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大家讀三國都知道:東漢末年,曹操扶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征伐四方,最終底定中原,統一了北方。此一策略獲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這句話的真正出處卻是袁紹手下謀臣沮授,首先跟袁紹說的:

(“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託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您家祖輩都侍奉天子,大家都知道您忠義;如今朝廷宗廟塗炭至此,沒人去扶保天子,體恤百姓。您就去把天子迎到河北來,挾天子而令諸侯,蓄養士卒去討伐不聽話的,誰能擋啊!”

是故,“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麾下沮授的主意。曹操呢?他的口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侍奉天子,號令諸侯。

——當然,事實上,對外說是奉天子以令諸侯,對內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一回事。天子就是個玩具而已。

挾天子,天子是個傀儡;奉天子,天子還有點臉面。

區別還是有的。

但本文主旨,不是為了玩“挾天子”、“奉天子”這個文字遊戲。

問題是:既然都知道天子是個玩具,挾他有個鳥用呢?諸侯又不是白痴!

袁紹當時沒聽沮授的話,去迎漢朝天子,好拿來挾一挾,是因為他的其他手下郭圖、淳于瓊說話了:

“漢朝完蛋許久啦,興復他幹嘛!而且如今軍閥割據,群雄逐鹿,講究先發制人。如果咱們保了天子,動輒要上表等他下指示,聽還是不聽呢?”

的確如此。事實是,曹操保了漢獻帝,自己掌握漢朝朝廷名義大權,諸侯也並沒屁滾尿流,望風而降。本來嘛,漢獻帝又不是機關槍,拿出來嚇唬誰啊?曹操後來以漢朝丞相身份,南下找東吳,周瑜跟孫權說了句名言,所謂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一句話就給否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因為漢獻帝自己是董卓所扶持,董卓在漢末的聲名,著實不算光彩;諸侯又是赳赳武夫,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漢朝已經凋零,你個天子出詔書,奈何咱不聽,你能怎麼樣?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有個什麼鳥用呢?

正確答案是:曹操挾天子以令的,不是諸侯,而是諸侯的手下人。

宋朝時,趙匡胤搞杯酒釋兵權,有句話說得厲害極了:

“人誰不想要富貴呢?一旦有人強行給你們來個黃袍加身,你們想不當皇帝,還由得你們?”就是這個意思。

在亂世中,許多時候,諸侯不是愛聽自己手下的,而是不得不聽。

曹操徵定四方,當然很能打;但有三個軍閥,是被手下人哄著投降曹操的。一個是南陽張繡,另一個是荊州劉琮,還有就是漢中張魯。

——張繡因為與曹操有殺子之仇,對曹操很忌憚,在袁紹和曹操之間權衡,他手下謀士賈詡,乃是三國數一數二的人精,跟張繡說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很在意信譽;你跟他有仇,去投靠他,正好讓他彰顯自己寬厚大度嘛!——於是張繡去了。曹操果然對張繡厚待,不計前嫌,還拉著賈詡的手說:

“使我信重於天下的,就是你啊!”

——劉琮的父親劉表一死,劉琮的媽媽蔡氏、舅舅蔡瑁,加上荊州原有的名流蒯越等,都勸他投降。於是偌大的荊州,直接歸了曹操。

——張魯在漢中時,覺得自己在山窩窩裡,無人能左右,一度想自稱王,被麾下謀士閻圃勸阻;後來曹操打將過來,張魯打不過,意圖直接投降,閻圃勸他別趁著危急時投降,先走到四川去,談判之後再投降。張魯都乖乖聽話了。

曹操南下東吳時,東吳有過著名的戰與降論爭。張昭與諸文臣主降,魯肅與周瑜主戰,這段子後來被敷衍成“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天下皆知。如果乍看這個,會很奇怪:孫權年輕氣盛,二十六七歲的年紀,要戰要降,自己一句話的事,跟大家討論那麼久幹嘛?結合一下前面,就明白了。

曹操挾天子,令的不是孫權、張繡、劉表、張魯這些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人,手下那些讀書人。

而漢末群雄,還真得被手下人掣肘著。

——劉表自己,是朝廷委派的荊州大當家,沒有兵卒,匹馬到荊州。完全是蒯越、蔡氏這些士族派系,幫著劉表定了荊州。所以劉表一死,荊州戰與不戰,完全是蒯越和蔡氏說話。

——孫策剛定東南時,手下沒讀書人;張昭是彭城名士,南下之後,江東若干大族都對他敬服。所以後來孫權都不爽,跟張昭吵架時說:“吳國士人,進宮拜我,出門就拜你。我也算給你面子了!”

魯肅勸孫權戰曹操時,說過句大實話。這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意:

“如果我魯肅去跟了曹操,曹操還會讓我當官;孫權您如果跟了曹操,那是什麼下場?!”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諸侯們當然都知道,一旦跟了曹操,未必有什麼好下場;但架不住自己麾下的讀書人士族,心向朝廷。仔細想想,也正常:你是個私企打工的,有政府過來招安;私企老總也許不樂意,私企打工的卻願意去編制裡,多好啊!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曹操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全稱是,“挾天子以令那些諸侯手下非常得力的士族,逼得諸侯沒法不服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