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記者觀察丨防止疫情使經濟“外傷”變“內傷”

記者觀察丨防止疫情使經濟“外傷”變“內傷”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勳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正逐步顯現出來。

  市場已有不少針對疫情衝擊中國首季經濟增長看法,歸結起來集中在三個關鍵問題上:

一是疫情受控時間。此次為防疫情擴散,中國採取了空前的封城措施,對經濟的短期衝擊遠大於SARS暴發時,但有望以空間換時間。如果疫情能在3月受控而非等到5月,就能為災後重建爭取時間,從而挽救經濟、恢復信心。

二是保經濟的措施能否到位。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復工復產以及供應鏈的恢復,如果這兩者順利,可以減少工廠倒閉,保障就業。

三是會不會因全球受創使中國經濟的傷勢加深。中國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遠大於SARS,中國2003年GDP只佔全球的4.3%,現在則上升3倍至16.3%,中國進出口過去17年也勁增逾5倍,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現在,亞洲的日韓兩大經濟體的疫情在蔓延,美國股市也出現了罕見的大跌。這些中國經濟外部因素的惡化程度、持續時間長短,都會影響對中國經濟的外部衝擊程度。如果這三方面都爭取到比較好的結果,對中國經濟將是正面消息;否則,中國經濟可能會由“外傷”變成“內傷”。 

  下一步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程度既取決於企業恢復的程度,也取決於宏觀政策對恢復經濟的刺激和支持力度。從區域來看,目前一些經濟大省(市)的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比如上海市近95%、江蘇省達99%、廣東省近94%、浙江省近99%等。從行業來看,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金融業復工率達89.2%、零售業達88.3%、醫療行業達86.7%、製造業達72.3%、物流業達67.8%、房地產業達52.3%。從企業類型看,相比中小企業而言,國有企業復工率較高。截至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達91.7%。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宏觀審慎框架下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完全有可能成為今年貨幣政策的選項,並在宏觀政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央行正在通過各種措施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希望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並引導市場利率逐步下行,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結合最近央行報告透露的貨幣政策信息和央行相關負責人的表態來看,未來如果經濟增長乏力,同時物價上漲水平不高,不排除未來適時適度降息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宏觀環境寬鬆的預期下,需要關注疫情的結構性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微觀企業經營受到負面衝擊以及對特定區域的影響上,這會導致信用分化的情況加劇。從1月、2月債券市場的情況來看,地方債的發行仍在持續,而傳統信用債的發行卻進一步收縮。對於實體企業而言,由企業所有制性質、行業經濟週期、企業經營及治理等差異所產生的信用分化由來已久,而在疫情衝擊和宏觀信用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部分行業及企業的信用收縮會進一步導致信用違約的增加。因此,需要對特定的區域和行業出臺特殊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行業和區域予以特殊支持。

  總之,有理由相信,隨著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及全國復產、復工逐漸推進,各項經濟政策逐一落地落實落細,中國經濟信心必定會逐漸修復,中國經濟強勁韌性和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