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实力一开始是相对弱小的,其之所以能一步一步地强大起来,消灭袁绍、袁术、马超、吕布、刘表等诸侯,离不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确立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之前,袁绍的手下也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但是,袁绍却选择拒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首先,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袁绍自己拒绝迎接汉献帝刘协。在东汉末年,袁绍不仅在实力上更加强大,而且在地理位置上比曹操更加靠近汉献帝,也即袁绍本来是有机会在曹操之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但是,袁绍选择拒绝了这一策略,而曹操选择实行策略。一方面,就曹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实现命令诸侯的效果,比如袁术、刘表、袁绍等诸侯,乃至于刘备、孙权,都没有听命于曹操。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那么,既然不能让诸侯听命于自己,曹操干嘛还要尊奉汉献帝刘协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奉汉献帝迁都许昌,他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也即在当时的士族心中,不少还是倾向于尊奉东汉皇室的。毕竟汉朝数百年的余威尚存,而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不少士族和谋士都愿意为曹操效力了。比如经荀彧推荐,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曹操麾下,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也于次年返归许昌。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曹操最终击败了各路诸侯,平定了北方中原地区。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和曹操相对应的是,袁绍之所以拒绝迎接汉献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绍本来就拥有众多士族的支持,手下的谋士和武将也是人才济济。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袁绍)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相对于曹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获得了众多士族和豪杰的支持。由此,对于袁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价值和作用是相对较低的。更为关键的是,就割据中原的袁绍,本来就对东汉皇室没有较大的敬意。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呢?

最后,就袁绍的兄弟袁术,在东汉末年选择自立为帝。虽然袁绍没有称帝,但是,其也不会甘愿将自己打下的江山送给汉献帝。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就弊端来说,就是迎接汉献帝后,自己的手下可能有所分化,一部分人可能去拥立汉献帝。而这,无疑会直接削弱自身的实力。就曹操来说,在取代汉朝的过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弊端日益凸显,成为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就袁绍这位诸侯,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在手下谋士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后,选择了予以拒绝。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缺乏士族和豪杰支持的曹操,则主动奉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