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小時候稱呼母親為媽媽,長大了後稱呼媽呢?

抽風少年emmm


我兒子17歲了,還叫媽媽,年後讓他叫媽,不然以後會被叫媽寶男[淚奔]


林中漫步85064419


嘻嘻,這個問題我只想說說我個人的感覺。小的時候叫“媽媽,媽媽……”長大後只有撒嬌的時候才會稱呼“媽媽”。一般都是喊“媽”。



可惜我是那種不會撒嬌的人,所以一直都喊“媽”。

如今我的孩子喊我“媽媽,媽媽”,糯糯的聲音,聽見心裡甜絲絲。希望他們以後一直喊我“媽媽”,一句“媽媽”覺得我和她們關係很親密。一句“媽”的時候,等他們長大了我才會知道聽到後是什麼感受。


和倆寶一起成長


個人覺得,當孩子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的那天起,說明孩子個性獨立了,不再事事需要媽媽保護自己了!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小時候媽媽處處都是媽媽保護,肚子餓了找媽媽,哪裡疼痛找媽媽,有人欺負找媽媽等等,但是媽只是家庭成員之一了,很簡單,他不再是每件事都依賴媽媽了,有些事情能已經單獨解決和處理了!也不再是粘著媽媽的跟屁蟲了!



雲中燕0416


因為小時候從開始學說話起都是先學的叫爸爸媽媽,所以小時候都是叫媽媽,還小時對家人媽媽都是比較依賴的,所以自然會媽媽媽媽的叫,特別親切,長大了,要離開媽媽的懷抱了,走出到社會上變的堅強,所有事情都是要獨當一面了,而且也不再是那個弱小的自己,變得成熟了,所以喊媽,這樣可以體現自己長大了可以保護爸媽了。所有事情自己都可以獨當一面了。爸媽也老了,需要我們保護。


胡蘿蔔啊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媽媽是比較撒嬌的語氣。

這兩個字叫出來帶有一股撒嬌的意味,但是也不代表媽這個字叫出來就不撒嬌了啊

語氣有時候能使媽媽變得跟母親一樣疏遠(個人認為叫母親很疏遠)叫媽也可以帶著一股撒嬌氣味。

我不大一樣,我沒有經歷過叫媽媽,至少從我記事起就沒有了,我叫過媽或者老媽,她都不介意,應該撒嬌這種事是靠語氣分辨而並不是稱呼,怎麼叫無所謂,體現親近與否是語氣。

我現在在家叫娘,對外稱我家母上大人或者是我媽。找她給我買東西的時候語氣當然會變得慘有撒嬌的感覺。就比如,娘~我要這個,好不好~

至於為什麼變稱呼,其實我覺得只是一種感覺自己變成熟了的因素在作祟,覺得叫媽媽不好意思了


請想想,你有多久沒有向家裡那個老女人撒過嬌了?!

嗯對,那個老女人,家裡永遠18的那個女人

過幾年她就要比我年輕了呢


最愛魚的喬


小時候稱呼母親為媽媽,長大後稱呼為媽,這大概是很多人的親身經歷,也是常見做法。

做了媽媽之後,就更能體會出這種變化背後的含義。當稱謂從疊詞變成一個簡單利落的單字,我們就知道孩子長大了,渴望獨立了,希望自己表現出幹練的形象,甚至能夠體會出孩子渴望獨立,不把對母親的依賴外顯出來的心情。

所以當聽見孩子不再管自己叫“媽媽”,而是管自己叫“媽”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孩子長大了,會有一點點的開心;但同時也會有一點點的落寞,因為我們知道,父母該學著慢慢放手了,人生就是一場目送啊~


小公主變形計


叫媽媽,聽上去感覺有點萌萌噠!而叫媽媽聽上去更硬氣一點,就沒有了那種可愛的感覺!所以小時候是叫媽媽,聽出來的感覺是可愛的,而長大了則不需要那麼可愛的聲音,要是有人長大了二三十歲還叫媽媽,被大部分人會感覺這人是不是有點矯情!


阿丘自媒體


有個朋友說,l她已經很久沒有和自己的父母表達過感激之情了。元旦回家和父母團聚,吃飯的時候,她端起一杯酒,給父母敬酒。鼓足了勇氣對父母說了一句:“爸,媽,二老辛苦了!謝謝您們的養育之恩!”話一說完,她自己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父母也愣了一會,半響才說,傻孩子,說什麼呢。一時間,氣氛都有點尷尬。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最喜歡問孩子和爸爸媽媽哪個最親啊,孩子也會很親熱的叫爸爸媽媽,有的孩子會稱呼媽咪或者更親熱的叫法。孩子長大後,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媽,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說疊聲詞比較多,長大後開始有了獨立自主意識了,覺得那樣老說疊聲詞會顯得孩子氣,幼稚。而開始象大人一樣“正常”去說話了。

另一方面是,孩子從小時候對父母的依賴和依戀,所有的情感都會表達、表露出來。但長大後,受我們的文化教育影響,情感表達的含蓄性。內心對父母有萬千感激和思念之情。訴之口頭的也許只是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好的,知道了。”

所以說,當孩子從叫媽媽,變成媽的時候,是孩子長大的開始。

當孩子不再親暱的和父母耳鬢廝磨的時候,父母便感覺到,孩子長大了。

當孩子不再直接當面說最親媽媽,也親爸爸的時候,父母便覺得孩子長大了。

當孩子有一天當面說,謝謝爸爸媽媽多年來的養育之恩時,父母感到的是詫異和尷尬。

因為我們的父母還不習慣孩子這樣的表白,不習慣於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變成一個掙脫父母懷抱的獨立大人了。


紫藤家園,願意和你分享所思所想所感!願我的正能量能傳遞給你。感謝來訪!

祝生活愉快!


瑨瑗


女孩多大叫媽媽都可以,男孩長大以後在叫媽媽有點沒獨立和撒嬌沒長大一樣。


小敏一家人


小時候父母教孩子說話,開始都是教“媽媽”,疊詞一般顯得嬌氣可愛幼稚,正對應了小孩子的形象,長大之後成熟了,再叫“媽媽”就顯得不自在,所以就直接叫“媽”了,在我們也叫“阿媽”。從文字意義層面來看,“媽媽”一般用在對家庭以外的人提到媽媽時的稱呼,而單字“媽”一般用在面對面對媽媽本人的稱呼。

叫“媽媽”體現的是小孩子對於媽媽的親切感,長大後對媽媽的親切感被藏在了心裡,很難像小孩子一樣自然的表現出來,所以即使很關心自己的媽媽,都很少會用深情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如“我愛你”一樣,大多數人可以很自然的對愛人說“我愛你”,卻很少見有人對媽媽說“我愛你”。

如果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會發現,不僅是“媽媽”長大後變成了“媽”,“爸爸”長大後也變成了“爸”,“哥哥”長大後也變成了“哥”……特別對於男孩子,長大後叫“哥”要比女孩子叫“姐”彆扭,很多年齡相仿的兩兄弟交流都是沒有任何稱呼直接開門見山的,我和我哥就是這樣,從小都沒叫過一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