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山西素有“麵食之鄉”的稱號,山西面食也是漢族傳統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據考證,山西面食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這裡也是“世界面食之根”。而作為麵食之王的刀削麵,就源自山西大同,與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麵、湖北熱乾麵、四川擔擔麵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不止於刀削麵,大同麵食種類繁多,如豆麵、蕎麵、莜麵、拉麵、揪疙瘩、推窩窩、栲栳栳等。在麵食製作方法上,可以分為蒸、煮、煎、烤、炸、燜等幾大類。


  為何大同人如此愛好麵食?麵食品種多、花樣多是大同人愛食麵的一個原因。追根溯源,還與晉北的地域特色有關。這裡處於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過渡地帶,五方雜居,民族融合,造就了包羅萬象的美食風格,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刀削麵

可食可賞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首先要說的便是這刀削麵,刀削麵誕生在12世紀的大同,大同人吃了800多年,百吃不厭。這是一種形似柳葉、用刀削出的麵食,中厚邊薄。入口口感極佳,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麵不僅好吃,還可賞,高明的廚師手持弧形刀,對著湯鍋一頓嚓、嚓、嚓,這些面葉落入湯鍋,如同銀魚戲水,煞是好看。吃麵時,參觀廚師削麵,如同一場藝術表演。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涼粉

非遺美味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名氣僅次於大同刀削麵的,便是渾源涼粉。渾源涼粉堪稱北嶽一絕,也已經有數百年曆史,其製作技藝還被列為了大同市、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同渾源縣的涼粉是大同涼粉的代表。渾源地處我國道教聖地北嶽恆山腳下,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而很多人瞭解渾源卻是從一碗普通的涼粉開始的。渾源人愛吃涼粉,不分春夏秋冬,街頭上,一年四季都有那麼幾十家擺涼粉攤。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燒麥

秀色可餐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燒麥這種麵食就起源於大同,也是大同另一種有名的麵食。據說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後,御膳房裡就開始了製作燒麥。剛出籠的燒麥非常好看,且皮薄肉嫩,色香味形俱佳,被譽為大同一大名吃。在大同燒麥中,鳳臨閣燒麥最為上佳,有“天下第一籠”的美譽。一籠燒麥九種花形,鮮而不膩,秀色可餐,連慈禧太后都讚不絕口。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莜麵

不可或缺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莜麵,也是大同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麵食。粗糧莜麵既兼顧營養又不會長肉,所以更多人喜愛食之。單莜麵,就有很多種。按照形狀可以分成比如莜麵窩窩、莜麵魚魚、莜麵卷卷、莜麵條條、莜麵糊糊、莜麵拿糕、莜麵塊壘等十幾種做法,而且一年四季它的吃法都不一樣。據說,康熙也曾品嚐過莜麵窩窩,以品此為人生快事。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抿八股

創新風味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大同還有一種麵食叫抿八股,在莜麵的基礎上創新而來。採用磨成泥的土豆和莜麵加水混合,然後用抿子擠壓,抿出一截截兒抿八股兒,最後入鍋煮熟,撒上鹽、蔥花、辣椒、香菜等,別有一番風味醉舌尖。與之相似的還有揪片,又稱“掐疙瘩”,以及貓耳朵,清水煮後撈出,澆上菜或滷等食用。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黃糕

寓意吉祥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大同人愛吃一種喜糕,叫做黃糕。這不僅是一種麵食小吃,也有著吉祥之意。逢年過節、婚嫁喜慶、喜遷新居和宴請家朋等,大同人必定會做黃糕。黃糕鬆軟可口,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其形式不拘一種,可以是純素糕,也可以做成麻油葉等油炸糕,還可以包豆餡、菜餡,是大同人摯愛的一款主食。

淺談大同人的麵食情結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而論起各地的麵食文化,

不得不提的便是大同。

大同麵食以多種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

也在不斷創新中,

成全演變出各種美味,

讓人們在包羅萬象中,

體會到這座城市的生活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