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三高”沒有症狀!就可以懈怠治療?這些都是要命的病

什麼叫病?

辭海有解釋:“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複雜而有一定表現形式的病理過程……並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症狀。”確實,人們是因為出現了臨床症狀而理解是生病了、需要治療了的。

頭痛、鼻塞,大概是感冒了;

腹痛、腹瀉大多是腸子發炎了;

心悸、胸悶怕是心臟出問題了等等。

但是有些疾病或病理狀態,可導致嚴重的結果,卻沒有明顯的症狀,以致為病人所忽視而不進行治療或不認真治療。

查出“三高”沒有症狀!就可以懈怠治療?這些都是要命的病


典型的事例便是如今嚴重危害我國民眾生命健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實應稱為脂代謝紊亂)。

傳統的說法中高血壓的症狀是:頭暈、頭痛。其實多數是病人因各種原因頭暈、頭痛就醫時被查出有高血壓,兩者之間並無一定關係。或則高血壓初起之時稍有些此類不適,一旦日久,病人絕大多數並無症狀,或無明顯的症狀。

因此,許多高血壓病人對患有高血壓並不知曉。即使知曉,因無不適亦不治療或不認真治療。以致我國高血壓病的有效控制率不足10%。

查出“三高”沒有症狀!就可以懈怠治療?這些都是要命的病

高血糖更無症狀了,即使確診為糖尿病,由於如今大量的是2型糖尿病,多亦無明顯症狀。而且受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症狀的影響,許多病人更覺得自己“既不多亦不少”,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確有糖尿病,因此治療亦不認真。

高脂血症更無明確症狀,雖有體乏、苔膩之說,其實並不相關。因此我國高脂血症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雖尚無準確統計,但估計不會好於高血壓。

不只是病人有疑惑,在廣泛的社會層面上亦有質疑。最典型的是對高血壓治療必要性的質疑、對高血壓治療起點(多高需要治療?查出高血壓是否需要立即開始治療等)的質疑等等。

如有人認為高血壓的標準是人為訂立的,若將診斷標準提高,將使許多人免於診斷為高血壓,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高血壓治療。甚至有人懷疑對高血壓的治療受到了藥商、醫生利益的綁架。

對於血糖的增高甚至有說法認為“糖乃人體之營養素,高些有何不好”?若說糖乃是人體的營養素,高些好的話,那麼脂肪亦是營養物質,其所產生的能量,若以相等重量計,甚至是糖的2.25倍。高血壓的存在,更可理解為是保障了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若這些說法成立,此類“增高”不但無需治療,而是應該追求的了。

指標確立是經過大量醫療實踐的結果

血壓的高低、血脂和血糖的數值,確實原本只是一些生理的指標,但經過大量的醫療實踐人們發現,這些指標過高、過低都會出現疾病的表現,有的甚至是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


查出“三高”沒有症狀!就可以懈怠治療?這些都是要命的病

血壓過高,動脈血管受損,導致心腦血管病;血脂(尤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更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病的直接原因;血糖之升高是因身體不能利用之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不能利用的糖徒然損害血管、神經。存在這些因素之一,已能導致嚴重後果,如若同時存在危害更甚。心腦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溢血等如今已是我國民眾的頭號致死病因。

其實心腦血管病還不止表現在心與腦,腎動脈硬化、腎衰竭亦與之有關,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可使病人喪失行走能力,足缺血壞死,腸動脈硬化、血栓栓塞可導致腸壞死……這一系列的問題皆源於血壓、血脂、血糖等“生理指標”的異常,異常的“生理指標”便是“病理指標”、疾病的現象了。

“生理指標”與“病理指標”的劃界確是人為的。但是,是依據大量的臨床醫療實踐確定的。近三十年來醫學界盛行的“循證醫學”便是這劃界的“證據”。

比如30年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大於(病人的)年齡加9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但大量的醫療實踐發現,出血性中風病人發病時的血壓幾乎都在140/90以上,而不論其年齡多大,於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改定為大於140/90毫米汞柱,並不論其年齡如何。

查出“三高”沒有症狀!就可以懈怠治療?這些都是要命的病

又如血膽固醇的增高與心血管病發病正相關,血膽固醇(尤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愈高,心血管病發作愈多。而膽固醇在5.9以下的人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低,於是醫學上便將膽固醇的標準定為不超過5.9(毫摩爾/升)。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的、肥胖的、吸菸的、有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即使將膽固醇控制在不超過5.9,還是有不少的心腦血管病發作,於是對有這些情況的人便有了更進一步降低膽固醇的要求。

所以這些標準確實是人為訂立的,訂立的依據是臨床醫療的實踐,或者說是源於成千上萬病人喪失健康、喪失生命的教訓,訂立的目的是指導治療,以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作。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算是一種病,確實沒有多少症狀,不像發高燒、肚子疼迫使病人必須立即治療。

這些“病”沒有多少症狀,從表面來看可以不立即治療,甚至可以許多年不治療,但是其中隱伏著的是心肌梗死、腦中風之類嚴重危害生命的問題,怎能掉以輕心?

心腦血管病固然可治,但風險極大,關鍵在防。治療高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便是為了預防這些可能致死、致殘的病。治療無症狀的病,是為了預防要命的病,治療即是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