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學習收藏禮儀常識之西餐禮儀(一)

西餐餐具使用。

值得學習收藏禮儀常識之西餐禮儀(一)

廣義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盤、杯、餐巾等。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酒杯更是講究,正式宴會幾乎每上一種酒,都要換上專用的玻璃酒杯。狹義的餐具則專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為食用刀、魚刀、肉刀(刀口有鋸齒,用以切牛排、豬排等)、黃油刀和水果刀。叉分為食用叉、魚叉、肉叉和蝦叉。匙則有湯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規格明顯大於餐用刀叉。

西餐餐具擺放一般遵循以下現矩:展示盤(墊盤)或疊好的餐巾擺放於餐位正中,盤前橫匙,左叉右刀,展示盤兩側的刀、叉、匙要排列整齊,或平行或直線,距桌邊距離相等,刀刃要一律朝向墊盤的一側,一般刀均放在墊盤的右側,各類匙放在餐刀的右邊,匙心朝上,餐叉則放在墊盤的左邊,叉齒均朝上。一個席位一般擺放三副刀叉。麵包刀又稱黃油刀,專供抹奶油、果醬用,而不是用來切面包的,它被放在客人左邊的麵包碟上,只放一把,不可與豎放的刀、叉發生交叉現象。餐具與菜餚相配,根據食用菜餚的先後順序,從外向內依次排放,西餐宴席由於用餐方式、使用餐具等方面的不同,故在擺臺上與中餐宴席有明顯的區別。

(一)、刀叉的使用

值得學習收藏禮儀常識之西餐禮儀(一)


吃西餐,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拿叉時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又,拿刀的姿勢是,用右手食指壓在刀背上以出力,其餘手指拿住刀柄。使用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開始進餐時,餐具一律由外向內取用。使用刀叉時要用右手執刀,左手執叉(習慣用左手的人可相反),切割食物時應輕巧迅速,不可發出割鋸餐盤的聲音。

2、切割食物的時候,要先用叉子將食物固定(可直接叉住,也可以用叉背壓住,要再用刀切成一口大小,再送入口中嚼食;不要全切完再吃,以免盤面零散不好看,食物的鮮美原汁也會流失)。

3、如果不習慣雙手並用的話。也可先將食物切成適當大小,再以右手執叉取用食物。

4、用餐的中途,如果要暫時離席,放下的刀又應在盤內擺成“八”字形(左刀右叉),且刀鋒朝內、叉尖向下,並將刀叉柄架在盤緣而非桌面上。

5、用餐完畢後,刀叉要並排放在盤裡(左叉右刀,刀鋒朝內,又背朝下)。

6、使用刀叉時,儘量不使其碰撞,以免發出大的聲音,更不可揮動刀又與別人交談。

(二)、餐巾的使用

值得學習收藏禮儀常識之西餐禮儀(一)

餐巾的主要作用是在用餐時拿來擦拭嘴角和手,西方人用餐時不能沒有餐巾。

1、餐巾的使用方法

(1)、在點完餐點第一道菜尚未上桌之前,先將餐巾展開,然後將餐巾對摺或是折折均可(餐巾不宜全部展開),把摺痕對向自已放於膝蓋。除了起身離開桌子,餐巾始終是在腿上,不應該放在桌上盤碟的下面。

(2)、中途離開座位的時候。要將餐巾稍稍摺疊一下置於椅子上或是摺好放在盤子的旁邊。

(3)、用餐完畢,將餐巾隨意疊放在桌子上(不用疊得很整齊)即可。不過一定避免“扔”這個動作。

2、使用餐中的禮儀

(1)、不要潔上口紅的痕跡,應事先在餐前以面紙輕按壓嘴唇,拭去口紅。

(2)、除兒童外,一般不必掛到脖上或像圍兜一樣圍掛在胸前。不然,會讓人感覺很孩子氣,也不高雅。

(3)、不要弄得皺皺巴的,不要將用過的餐巾弄得褶皺不堪,而使人感到不舒服,建議將餐巾輕地摺好並放置好

(4)、不要用餐巾擦臉,它僅僅是用來擦嘴和手的。

(5)、用餐巾擦嘴時動作要輕,不要太誇張地用力去磨。

(6)、如果你或你的同桌不小心把食物灑到桌上,不要用你自已的餐巾去擦,應當把侍者叫來處理。

(三)洗指碗的使用

洗指碗通常只有在正式的餐宴場合上才會派上用場。服務人員通常在上甜點之前,或者在客人吃過某種讓手指變髒的食品後,如蝸牛、龍蝦、玉米棒、小羊肉、小排骨、烤雞等,會給你端來洗指碗。

社洗指碗體積不大,通常以玻璃製成,碗中盛裝約四分之三的冷水,常見有一朵小花或裝飾品浮於水面上。服務人員通常會在洗指碗下角墊一塊以亞麻或細棉布製成,且點翠有花邊的小巧精美墊布,放在甜點盤子的中央。需要時,把兩手手指分別伸入碗中洗過,然後用餐巾擦乾。但是如果你的手指很乾淨,也可以不用洗。然後,把洗指碗連同墊布拿起,放在左前方。

值得學習收藏禮儀常識之西餐禮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