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很多人知道劉備命苦,大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直到五十多歲遇到了諸葛亮才慢慢在三國時代嶄露頭角。但殊不知,跟他屬於同一代人的曹操,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在獨自起兵創業的初期也很是悽慘。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後人都習慣稱曹操為兗州牧,就是因為曹操在剛開始僅僅得了兗州一州。但兗州四面有敵,西面是黃巾軍,北面是強大的袁紹,東面是陶謙和劉備,南面是背後總是算計自己的張邈兄弟,而兗州內部也因為曹操自己不是當地的豪族大戶而日益不穩。

於是曹操兩次東征徐州的陶謙和劉備,但都失敗而歸。第二次還由於大軍出境而後方空虛,自己的根據地兗州直接爆發了叛亂。就像劉備從荊州逃往反而成為了人生的跳板一樣,曹操的“柳暗花明又一村”馬上也到來。人生的黑暗之處往往就是曙光道來的前奏。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在興平二年(195)十二月攻陷雍丘,徹底消滅張邈、張超兄弟的勢力,最終平定了兗州的叛亂。他隨即揮師南下,進入豫州。然後他西進潁川、汝南兩郡,消滅了在該地活動的何儀、劉闢、黃邵等率領的黃巾軍餘眾。

曹操此番作戰獲得很大成功,因為這是他在兗州之外第一次成功開疆拓土,並將軍事重心區域從鄄城、東阿、範縣所在的黃河沿河地段轉移到以許縣為核心的潁川郡,建立了新的後方,給自己半年以後迎接漢獻帝至許縣,另立國都創造了領土和經濟上的條件,明顯增強了自己的經濟、政治實力,躍居到割據爭雄的首要行列。從此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隨後實現蕩平群雄、統一北方的偉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以說,拿下豫州是曹操戎馬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可見,豫州的戰略重要性。

曹操此前佔據兗州時,對外的主攻方向是東邊的徐州,他在初平四年(193)秋和興平元年(194)夏兩次全力出征,都沒有收到滿意的效果,勞師損眾卻未能佔領任何領土,還因為後方叛亂而幾乎喪失了兗州。此次轉移進攻方向南下,進展順利而戰果斐然,佔領豫州使他在軍閥混戰中所處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改善。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麼,曹操是出於何種原因,對主攻方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呢?主要是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徐州及其它方向難以實施進攻

曹操在平定兗州之後,並沒有延續過去東征徐州的戰略,這應該是考慮到對手的勢力較為強勁,對其發動進攻無法取得速勝,而己方軍糧不足,難以在這一方向持久作戰的緣故。

曹操此前兩次東征徐州,所過之處燒殺劫,因此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仇恨與堅決抵抗。另一方面,他的困難還在於糧谷匱乏,難以長期在外作戰,以及後方局勢的動盪。曹操後來雖然勉強平息了兗州的叛亂,但是在當地的統治仍不穩定,缺糧的困難也未獲得改善。因此在陶謙死後,曹操企圖再次進攻徐州,荀彧認為不可妄動。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另外,呂布被曹操擊敗後,率領餘眾轉投劉備,徐州的軍事力量因而又有所增強。在這樣的形勢下,曹操以疲敝空乏之師東征,恐怕是難以成功的,所以他最終放棄了對這一方向發動進攻的計劃。而兗州之北的冀州與西鄰的河內郡都是袁紹的勢力範圍,袁紹兵眾勢強,又曾是曹操政治、軍事上依賴的盟主,當時尚且無力與其決裂,因此也不能向這兩個方向用兵。

(二)豫州割據勢力較弱

相對而言,兗州南部的豫州並沒有被實力強勁的軍閥佔領,那裡大多是黃巾餘眾和袁術的黨羽,力量分散孱弱,所以是較為理想的進攻對象。例如陳國原是東漢諸侯王劉寵的封地,漢末中原戰亂時,劉寵離開國都以躲避兵災,只留下國相駱俊鎮守都城陳縣。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黃巾軍被朝廷視為賊寇,故各地軍閥與官員、豪族多與其為敵,使他們在割據戰爭中非常孤立。在該地活動的黃巾軍主要將領何儀,劉闢等依附孫堅雖然勇悍,但此時已在出徵劉表的戰鬥中陣亡。因此就曹操所據兗州周邊區域的軍事力量而言,其南鄰豫州的陳、潁川、汝南諸郡最為薄弱,比較容易佔領,後來戰爭的進程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三)潁川地位價值的重要

除了考慮周邊敵人在實力上的差距,曹操南下豫州,並把奪取許縣所在的潁川郡作為主要戰略目的,其原因應是充分考慮到該地在兼併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古人認為爭奪天下的關鍵是要控制中原的河南地區。而潁川,即今許昌地區屬於豫中平原,正是處在河南的核心地段,地勢平坦開闊,便於車馬走集,若是佔領該地向四方用兵就相當方便。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外,潁川郡土沃水豐。現代科學工作者對豫中許昌等地土壤情況的勘測表明其土質肥沃是本區農業生產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之一。在本區的耕作土壤中,兩合土、淤土等上等肥力的土壤佔總面積的40%以上。這種有力條件是豫北、豫東等省內其它平原農業所遠遠不及的。

(四)當地士家大族的潛在重要影響力

另外潁川是豫州大郡,經濟發達,戶口繁多,地區的政治文化在全國也有較為深遠的影響。當地人才濟濟,在曹操身邊的幕僚之中,有許多人是潁川、汝南的名士。曹操最為倚重的謀臣荀彧即為潁川大姓。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荀彧在初平二年(191)投靠曹操後,用自己的號召力給曹操帶來了一大批的政治人才,比如荀攸、鍾繇、陳群、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郭嘉等等,這些人後來出將入相,構成了曹操與孫權劉備爭奪天下的重要智囊集團。”

這些潁川士人逐漸成為曹操帳下謀士的主體,因此向潁川等地進軍,能夠獲得當地大族及屬下百姓的擁護支持。由於潁川是交通要道,屬於四戰之地,所遭受的兵災非常嚴重,致使一些士人逃往他鄉避難。曹操佔領該地之後,隨即安撫民心,招納流徙在外的人士迴歸並擔任各種官職。


四大因素決定曹操南下豫州,從此曹操鹹魚翻身,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在平定潁川叛亂之後,沒有沿襲以往的東進戰略,而是改變主攻方向南下豫州。導致他做出這一抉擇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豫州地區的割據勢力較為分散薄弱,容易各個擊破。此外,以許縣為中心的潁川地區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利於耕墾且又交通便利;當地士人在政治上趨向於擁曹,以上種種有力因素促使曹操決心揮師南征,並且順利地實現了上述戰略意圖。

可見,曹操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家、戰略家,他的眼光是多麼的獨到;也可以看出,曹操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思維轉變之快,洞察力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