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中小房企要退出房地產業?

90%中小房企要退出房地產業?


中房網訊 2018年的“金九銀十”,樓市熱點不斷:萬科喊出“活下去”、房企排隊打折促銷、業主因房價下跌打砸售樓處……外界不禁猜測,房地產業真的要過冬了嗎?

對於地產圈的人來說,“地王”頻出,“搶房”大戰,房價如脫韁野馬般上漲,這一切好像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夢。

調控決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烈

就在今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趨大的背景下,人們觀望調控政策會否出現鬆動之時,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最強樓市調控信號: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幾字之差,但徹底改變了樓市的預期。中央明確並堅定了對樓市調控的態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堅決。

房地產高速增長的時代終結,房價迴歸理性區間,房地產市場將平穩健康發展,這是政策調控積極追求的結果,也是房企和投資客都必須要適應的新現實。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克而瑞發佈的《2018年三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新變化》中稱,在上半年,整體行業折扣在9.5折左右,企業整體讓利意願不強。

但從8月27日,中海地產南寧多盤聯動,8折禮惠全城;8月30日,恆大針對旗下280個城市646個樓盤8.9折等特惠活動推出後,多家房企也跟進打折。9月,陽光城廣西區域推出“9月購房特惠季,7大項目禮惠廣西”活動。碧桂園南京仙林東四盤聯動,首付一成。首開、龍湖、富力等房企也有不同程度的優惠。

報告認為,“預計隨著房企衝刺全年銷售目標,下半年勢必有更多的房企加入到打折促銷活動中來。”

外界普遍將今年三季度視作房地產市場的拐點,而在廣東省房地產研究會執行會長、寒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韓世同看來,2017年,一些地方推出購房搖號,實際上就是房價進入回落軌道的先兆。“那時候,很少有樓盤接受以大幅低於周邊二手房的價格來推售,而當時整個市場的趨勢並不明朗,所以造成搶購,從而必須要搖號,但搖號的背後已經是降價了。”韓世同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認為,大約一年前,短週期的降溫在部分一二線城市就已來臨。“但在限價、限證、限籤等管制之下,新盤市場表現失真。開發商或觀望、或糾結已經很久了。”

期待在“金九銀十”之前,調控政策可能有所鬆動的房企,也徹底打消了念頭。

多位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從2016年10月至今,這一輪樓市調控已持續整整兩年。而這一次調控,中央的決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烈,樓市調控進入了長期化、常態化。

事實上,房企也預見了樓市退潮。多家房企2018年半年報顯示,在上半年計提了存貨跌價減值準備。其中綠地控股上半年期末存貨跌價準備計提26.26億元,萬科計提15.37億元。此外,保利發展、華夏幸福、金地集團、新城控股、泰禾集團、陽光城等,期末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均超1億元。

房企衝刺年度銷售業績 回款是王道

樓市變陣,現金為王。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17年44家樣本房企經營現金流實現淨流入324億元,是近5年來除2016年外表現最好的一年。2018年上半年,樣本房企經營現金流轉負,淨流出383億元。

房企的現金流主要依靠銷售回款和融資,這亦是房地產開發資金的重要來源。當下融資越來越難,銷售回款就越發重要。

“我們所有行為都收斂聚焦到保證萬科‘活下去’。因此回款目標的達成變得非常重要,6300 億的回款目標是所有業務的起點、基礎和保障。”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說,“如果 6300 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鬱亮還透露,截至2018年8月末,萬科6300億元的年度回款目標“還有一半多沒完成”。

回款為什麼變難了?鬱亮談道,“管理動作根本沒有考慮如何應對政策調控”,比如“不考慮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的區別”。

這並不是萬科一家的難題。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從銷售回款率的情況來看,近三年來呈不斷下降態勢。2017年全年龍頭房企和大型房企回款率分別只有66%和60%,2018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了53%和52%。以萬科為例,2017年萬科銷售回款率為70%,2018年一季度下降到了52%。“我們認為這與部分城市嚴厲的網籤限制政策,以及銀行按揭貸款放款週期延長有關。”天風證券研報中說。

