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浪潮下,90後們如何應對?

「消費降級」浪潮下,90後們如何應對?

第一批90後們即將步入30歲。

這句話很熟悉,10年前的新聞裡也出現過,不過那時候的主角是80後們,那時候嘲笑他們已經老了,蒼天饒過誰,現在輪到你了。

「消費降級」這件事情現在討論的熱度沒有去年高了,可能慢慢大家已經適應了。對於90後們來說,除去經濟大環境的因素,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買房和婚姻,除去經濟條件較好的部分人,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因此背上債務。

2018年蘇寧金融一項調查顯示, 90後的人均欠款金額為10.5萬元。而當年統計局給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萬元

嗯,我的數字應該是人均的N倍(N>7),作為樓市接盤俠,後悔沒能早點覺悟接盤。

「消費降級」浪潮下,90後們如何應對?

剛畢業的那幾年,朋友圈的時間線上隔三差五曬出的是各式出境遊,演唱會等等,而如今,更多的是花式曬娃,微商廣告;以往買衣服動輒上千,現在更喜歡去買一堆優衣庫;前些年紅火的往後餐廳式微,週三半價的肯德基總是異常擁擠。

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做出改變。

根據《2018結婚登記報告》顯示,在90後藍領群體中,已婚的僅為12.5%,2018年所有人口的結婚率僅為7/1000,根據90後人口推測,全國的光棍數量至少在3000萬以上。

初看到這些個數字的時候,我是有些不相信的,因為自己身邊大多數人都已經結婚,但仔細想想也是情理之中。

很多在一二線城市奮鬥的同學大都還未成家,大批優秀且有夢想的90後還在為事業奮鬥,而我已經早早繳械投降了。

夢想有各種各樣的,你可以給它附上各種名頭,歸根到底還是「財務自由」,但是談何容易。至於走入婚姻的90後們,特別那些早已生兒養女的先行者,我想生活的壓力應該會更大些吧,多一個小孩,不僅是經濟上的壓力,還有家庭上成倍增加的瑣事。

「消費降級」不可避免,我們被迫逃離消費主義陷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用我們父母的話來說就是要「會過日子」,更有理財的觀念,剋制不必要的消費,學會「斷舍離」,很多時候只有生活逼你一把,你才會去做一些原先不屑一顧的事情。

90後們也不是坐以待斃的,我們也有PLAN B,很多身邊的朋友都在默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一名「斜槓青年」。

「消費降級」浪潮下,90後們如何應對?

有人喜歡鼓搗相機,於是去做了攝影工作室;有人學生時代是學霸,閒暇時候便去培訓機構做老師;還有人投資開飲食店,做主播,做健身老師……總有優秀的人在給我們指明方向。

30歲以前的時間裡,我們走入社會,遭遇和學生時代不一樣的人和事,面對很多自己無力改變的狀況,漸漸開始放棄抵抗,身上的少年氣一點點消散。

我們慢慢被身邊人同化,沉溺於社交網絡和碎片化娛樂,停止學習,深陷消費主義陷阱,用外物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以此獲得認同感和安全感。但是,你總是有機會選擇抽離出來,選擇慢一點對生活投降,去做一些自己本心的事。

「消費降級」浪潮下,90後們如何應對?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現在的困頓也許是你人生最好的機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