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疫情之後對樓市的影響及走向

誰也沒有想到,2020年竟會以這樣的方式開場。

相比非典時期的2003年,如今的交通基建一日千里,人口流動前所未有之快,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加上每年一度的超級大遷徙正在路上,都決定了這一次的與眾不同。

形勢全面升級,防控全面升級,對股市、樓市和房價影響有多大?

雖然非典時期的股市和房價走勢不能完全套用,但其中的邏輯還是可以參考的。

淺談疫情之後對樓市的影響及走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香港是當年非典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1997年四季度,受東亞金融危機影響,香港萎靡不振,進入持續降溫期。但到了2002年下半年,基本已經企穩,可惜突如其來的非典,又讓房價在2003年的上半年重啟下跌。不過,非典帶來的這波下行期持續時間並不長。2003年下半年香港房價便再度企穩,2004年則重新步入上漲通道。

當時的大陸是什麼情況呢?

2002年,中國的GDP增速是9.1%,整個中國處於一個勞動人口紅利快速兌現、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疫情期間國內房價延續穩步上行趨勢,疫情對國內房價的影響甚微,除了房價增速有所降低,基本沒多大影響。

當然,當時的經濟背景(高增速)和政策背景(促進房地產發展)都與今天不一樣。那麼如今2020的疫情結束後,房價還是會和非典一樣基本不受影響嗎?

毫無疑問,受這次疫情影響最大是小微企業。小企業資金鍊薄弱,受到開工延後影響,原本的合同可能會違約,需要面臨著巨大的賠付,而廠房的租金和員工的工資照樣付,盈利的來源卻完全沒有。一旦資金鍊斷裂,就是倒閉的結局。

淺談疫情之後對樓市的影響及走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所以,那些以小微型企業為主要經濟貢獻的三四線城市,經濟和房價肯定會受到疫情影響。再加上售樓部關閉,返鄉置業潮消失,和本來就人口支撐不足的現狀,三四線恐怕就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我們GDP的增速已經來到了6時代,政策面也來到了“房住不炒”和“短不刺激”的盤整期。所以通過經濟增長和政策刺激帶來的房價上漲動能,已經沒過去那麼強烈了。靠著“大鍋飯”式的房價回暖,已經不存在了。所以這次疫情過後,部分三四線城市可能會迎來一波小幅度的房價下跌。

但是,我們集中發展核心城市及都市圈的發展戰略,和2億人口的城鎮化進程並沒有改變。

大家的買房需求並沒有因疫情而減少,我國的金融系統也沒有受到疫情而出現混亂,而且中國房企目前已經高度集中化(2018年,top100的房企銷售額佔58.1%,TOP50的房企土地儲備規模佔到81.3%,規模排前15%的房企實際的竣工,銷售面積均佔到了85%),抗風險能力強。

淺談疫情之後對樓市的影響及走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那麼在供需關係的作用下,房產仍舊短缺的人口流入城市,房價依然沒有下跌的基本面。

就拿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來說,2020會是武漢樓市非常艱難的一年。但長期來看武漢人口流入的現狀、中部核心的政治地位、各產業蓬勃發展的經濟實力等方面都沒有變化,該市的房產資產長期來說依然是保值增值的趨勢。

2020這一年,武漢勢必會出現短期需求疲軟的狀態。

線下售樓處關閉,中介門店暫停營業,武漢一二手房成交量會在2020年呈直線下滑,由此導致的房企業績壓力和回款壓力顯現,不得不暫時打折出售。並且疫情作用下,總供給也可能會出現增加。部分當地有投資房產的中小企業家也會著急回款,降價出售名下的房產。

淺談疫情之後對樓市的影響及走向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這種情形下,等到疫情結束,有成交數據的時候,房價低迷甚至小幅回落都是有可能的。但持續時間絕對不長,一般來說不會超過半年。因為,疫情絲毫不減少原本就要在武漢置業的剛改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