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很久很久以前,俺還不會滷牛肉這些,只能買外面現成的,結果吃的時候爽歪歪,吃完之後肚子經常鬧意見。所以,一直對各種傳說中的百年老湯滷水,或是秘製什麼什麼的,都心存畏懼。

索性,幾年前找一些朋友請教,自己學習了幾招常規滷水的小技巧,無需太猛烈的秘製配方,只需要把食材買好,然後一鍋清水加少許常見滷料,就可以搞得舒舒服服。以今天的滷牛肉為例,我比較喜歡買整條的黃牛牛腱子來滷,帶一點牛筋,非常有嚼勁。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大家看,這牛肉(牛腱子)滷得可還行?

先不討論需不需要蘸料的事兒,其實滷牛肉的方法早就寫過的,很多好友都親自驗證過對不?菜譜在此:你們心心念唸的滷牛肉來了!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看似清淡的牛肉,實際上經過長時間的滷製,已經非常入味兒了。如果你習慣了非要搞點蘸料,好吧,參考我菜譜裡寫過的:萬能小蘸料的製作方法。

又或者,滷牛腱子吃膩了,那不妨換個紅燒的口感試試?反正俺都試過,咋整都是美味。菜譜裡去搜索:「紅燒牛腱兩吃」,是否合您心意?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滷牛肉教程我乾脆複製上來吧

一大塊新鮮的牛腱子準備好,洗淨、瀝乾水份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在家滷牛肉用這些常規滷料即可

圖片中一覽無疑吧

花椒、八角、桂皮、香葉、草果之類的

一般菜場的乾貨攤子都有得配

喜歡吃辣的直接上幹辣椒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牛肉先冷水入鍋緊一下

也可以改刀切小塊一點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緊牛肉水開的過程中接著準備鹽和雞精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OK,牛肉緊到什麼樣的程度?

如圖:筷子比較容易戳透就行了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撈起後再切開

這樣的“血水”狀態滷牛肉

是潮爸的小小心得噢

帶一點血水滷味道更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滷鍋加適量水煮開

滴幾滴油後把滷料先倒進去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繼續煮開後再加鹽和雞精

這個比例需要根據滷的食材重量來配置

沒有特別固定的比例

有疑問的小夥伴直接諮詢潮爸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鹽和雞精入鍋煮開後加老抽上色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隨後牛肉下鍋開始滷吧!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大火煮開轉中小火滷一個小時

關火後不急著撈出來

把牛肉在裡面泡30-60分鐘

然後再撈起,香噢!!!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待肉溫熱時改刀切片

其實就這麼吃也是相當爽啊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很多好友都說用鱸魚替代草魚,做酸菜魚也是一流。 OK,我也試過了,今天中午就吃鱸魚版本的酸菜魚,製作方法跟以前是一模一樣的,鱸魚的優點是:沒什麼亂刺,吃起來更省心,但是我個人認為,草魚或者胖頭拉魚片的口感更嫩一些,總之是蘿蔔青菜,偶爾都有所愛,經常換換口味,是好事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姑娘最近愛吃咖喱,給她做了愛吃的咖喱大蝦,這個我忘記寫沒寫過菜譜了,要是沒寫,下次做的時候我多後照片做記錄。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最近天氣雖然開始變冷了,但是仍然比較燥氣,容易上火,搞個涼拌海草去去火氣。這個做法蠻簡單,海草開水焯一焯,過個冰水或涼水,瀝乾,拍點蒜末,加點陳醋和味極鮮拌一拌就行,也可以少滴幾滴麻油。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 清炒荷蘭豆。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說到這個荷蘭豆,突然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關於“菠菜”的來歷和傳說,非常之牛掰和高大上:

相傳在唐太宗年間,尼泊爾把菠菜作為貢品孝敬給大唐陛下,而菠菜最早的起源是來自波斯(現在的伊朗),所以到咱們這兒,就被稱為:波斯草,又叫波薐(leng )菜,叫著叫著,就成了現在的“菠菜”。

再回到“荷蘭豆”的傳說,毫無疑問,肯定跟荷蘭人有關。沒錯,這種豆確實是荷蘭人引起到中國來的,我查過一些資料,17世紀的時候,荷蘭人海上勢力比較大,所以統治了臺灣和南洋一些島嶼,他們在泰國和緬甸邊境發現了這種豆子(據說一萬年前就有了),就把它帶到了臺灣。因為是荷蘭人帶進來的,所以這種豆子就被稱為:荷蘭豆。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家常滷牛肉,最重要的是選材和技巧,而非一大堆濃烈的調料

感謝您關注:江城潮爸 頭條號 ;其實關不關注無所謂,但願這些寫得比較粗糙、但足夠簡單明瞭的菜譜,能給您的廚房操練帶來一點幫助。那麼我就很開心了。更多家常菜做法,在潮爸的菜譜裡還有幾百道,如果找不到,請隨時私信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