在廣州、杭州等熱點城市,新盤網籤往往需要排隊三個月以上,之後如果用公積金貸款,或組合貸款,又需要等待兩三個月的放款週期。

此前,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碧君也在該公司中期業績會上稱,“今年房地產按揭政策跟去年比有較大變化,導致了回款率下降,但我們全年還是有信心維持在80%以上。”公開資料顯示,在2016年和2017年,碧桂園的銷售回款率分別為92%和90%。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年關將近,房企的規模之爭也在持續加劇,尤其面臨融資趨緊的環境,房企的規模優勢也是決定未來現金流的關鍵因素之一。預計四季度,房企為衝擊年度業績以及確保資金安全,將繼續加大銷售力度。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官網公佈的信息,從目前已公佈銷售目標的54家房企完成情況來看,今年前9月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1.74%,共有49家房企目標完成率超過50%。

其中,建業地產和美的置業兩家房企已經超額完成全年銷售任務,銷售金額分別為304億元、507億元,目標完成率分別為105.73%和100.33%。目標完成率超過九成的房企有5家,分別為龍光地產、中國金茂、正榮地產、金科集團、中梁地產。尚有5家房企目標完成率低於50%,分別為禹洲集團、朗詩綠色集團、泰禾集團、恆泰、華鴻嘉信。

各大房企為了衝擊銷售回款,使出了渾身解數。

據媒體報道,某大型房企推出的“金九銀十”銷售政策,鼓勵公司全員營銷賣房,每位員工至少要帶60個客戶到樓盤簽到訪問。在客戶交齊首期款簽署合同之後,按成交總額的2%給員工發佣金。

90%中小房企要退出房地產業?

10月7日,央行宣佈,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舉預計共釋放資金1.2萬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降準並不會讓樓市資金“久旱逢甘霖”。因為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對房地產行業資金通道的定向監管並未弱化。

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房價一騎絕塵的時光或將一去不返。各大房企順勢而為,紛紛拋出了轉型計劃。

恆大作為龍頭房企,近年來一直在尋求多元化發展,在體育、農業、高科技等方向都有延伸。今年,恆大還投資入主法拉第未來,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9月宣佈了“收斂聚焦”戰略,稱“做了三年還沒做成的業務不要再做”。

融創中國主席孫宏斌也在近期表示,融創基本不再在公開市場拿地,“接下來會很小心謹慎地把融創做安全”。

綠地控股於10月12日宣佈了戰略強化升級及核心產業中期發展規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綠地房地產主業未來三年的總體目標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核心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年均銷售規模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其中,質量變革側重不斷形成高質量的經濟指標,持續提升規模的含金量;效率變革側重全面提升項目週轉、成本管控、資源使用和投入產出等的效率;動力變革側重從依靠行業高速擴張紅利,轉變到依靠提高產品、運營等內部發展質量上來。此外,綠地控股將重組成立大基建、商貿、酒店旅遊三大產業集團。

在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就整體市場規模而言,房地產市場還沒到停止發展或下行的時段,而是會在現有的規模上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但無論行業整體還是企業個體,都會面臨增長的“天花板”。房地產市場格局朝著“寡頭化”趨勢發展。

“90%的中小房企會退出地產項目。到2020年,20強房企可能將會佔據市場份額的60%以上。”歐陽捷告訴記者,“現在一線城市拿地,平均一宗地要16億~18億元,二線城市要4億~6億之間,三四線城市地價門檻也在提高,一宗地大約要1.1億元。房地產已經進入資本驅動的時代,中小企業基本就幹不了了。”

歐陽捷認為,未來擺在中小房企面前的有四條路:一是做“小而美”的企業,提供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二是尋求與大企業合作開發;三是下沉到三四線、五六線乃至鄉鎮;四是把有限的資本轉做房地產投資,獲取投資收益。

房企生存現狀

在決策層調控決心空前的背景下,今年三季度的房企,特別是龍頭房企的日子過得怎麼樣?《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希望從銷售、融資、拿地等數據一窺房企的生存現狀。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了國內在A股、H股上市的2017年淨利潤排名前20位的房企每月公佈的房地產銷售金額、銷售面積和銷售單價數據。企業公佈的銷售數據,比單個樓盤的價格變動更為全面,也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城市平均數據更能體現房企的銷售狀況。

據統計,9月,20家房企的銷售單價(總銷售額/總銷售面積)為14527元/平方米,相比於去年同期的14108元/平方米有所上升,但比8月微降85元;比7月下滑1203元,降幅達7.11%,相當於每百平方米的房子降價12萬元。

具體到各家房企的情況來看,以2018年7月的數據為基數,8月,20家房企中有11家銷售單價環比下降,下降數值最大的是華潤置地(1109.HK),達9498元。招商蛇口(001979.SZ)、綠城中國(3900.HK)等房企均在單價下降之列。某一家公司售價下降,可能與當月銷售樓盤的品質有關,但20家房企中過半數降價,則有著一定的普遍性了。

