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陝壩——杭錦後旗糖麻葉兒

糖麻葉兒是河套地區的一種大眾小吃,它與釀皮、肉焙子並稱陝壩“三大名吃”。河套的糖麻葉與北京、天津等地的糖麻葉在形狀、做法上有所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多少年來,這道塞外特色小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讓不少來過這裡的人留下了味蕾上的深刻記憶。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據陝壩製作糖麻葉兒的師傅們說,關於糖麻葉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明清時期,晉商以熟諳經商之道雄居天下,經商地域廣,人數多,駝幫、船幫、票號遍佈全國。“麻葉”是生長在南方的一種植物,嫩黃麻葉可當蔬菜食用,具有平喘截瘧、解毒殺蟲的功效,是潮汕人喜愛的食品。有一姓梁的晉商在潮汕由海上出口茶葉等貨物,並經營票號,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由於他常年奔波在南北方經商,因地域氣候不同,常水土不服,當身體不適時,他就學習當地人食用麻葉進行調理,以緩解症狀,逐漸形成喜食麻葉的習慣。梁姓晉商家境富足,喜歡用糖漿包裹“麻葉”食用,日久成癮。民國初,各地軍閥混戰,梁姓商人放出的票號款無法收回,而存款人紛紛來取,他的苦心經營的商號在一夜之間破產倒閉。他無力償還債務,便逃匿回鄉,回鄉後一來因生活貧困,二來為躲避追債的人,商人便攜妻帶子走西口來到河套,隱姓埋名。因他麻葉癮經常發作,但苦於當地沒有麻葉,於是商人把麵粉和起來,捏成麻葉的形狀,炸制後用糖漿包裹,品其味,覺得香甜無比,後在集市設鋪經營銷售,取名“糖麻葉兒”。因其形狀獨特,味道香甜,不久便聞名鄉里。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另說,相傳,清末民初,陰山腳下的河套平原已陸續遷移來走西口的移民,他們聚居成一個小村落,開渠拓荒,春種秋收,逐漸將一片荒蕪之地變為肥沃耕地,日子過得日益殷實。有一年年關將至,村裡有一姓張的大戶人家歡歡喜喜準備過年,他們蒸炸油糕、油果子等麵食,熬製糖稀。到了晚上,他們把炸出的一楄子油果子放在熬製糖稀的鍋上,糖稀的溫度還高,楄子半蓋在鍋上。次日天明發現,不知是油果子沒放穩,還是家裡淘氣的貓乾的,幾個油果子掉進了煮好糖稀的鍋裡,他們急忙把油果子撈出來,上面已粘滿了糖稀,然而吃起來卻味道香甜。一次偶然卻造就了這道人間美味。後來,他們想吃這種帶糖的油果子,就用炸出油果子專門放在糖稀中蘸一下。為了讓糖分更好地浸潤到油炸麵食中,他們將油果子的形狀改了又改,成為今天的形狀,並把這道好吃的美味稱作“糖麻葉兒”。

