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多高深的戰略?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現代政治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延伸,軍事不過只是政治的一種手段而已。其實,從古至今以來也都是如此的,一項好的政策好的謀略足夠頂得上千軍萬馬的威力。我們今天就來回看,三國當中的一個大謀略,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都知道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鼎鼎有名的曹操,曹操依靠著漢帝的名義,不斷的挑撥各路諸侯,也使得自己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擴大。所以,很多人說這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謀略,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對於某些有一定實力的諸侯而言,這確實是個好的戰略,如果自己能力不夠,“挾天子”也難以“令諸侯”。西周國家政治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圍繞著家長,按血緣關係的親疏尊卑,確定親屬在家族或宗族中的身份,實行分封。形成了以周天子為核心,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競相拱衛的等級森嚴的統治體系。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多高深的戰略?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曹操這邊最早提出這個策略的是毛玠,跟他講的是“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曹操採納之後,派人去了長安,結果就是獲得了兗州牧這個職位,地盤徹底歸屬自己,這也成了後期曹操後期消滅北方群雄的基礎。

當時,最有能力迎回漢獻帝的諸侯,其實是袁紹。當時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很早就向袁紹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向袁紹提出了挾天子的重要性。所以,其實袁紹早就知道了挾天子的重要性,但是袁紹為什麼不去迎天子呢?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把徹底的雙刃劍,儘管好處非常的明顯,但是其中卻藏著非常巨大的隱患。那就是如果將漢獻帝帶回來之後,一定會對自己的權力發生衝突,分化了自己的權力。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多高深的戰略?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漢室畢竟延續了四百多年,而且當時的讀書人大多都有忠君報國的思想,如果真的將漢獻帝給接了回來,那麼當時的讀書人可能會將效忠的對象轉到漢獻帝身上,這對於袁紹是極難以容忍的事情。其次,還迎取漢獻帝還有一個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會引起諸侯的群起而攻,當年董卓霸佔著皇帝,就被天下諸侯的群起而攻。而袁紹當時的實力是諸侯之中最為強大的,如果真的迎取了天子,其他的諸侯一合計,極有可能一起聯手攻擊袁紹。

所以,在這兩大原因這下,袁紹的放棄了迎取天子這個香饃饃,而最後這香饃饃被曹操給撿走了,儘管曹操攜帶著天子的名聲,號令諸侯看起來非常的威風,但是其實上曹操是有苦說不出。將天子迎回來之後,曹操手下的一群大臣就直接將漢獻帝當做了主子,其中甚至有曹操最為器重的荀彧。不過,那時候曹操還處於創業階段,對此也是不怎麼管,由著這些人去了,但是漸漸的曹操發現這個危害越來越大。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多高深的戰略?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首先,就是曹操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制約,曹操有時候想要越一下規矩,幹掉事情。他手下的文臣馬上就跑出來,以死勸誡,而曹操管理土地靠的就是這群人,所以曹操不能不聽,只能夠隨了大臣的心意。其後面,這些大臣對於曹操的制約越來越大,當時的曹操想要皇帝封自己為王,漢室一直有一個規定,非劉氏者不可稱王,於是這些大臣一哄而上阻止曹操稱王。曹操就非常的氣憤,我花錢養你們,就是為了讓你們與我作對嗎?

甚至,曹操連選繼承人也被這些大臣給約束了,當時曹操最愛的兒子其實是曹植,畢竟曹植在個性上和曹操非常像,才華橫溢、性情豪放,曹操也一直想要將曹植命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當時那些忠於漢室的臣子們,覺得立世子必須要按照漢朝的法度,要立年齡最大的嫡子。所以,無數的臣子為了曹丕能夠當繼承人,紛紛向曹操以死勸誡。最後,曹操只能無奈的讓曹丕當了他的繼承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實都一樣,都是具有著兩面性,如果只看到好的一面容易導致失敗,如果只看到壞的一面也會失去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