄公”,頭戴一頂用香菇做成的“斗笠”,手持一根用芹菜管制成的“竹篙”。“九曲竹筏”外脆內嫩,口味純正,造型逼真,是武夷菜系中特有的工藝菜。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武夷山生產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年產量佔80%以上,也有工夫紅茶,佔10%左右,綠茶佔7%。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巖茶和正山小種。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屬半發酵的青茶。綠葉紅鑲邊,形態豔麗;深橙黃亮,湯色如瑪瑙;巖韻醇厚,花香怡人;清鮮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武夷巖茶飲後齒頰留香,清朝美食大師袁枚說:“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武夷巖茶品目繁多,據調查,僅山北慧苑巖便有名叢800多種。主要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負盛名的當數大紅袍。“大紅袍”產於九龍窠。相傳,康熙皇帝巡視江南之際,因患水土不服,臥床不起,諸多良醫獻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後來有人獻上一包武夷山的茶葉,請康熙皇帝飲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當康熙得知這種功效神奇的茶,原系武夷山生產時,當即脫下紅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掛在茶樹上,以示謝意,“大紅袍”因此而得名。又傳這叢茶生長於絕壁懸崖,無法攀摘,於是寺僧便馴猴穿紅衣採之。“大紅袍”品質奇絕,有一葉能泡一桶之說,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清澈,葉底勻亮,沖泡七次有餘香,難怪它會具有神秘色彩。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苦櫧糕為武夷山風味食品。採用山中野生苦櫧、甜櫧等殼鬥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槳,加熱調成塊狀軟糕,再加佐料精煮,味道清滑可口而又略帶苦澀,別有風味。

福建省南平市14種特產與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