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多高深的战略?答案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现代政治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延伸,军事不过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而已。其实,从古至今以来也都是如此的,一项好的政策好的谋略足够顶得上千军万马的威力。我们今天就来回看,三国当中的一个大谋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都知道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鼎鼎有名的曹操,曹操依靠着汉帝的名义,不断的挑拨各路诸侯,也使得自己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大。所以,很多人说这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谋略,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对于某些有一定实力的诸侯而言,这确实是个好的战略,如果自己能力不够,“挟天子”也难以“令诸侯”。西周国家政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围绕着家长,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确定亲属在家族或宗族中的身份,实行分封。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多高深的战略?答案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曹操这边最早提出这个策略的是毛玠,跟他讲的是“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曹操采纳之后,派人去了长安,结果就是获得了兖州牧这个职位,地盘彻底归属自己,这也成了后期曹操后期消灭北方群雄的基础。

当时,最有能力迎回汉献帝的诸侯,其实是袁绍。当时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很早就向袁绍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向袁绍提出了挟天子的重要性。所以,其实袁绍早就知道了挟天子的重要性,但是袁绍为什么不去迎天子呢?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把彻底的双刃剑,尽管好处非常的明显,但是其中却藏着非常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如果将汉献帝带回来之后,一定会对自己的权力发生冲突,分化了自己的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多高深的战略?答案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汉室毕竟延续了四百多年,而且当时的读书人大多都有忠君报国的思想,如果真的将汉献帝给接了回来,那么当时的读书人可能会将效忠的对象转到汉献帝身上,这对于袁绍是极难以容忍的事情。其次,还迎取汉献帝还有一个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会引起诸侯的群起而攻,当年董卓霸占着皇帝,就被天下诸侯的群起而攻。而袁绍当时的实力是诸侯之中最为强大的,如果真的迎取了天子,其他的诸侯一合计,极有可能一起联手攻击袁绍。

所以,在这两大原因这下,袁绍的放弃了迎取天子这个香馍馍,而最后这香馍馍被曹操给捡走了,尽管曹操携带着天子的名声,号令诸侯看起来非常的威风,但是其实上曹操是有苦说不出。将天子迎回来之后,曹操手下的一群大臣就直接将汉献帝当做了主子,其中甚至有曹操最为器重的荀彧。不过,那时候曹操还处于创业阶段,对此也是不怎么管,由着这些人去了,但是渐渐的曹操发现这个危害越来越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多高深的战略?答案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首先,就是曹操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曹操有时候想要越一下规矩,干掉事情。他手下的文臣马上就跑出来,以死劝诫,而曹操管理土地靠的就是这群人,所以曹操不能不听,只能够随了大臣的心意。其后面,这些大臣对于曹操的制约越来越大,当时的曹操想要皇帝封自己为王,汉室一直有一个规定,非刘氏者不可称王,于是这些大臣一哄而上阻止曹操称王。曹操就非常的气愤,我花钱养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与我作对吗?

甚至,曹操连选继承人也被这些大臣给约束了,当时曹操最爱的儿子其实是曹植,毕竟曹植在个性上和曹操非常像,才华横溢、性情豪放,曹操也一直想要将曹植命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当时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们,觉得立世子必须要按照汉朝的法度,要立年龄最大的嫡子。所以,无数的臣子为了曹丕能够当继承人,纷纷向曹操以死劝诫。最后,曹操只能无奈的让曹丕当了他的继承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实都一样,都是具有着两面性,如果只看到好的一面容易导致失败,如果只看到坏的一面也会失去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