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不是不和他的父亲一起生活,为什么?

用户100450569037


大熊猫个体一般独自生活,只有第一年和母熊猫一起度过。在栖息地完好的野外,大熊猫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很强,完美适应素食生活,如今主要威胁就是栖息地破碎化、减少和人为干扰。

大熊猫吃竹叶,图源:pixabay

大熊猫生下的宝宝,图源见水印

大熊猫妈妈抱着宝宝,图自网络

每年早春,竹笋出土,大熊猫从低海拔开始,追随竹笋的脚步一路吃到高海拔,到了夏季就开始主要吃竹叶。三到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在激素的作用下,所有性成熟的大熊猫都会放下手头的活,专注于交配。雌性到处留下气味标记,雄性四处奔波寻找雌性,雄性还要为了争夺交配权大打出手。雄性会和多个雌性交配,雌性也会和多个雄性交配,这种多雄多雌的繁殖策略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受精成功。交配后,雌雄大熊猫就分道扬镳,雄性不再参与育幼。受精后,大熊猫的受精卵并不会立即着床发育,而是在子宫中漂浮好几个月后才着床。它们的胚胎只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就发育完善,因此生出来的宝宝很小,跟个没毛的大耗子一样。尽管宝宝生出来很小,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很高,因此在野外完全不存在繁殖问题。母乳喂养大约九个月后,大熊猫宝宝开始吃竹子,之后就慢慢独立。大熊猫每两三年繁殖一次,四到五年后,大熊猫宝宝也性成熟开始参与繁殖。在山林中,成年大熊猫几乎没有天敌,寿命也长,因此缓慢的繁殖不影响物种的延续。竹子开花也不会影响大熊猫繁殖,要知道,近四十种的柱子可供大熊猫挑选,不存在没有竹子吃的问题,而且大熊猫的迁移能力也很强。如今野外大熊猫面临的问题全部来自人类:栖息地破碎导致种群难以交流、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干扰如放牧、狩猎等。换句话说,大熊猫根本不需要人去保护,别去干扰就谢天谢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