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小平菇托起致富“傘”

3月5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記者走進沈丘縣周營鎮西李口村食用菌栽培生產基地,一處諾大的平菇大棚內,記者看到菇農王紅廠和妻子孔玉紅正在菌棒之間忙碌地採摘、搬運。

沈丘:小平菇托起致富“傘”

“老王,平菇長得咋樣了?”說話間,王紅廠又接到一位客戶的電話。他笑著對記者說:“這是今天下午我接到的第三個預訂電話啦!”

望著長滿小平菇的菌棒,王紅廠高興地說:“今年的平菇價格一直比去年好。現在隨著疫情趨勢向利好方向發展變化,平菇的售價一直穩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還都是上門訂單收購,產品供不應求,這都是鎮黨委的惠民政策好,給我們鋪就了致富新路子。”

近年來,該鎮以農業供給測結構性改革為契機,通過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大棚生態食用菌栽培、無公害瓜果蔬菜、優質林果等規模設施農業種植,大力調整現代農業種植結構。在具體操作中,按照選好能人、選好產業、建好基地、搭好平臺、帶富群眾的“四好一帶”產業發展思路,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運作模式,重點發展食用菌栽培,助力鄉村致富增收。

據悉,80後的王紅廠和妻子孔玉紅,原本過去一直外出打工。前年,她們在家鄉優惠政策的感召下,毅然決然返鄉創業,從事規模食用菌栽培生產,併成立了紅廠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

2018年,夫妻倆憑藉著聰明的頭腦、敢拼敢幹的韌勁,並在鎮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的幫助下,他流轉土地10多畝,蓋起了4個平菇大棚,第一年投入10多萬元,當年就回本了。

“我們現在種植的平菇品種優、栽培週期短、菇蓋大、菇體韌性好、肉質厚等特點,深受當地人的喜愛。”王紅廠笑著介紹。“現在的4個大棚裡有4萬個菌棒,年收入能達到40萬元。今年,我打算再增加3個大棚,菌棒全部自己用半自動機械裝袋,不光能節省成本,還能給我們村的剩餘勞動力和貧困戶增加原料粉碎、裝袋、管理、採摘、等精細`零碎活’收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支持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這對我們菇農來說就像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下一步我準備帶領合作社成員發展多元化種植。待疫情過後,希望能夠把食用菌栽培產業做大做強,同時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王紅廠向記者介紹,“平時附近的一些村民會來我們這裡參觀學習,只要他們願意學,我都會毫無保留地把技術真經傳授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