我小時候最愛吃麻花、餅子、糖麻葉,來陝壩街上最盼望能吃到這些夢寐以求的好東西。有一年鄉里的交流會上,來了一個賣麻花餅子等乾貨的攤子,我們村的兩個小夥伴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想買餅子和糖麻葉兒,於是,他們走到賣貨攤子前,一個說:“給我買個糖麻葉兒。”買上後,另一個小孩說“給我買個牛屎餅子。”賣乾貨的人一聽,以為聽錯了,問:“你買甚?牛屎餅子?我這兒沒有。”那小孩又說:“我買一個象牛屎那樣兒的餅子。”這下賣乾貨的人恍然大悟:“哦,你說的是油旋吧。”由於小孩兒不知道那種餅子的名字,以致於把餅子描繪成淺顯易懂的牛糞的模樣。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王利平乾貨店是陝壩較為有名的一家老字號麻葉店,他本人就是製作糖麻葉的高手。王利平從17歲便進入杭錦後旗國營食堂學徒。說起國營食堂,那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陝壩最大的飯館,位於現在的中山路百貨大樓北側,國營食堂主要經營麵食、炒菜、燉菜、麻花、餅子、糖麻葉兒等食品,還承辦事宴等宴會活動。那時國營食堂的糖麻葉兒就很出名,這緣於國營食堂有一位頗有名氣的麵點大師張有蟬。張師傅是從河北走西口來到陝壩的,他廚藝高超,尤其擅長做糖麻葉兒等麵點,麻葉兒外形別緻,吃起來味道香美。那時,一個糖麻葉賣一兩糧票和六分錢,那也是有錢人才能享受的美味,窮人是吃不起的。上陝壩街上,能去國營食堂吃頓飯,那是有錢人的象徵。王利平就跟著張有蟬師傅學徒,經過在原國營食堂的學徒和鍛練,他基本掌握了張師傅做糖麻葉兒的技術,被稱為北方面點大師張有蟬的第一代傳人。歷經歲月的洗禮,杭後糖麻葉兒在一代代乾貨匠的精心改良下,逐步成為當地一種特色小吃。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從1997年開始,王利平和妻子田麗珍在自家60平米的土房裡開了店,專賣糖麻葉兒,他們白天忙於上班,因此常常在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做麻葉。開始他們只做三斤、五斤白麵的麻葉兒,一來因為生活貧窮,油、糖也比較稀缺,二來做的多又怕賣不了。王利平做好麻葉沒時間走街串巷叫賣,就批發給一些小商販。隨著吃過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糖麻葉兒賣的也越來越多。下崗後,他們憑藉做糖麻葉兒養家餬口,他們的創業道路充滿艱辛,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始終堅持把製作糖麻葉的手藝傳承下來。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麻葉兒的銷售量與日俱增,每天早上,還沒等他們做好糖麻葉兒,來接貨的人已在排隊等候了,如果來遲了就賣完了,只能等第二天早早排隊才能買到。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王利平還四處打聽,跟上鄉里的交流會賣糖麻葉兒,他在交流會上找個地方搭起爐灶,架起油鍋,現炸現賣。當時生意也並不好做,一來是由於農村人不知道糖麻葉,二來是因為人們窮而不捨得花錢買糖麻葉兒,他跟交流會也是吃盡了苦頭。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河套糖麻葉兒之所以好吃,選用的食材是河套優質麵粉和當地產的胡麻油等。看似一個小小的糖麻葉兒,做起來卻費功費時,需要和麵、油炸、灌製等幾個工序。和麵要經過反覆揉搓擀壓,麻葉兒的形狀看起來如同扭曲纏繞在一起的兩個半圓,然後放在油鍋裡炸,等炸成金黃色,黃裡透紅,色澤紅潤,就撈出來,最後是將炸熟的麻葉兒放入秘製的糖漿中灌製,讓麻葉兒均勻浸潤上黑色的糖分。經過灌製的麻葉兒,色澤更加透亮,增加了甜度和口感。王利平在製作工藝上繼承了張師傅的傳統手藝,又在實踐中根據客人反饋的意見不斷總結創新,把面、油、糖的比例掌握的恰到好處,用料講究,火候恰當,他從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用心用情製做每一個麻葉,因此他家的糖麻葉兒保持了原始純正的河套風味。做好的糖麻葉兒聞起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增,吃起來外甜裡酥、油而不膩、甜中帶香,軟精爽口,是地地道道的河套口味。

爱陕坝——杭锦后旗糖麻叶儿

近些年,陝壩街上的乾貨店發展到二十多家,產品的種類由糖麻葉兒擴展到麻花、油旋、混糖餅、方餅、烤饃、油果子以及無糖食品等十幾個品種。每天都是現做現賣,每天做出的乾貨基本銷售的所剩無幾。隨著“故鄉記憶、陝壩味道”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各類乾貨的銷售量大增,糖麻葉兒的銷售也不侷限於零售和批發,而且通過微信、網絡等支付方式賣到呼市、東勝、烏海、阿盟、北京、上海等地。不少從河套出去的人就喜歡吃家鄉的糖麻葉兒,在外地居住生活幾年或幾十年,就是念念不忘陝壩的糖麻葉兒,雖然自己不在陝壩居住,卻常常以郵寄快遞或親朋捎帶的方式購買,他們還把糖麻葉兒作為家鄉的特產,送給外地的親戚朋友。麻葉兒的味道何嘗不是家鄉的味道,其實這正是一個遠離家鄉的人最樸素的思鄉情感。

糖麻葉兒承載著河套水土的厚重文化,飽含著濃濃的北國鄉愁,展現的卻是河套人淳樸大方、勤勞智慧的品質。在品味這道美食的同時,能勾起人們多少記憶!這讓我想起由河套藝術團團長朱曉芸作詞、巴市著名音樂人朱永飛演唱的那首歌曲《我的陝壩》:

暮春的夕陽,彷彿你純真的笑臉,

小轉盤邊麻葉兒香甜,喚起了對你的思念,

初秋的月光,灑落在潤昇湖的水面,

奮鬥中學記憶中的昨天,期盼著和你又相見,

曾經的你,現在的我,多少故事在心間,

我的陝壩,春暖花開時,你是我深深的愛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