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時代的戰略,這個戰略有何得失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採取的一次非常著名的戰略措施,當時通過這樣的一項戰略措施為曹操後來建立大業提供了優勢,因為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這一做法讓大家能夠看到曹操的魄力,從而紛紛都來投奔曹操,最終使得曹操有能力統一了北方。不過也正是因為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更深層次的去分析當時的局勢,魯莽的以孫劉兩家發動戰爭,並在赤壁之戰當中大敗,實現中國統一的願望也落空了。我們可以從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作為切入點,去客觀評價曹操戰略的得失。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有準備的

很多人認為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歷史的偶然性,但通過對歷史記載的分析,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做法制作了充分準備的。初平三年的時候,曹操佔領了兗州,又有人向他提出建議,說當時的皇帝懦弱無能,不可能讓天下霸業推行下去,如果曹操能夠把天職掌握在手中的話,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這個時候他的謀士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出讓他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原意之間所要表達的意思和這也差不多。在當時的時候還有一個實力是比較厲害的,那就是在軍隊數量上擁有絕對優勢的袁紹。因為他在軍事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如果當時袁紹能夠像曹操一樣攜天子以令諸侯,三國的歷史恐怕就要被重新寫了。

但是袁紹這個人是很愚蠢的,為只要有了充足的軍隊實力,他人就不敢把他怎樣,是在官渡之戰當中,他才真正認識到了曹操的聰明之處。

二、局部統一之後便開始招納人才

曹操之所以在官渡之戰當中取得勝利,那完全就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在那一時期,曹操不管是從軍隊實力方面,還是說從自己的人才建設方面來說,都是不如袁紹的,如果在他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袁紹主動對曹操發動進攻,官渡之戰的勝負可能又得兩說。

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曹操便應用皇帝這塊招牌去籠絡和招攬人才,就比如他手底下最出名的謀士荀彧,就是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才來投奔他的,後來的時候還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和有能力的人來投奔他,為他建立智囊團提供了準備和基礎。

有了皇帝和人才的支撐之後,曹操便不再滿足於自己當前這樣的軍事實力和領地,他開始不斷的想方設法,利用天子的名氣開始去征戰四方,號令群雄,只要有誰在這個過程當中提出不同的意見他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帶兵攻打,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又獲得了不少的土地實現了當時會情景之下的局部統一。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這塊砝碼是多麼的重要。

也正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軍事實力上才得以快速的增加,能夠和袁紹相抗衡,甚至是在官渡之戰之後直接取代了袁紹。

三、赤壁之戰失敗,統一願望成為泡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很快便把北方局不統一,這個時候他在軍事實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有了很大的人才力量支撐,在他的腦海當中便有了統一全國的願望,並且從這之後他開始不斷以天子之名去發動戰爭,就是想要像統一北方一樣,快速的實現全國統一,然後結束這混亂的年代,建立起新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不過在赤壁之戰之前他因為缺乏對孫劉兩家軍事實力和合縱連橫的綜合考慮,同志他在匆忙的赤壁之戰中並沒有發揮出足夠的作戰能力和自謀能力,使得他在赤壁之戰當中一直都處於被動狀態;另外一方面,再加上他軍隊當中很多人是北方這一弱勢被諸葛亮等人識破並加以利用,所以在赤壁之戰當中,相當於是他中了諸葛亮等人的計謀,因此最後是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的。

在赤壁之戰的過程當中,雖然不能說曹操一蹶不振,但他之前想要通過軍事力量快速實現全國統一的願望成為了泡影。從這之後他便開始調整了戰略方針,不再注重利用軍事力量向外擴張,把視野放在內部建設上面,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來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後,他們曹家人才能建立曹魏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