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會何去何從?


樓市,會何去何從?

在過去10來年裡,只要經濟出現下行跡象,房地產就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法寶”,而且屢試不爽,因此房地產被業內戲稱為經濟的“夜壺”。在十多年不斷反覆在老百姓的腦海中強化,也都理所當然把房地產理解為“夜壺”了。

但其實我們仔細觀察,自身“房住不炒”的主基調確定之後,好像每次經濟增長乏力、市場預期會對房地產採取刺激的時候,基本上這種預期都落空了。即便是有部分城市嘗試用房地產來刺激,都很快被叫停了。房地產這個經濟的“夜壺”也逐漸被拋棄了。可以看得出來,本屆政府不依賴房地產、而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決心很大。

我認為,未來十年,房地產將會逐漸退出經濟的舞臺中心。

過去20年,房價一直飆漲,除了經濟增長、城市化和貨幣寬鬆共振的作用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子被賦予太多的額外的東西,比如說教育資源等。本屆政府的基調是要讓房子迴歸到“居住”的功能上。有人可能會質疑,一直再說要回歸到“居住”的功能上,那為什麼政策遲遲沒有跟上。我們要知道,已經實施幾十年的政策,不是說改就一下子能改過來,剝離房地產的附加價值必然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這個事情只能是循序漸進來做,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但終究肯定是能做成的,房子最終也能回到“住”的功能上。

一旦房子迴歸到“居住”的功能上,現在很多人擁有的很多房子就失去了價值,比如為了戶口買房的、為了學位買房的等,實際上房子的需求會減少很多。作為“居住”功能的房子,在中國到底缺不缺?我覺得這個我們要算大帳,據2018年的數據,中國人均住房面積36.65平方米,這個人均居住面積應該是綽綽有餘,而且中國還在不斷增加住房供應,通過新出讓用地、舊改、棚改等方式在新增住房供應,未來的房子會越來越多。

有人可能說,不能看整體數據,北上廣深的房價還很貴,還是很多人沒房子住。這種現象是全球現象,一線城市經濟發展好、就業機會多,大量的人口往一線城市湧入,而土地資源是不變的,人口增多,房子就稀缺的,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沒有哪個國家能改變這種現象,房子短缺只是一種局部現象。但是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大部分在老家或者周邊城市都有房子,而且很多家庭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幾套房子,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三四線城市空置率較高的重要原因。

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必將是建立一套以“居住”為目的的雙規制市場,商品住房市場和公共住房市場將會在不同的體系下運行,運行這套系統對於一二線城市的意義重大,既能滿足剛需客戶的居住需求,又不會因為高企的房價影響其他業態發展和人才的流入。從整體的供需來看,房價很難繼續上漲了,而國家也不會發動房地產來刺激經濟,房地產退出經濟的舞臺中心也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