再看9月的數據,相比7月,銷售單價下降的公司達到了14家,中國金茂(817.HK)、招商蛇口、金地集團(00383.SH)等4家房企的銷售單價更是連續兩個月下降。

三季度房企銷售端低迷的表現不僅體現在銷售單價上,更體現在總銷售額上。

歷史上,排除1月和2月合併統計的因素,6月往往能夠形成一個年度銷售高峰,以各年度6月的銷售數據做標尺,可以評判下半年房企銷售的火熱程度。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7月、8月全國商品住宅期房和現房單月銷售額分別是9723億元和9503億元,相比起前兩個月1.07萬億元和1.52萬億元,縮水幅度巨大。9月份最新數據尚未公佈,我們可以通過20家上市房企數據來預判一下。

20家房企今年三季度各月總銷售額的數據,均遜於往年。記者還注意到,2016年,9月總銷售額略超過當年6月;2017年,9月總銷售額與6月相差12%;而今年9月總銷售額距離6月的數值有22%的差距。7、8兩月,20家房企合計總銷售額相比6月下滑幅度也高於往年。

可以說,今年三季度,特別是進入9月以來,房企銷售數據不如前兩年,而這或將直接影響房企的銷售回款。

未來三年房企債將逐年上升

部分中小房企的債務危機,顯示出這些房企缺錢的窘境,而今年將是考驗房企的關鍵一年。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8月底談道,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連年高企。今年上半年,房企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0%,少數房企由於槓桿率過高,無法支撐企業的規模擴張,最終導致現金流枯竭和債務違約。

據《時代週報》報道,廣州一家大型房企內部會議上,其董事長坦言今年房企大量公司債、信託到期。而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後鄭良海看來,正是由於2015年和2016年房企高達1.6萬億元的發債規模,始有今年的償債壓力。他指出,從年償還量看,今年房企需償還3963.48億元債務,接近2017年的3倍,2019–2021年逐年提高,年償還規模高達4172.66億元、4621.51億元和6713.39億元。

“從債券到期情況看,根據截至2018年8月31日存續期房地產債券統計,考慮100%回售與50%回售情況下,2018年四季度房地產債券到期及回售規模分別為1904.75億元與1344.975億元。相較於今年四季度,未來三年地產債到期壓力整體較大。”中誠信研究院宏觀金融研究部總經理袁海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儘管目前房地產企業尚未發生境內債券實質性違約,且債券違約集中爆發概率相對較低,但伴隨房地產債券到期高峰到來,必須關注房地產債券的償付風險。

此外,今年以來多家房企發債均被終止。

5月29日,碧桂園擬發行200億元小公募公司債券的項目狀態變更為中止。8月30日,花樣年2018年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中止發行,該債券擬發行金額為50億元,品種為私募。10月7日,合生創展公開發行2018年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終止發行。該債券的擬發行金額為100億元,品種為小公募。10月13日,雅居樂一筆擬非公開發行的2018年公司債被終止發行,債券規模為80億元……

“融資收緊壓力下,企業應該何去何從?融資槓桿不斷收緊的大背景下,一些銷售額不夠大且債額過大的房企,將會面臨資金壓力過大的風險。”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房企不應再奢望未來的市場還會有高增長。平穩的市場,反而有利於企業做好戰略規劃、調整資源分配、爭取均衡發展。

歐陽捷建議,在拓展方面,房企應該緩拿地、拿對地、拿好地,便宜的土地永遠可以拿;融資方面,房企可以通過設立地產基金等多種形式,爭取相對便宜的資金,降低融資成本。其還表示,在保證產品和服務品質的同時,開發商應繼續堅持資金高週轉策略,加快資金回籠,確保企業現金流安全。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另一個角度看,若部分房企資金壓力大,那麼加快銷售的可能性會比較大。而從償債方面看,轉讓部分項目股權,尤其是對於部分地王項目進行聯合開發,變得非常有可能。

某國資背景房企的一位中層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行業下行週期下,企業到破產的程度還是少數,更多的企業會因為經營不善的原因而被削弱。海通債券分析師姜超表示,歷史上看,房地產企業遭遇資金緊張的情況較常見,但真正出現信用債違約的企業並不多。

“房地產企業持有的資產變現能力強,出現流動性問題可以折價變賣房子或者項目獲得流動性。”姜超認為,擁有充分質押物的房地產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或者在陷入困局後更容易找到戰略投資者。

面對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房企新的洗牌可能剛剛開始。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時代週報,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