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副省級城市發文支持中小企業戰“疫情”中國經濟2020年有望走出“V”型態勢

本報記者 柴剛 濟南、青島報道

2月4日,青島市政府網站發佈《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支持青島市中小企業的四方面、18條政策。《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通知》內容涉及減免中小企業稅費緩繳社會保險費、延期繳納稅款、引導降低小微企業房租成本、加快支持企業發展資金兌現進度等,而青島則成為全國首個副省級城市中因疫情出臺支持中小企業政策的城市。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楊暢介紹,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影響仍會持續,除青島外,此前蘇州、北京、上海陸續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楊暢分析稱,伴隨著未來疫情的逐步消解,中國經濟在2020年有望走出“V”型態勢。

全國首個副省級城市的“18條政策”

2月4日,青島市政府官員介紹,《通知》涉及的政策措施共18條,支持對象為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通知》將“穩定職工隊伍”放在政策支持的第一條,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通知》內容顯示,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有望恢復的企業,返還標準提高到上年度6個月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政策執行期限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對受疫情影響,連續3個月以上無力支付職工最低工資或3個月以上無法正常生產經營僅為職工發放生活費的企業,其可按緩繳社會保險費有關規定提出申請,經批准後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緩繳期間職工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受影響。《通知》要求青島市相應主管部門對中小企業延期繳納稅款、優化退稅服務、引導降低小微企業房租成本、減免中小企業稅費等,以減輕企業負擔。

與之對應的,青島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確保中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降。《通知》要求,各銀行機構在滿足疫情防控領域各類企業信貸需求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信貸資源,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提高中小微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佔比、無還本續貸佔比,增加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確保2020年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平均增速;推動2020年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

“對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不能及時還款的中小企業,各銀行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2月4日,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青島分支機構負責人介紹,此舉以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困難。

《通知》對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也提出要求,明確其要完善政策執行,如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幫扶機制等。上述青島市政府官員介紹,《通知》成文於2月3日,青島市在此之前進行了青島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問卷,全市參與調研的企業600餘家。公開資料描述,調研顯示,受疫情影響,青島市近70%的企業國內外訂單減少,超50%的企業反映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調研結果認為,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國內外市場訂單減少(68.9%)、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52.3%)、物流不暢(51.8%)、缺乏資金(40.3%)等方面,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的保(工資社保)、貸(銀行信貸)、稅(應繳稅金)、租(經營租金)剛性支出壓力比較大。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楊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在當前疫情情況下,除青島外,此前蘇州、北京、上海陸續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據悉,青島是全國首個副省級城市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政策的城市,《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執行,至2020年6月30日。

2020年經濟呈“V”型態勢

在山東省的另一座城市,濱州市也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政策,涉及四個方面、12條政策。楊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在政府諸多應對措施紛紛出臺基礎上,伴隨著未來疫情的逐步消解,2020年中國經濟有望走出“V”型態勢。

楊暢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增速跌幅擴大,2019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6.3%,較上月回落11.7個百分點;2019年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5.78萬億元,同比增長3.8%,但各類型企業利潤增速在12月同步回落。該數據顯示,國有企業當月同比下降39.4%,較上月回落39.6個百分點;私營企業當月同比下降20.2%,較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同比下降12.6%,較上月回落19.3個百分點;外資企業同比下降6.4%,較上月回落9.3個百分點。

“如果疫情持續發展,在上述諸多行業中,對中國國際貿易企業影響的顯現也最為迅速。”上海律師協會國際貿易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康橋(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崔玉同認為。

在他看來,疫情或許打擊國外進口商進口中國產品與國外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的信心,國外進口商屆時或因當地政府檢疫或其市場原因增加清關難度、取消訂單或者拒絕接受貨物,進一步導致貨物在目的港滯留、退運或銷燬,從而嚴重影響國際貿易行為以及中國進出口企業的利益。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1月30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佈會,將在中國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確認為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譚德塞強調,世界衛生組織不贊成對中國採取旅行或限制貿易活動。但不可迴避的是,疫情的發展讓多個國家開始限制中國公民入境等。崔玉同認為,疫情的發展會增加國外進口商目的港棄貨的可能性。

崔玉同介紹,現在國際貿易中的國外進口商的憂慮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中一個憂慮是來自中國的貨物是否安全,是否要取消訂單,特別是一些動植物產品或製品。他稱,在此情況下,國際貿易中的部分國外進口商因為此前並未支付任何的貨款,可能會選擇在目的港棄貨。如果個別國家官方宣佈禁止進口中國的部分產品,也可能會造成大面積的部分產品被棄貨在目的港。但楊暢認為,疫情只是短期衝擊,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總體趨勢,當前處於疫情發展、防控的關鍵時期,伴隨著疫情衝擊的逐步消解,基建項目在專項債支持下逐步復工,經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楊暢介紹,短期疫情對於總量的衝擊較大,經濟總體趨勢是總量下行,分化加劇。但疫情不改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大勢,在疫情衝擊下,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仍將長期是政策支持的明確對象,待疫情衝擊消解後,優質產業、頭部企業的恢復速度也會更加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