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漢朝末期朝廷衰弱時,群雄逐鹿中原,通過不懈努力,曹操逐漸消滅了北方諸候割據勢力範圍,統一了北方,並接受了漢獻帝召見主持朝政。這也是他多年的宿願,真正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目的。在已經形成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中,處於對吳、蜀壓倒的優勢。但這並不是他的願望,他的願望就是要統一全國,這也代表當時戰亂中廣大人民的願望。誰不想過和平安穩的生活呢?曹操也為這一願望繼續努力,掃蕩割據的殘餘勢力。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魏武帝曹操(155年一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徳,小名阿滿,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國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可見,曹操一生為國家的統一是有很大功勞的,雖然他一生也做過很多壞事,他的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準天下人負我。”這是一個非常狂妄的言論,這是一句極端利已的狂言,所以引起世人對他的不滿。但是當時國家處於諸候的混戰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盼望過上和平安穩的生活是大部分人的願望,曹操在這個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一,在諸候混戰中的漢朝末代皇帝,經常遭遇豪強的劫持,誰劫持誰當家,國家處於無主狀態,急需一個正能量的人主持朝政

在劫持與反劫持中,漢朝末帝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國家處於混戰之中。由漢靈帝開始,被“十常侍”一幫太監把持朝政。後何進(仰仗姑媽何太后的關係)關係,當上大將軍以後就想從太監手中收回權利,歸政於皇帝,但是當時當家的何太后聽信太監張讓的話,沒有釆納何進的意見。本身手握軍權的大將軍處理幾個太監易於反掌,但是由於他優柔寡斷,而且想殺太監的計劃也早就洩漏出去了,使以張讓為首的太監十分害怕,他們暗中商量著應變辦法。最後何進、袁紹、曹操率領士兵準備進宮全部殺死太監,可是何進此時仍然相信太監的話,只放他一個人進去,結果硬是被太監們在宮中把何進殺了。當袁紹和曹操發現情況不妙時衝入宮中殺光了宮中的太監,可是何進確先死了。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在此之前,由於何進小題大作,本來十幾個士兵就能解決的問題,他確通知四方諸候率兵入京勤王,為內亂又提供了機會。西涼刺史董卓早就有進京控制朝廷之心,這一下以奉詔的名義前來名正言順。董卓進京擊敗了劫持少帝、陳留王、何太后的剩餘太監,奪回少帝等人擁入朝廷宮中。從此,董卓把持朝政,不幹正事,在朝中實行恐怖政策,排除異己、使用親信,推行“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的政策,朝中少有人敢反抗,幾個反抗者當階殺死。僅荊州刺史丁原反對,董卓畏懼丁原身後的呂布才不敢下手。

後董卓花重金和赤兔馬收買了呂布殺死了丁原,呂布就拜董卓為義父,董卓在朝中更加肆無忌憚了。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這個時候,司徒王允十分著急,他十分反感董卓的暴行。他利用他家歌伎貂蟬,在董卓和呂布中使用連環計,讓呂布殺死董卓,為國家除了一害,朝廷又落入王允和呂布手中。

但他們並無實力執掌朝政,不久董卓原西涼的部下李傕,郭氾,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率兵殺入京城,打敗了呂布,又將王允殺了,朝廷又落入李傕,郭氾的手中,此時的朝廷陷入沒完沒了的動亂之中,城頭變換大王旗是常事。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其實,朝廷也渇望有一個像曹操一樣有實力的諸候來支撐朝政。

,朝廷在風雨飄搖之中,也希望一個有實力的諸候來支撐朝政,曹操此時來輔佐漢獻帝也是天從人願之事

漢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劉協逃出長安,在韓暹、掦奉等人的護送下回到洛陽,當時曹操在許昌,打算迎接漢獻帝,此時漢獻帝名下大臣董承見韓暹因護駕有功而專橫放肆,就暗中招曹操來洛陽輔佐朝政,這正合曹操的心意。

同時,謀士荀彧也建議曹操到洛陽主持朝政。

荀彧說:“從前晉文公重耳接來周襄王,諸候紛紛響應,漢高祖為義帝服喪,天下人心歸附。自從天子流落在外,將軍率先倡導義軍,只是因為崤山以東沒有平靜,還來不及迎接聖駕。

如今獻帝車駕返回洛陽,然而舊都荒廢,義士百姓無不感慨。如果你能借此良機,滿足大家的願望,前去迎奉天子,最順應潮流的,以大公無私感服天下人心,是極其重要的策略。扶持朝廷,宏揚大義,招攬天下英雄,是非常了不起的德行。這樣一來即使天下叛逆,他們又有什麼作為呢?

聽了荀彧一番話正中曹操下懷,此時迎接獻帝是沒有誰可以同曹操爭雄的。而且漢獻帝也需要一個得力的干將輔佐的,老百姓也都希望過一個太平的日子。人心思穩、人心思安是大勢所趨,於是曹操就派曹洪率兵去洛陽迎接漢獻帝。此時的漢獻帝也希望曹操能來輔佐。必竟曹操家也是世代在漢朝為官,是漢朝舊臣,是完全可以依靠的,因此,迎接漢獻帝沒有遇到大的阻礙。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此時的曹操正是志滿意得的時候,真正是達到了“天時、天利、人和”的好時候。這年八月十八日,漢獻帝下詔,讓曹操兼任司錄校尉,錄尚書事,於是大權在握的曹操便開始主持朝政。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哪些值得肯定?


,曹操真正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實權、實力,對歷史的發展有利嗎?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曹操能夠掌握朝政,對混亂中的局面起到了一個穩定的作用。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東征西討,平定內亂,消滅地方上的割據勢力範圍。他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使這些地方的老百姓過上了平靜的生活。老百姓安居樂業,曹操還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等一系列的好政策。從而使中原社會逐漸發展穩定起來。這也是老百姓多年的願望。所以,曹操執掌朝政就當時來說無疑是使社會一大進步,推動了歷史向前發展。如果當時沒有曹操這個有實力的人控制朝政,北方及中原的混戰還不知道要發展到什麼時候。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三國演義》自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