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美國醫學會雜誌》揭露,美國製糖業者在1964年賄賂3名哈佛大學教授,要求他們將冠心病的飲食成因導向脂肪,而非糖分,這使得脂肪替糖分背了好多年的鍋!這至少影響了人們50年的飲食指導。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幾乎被糖包圍著而不自知。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如果讓你在一杯水中,不斷的加入白砂糖,加到第20勺的時候,你一定覺得這杯水不能再喝了,可如果把這些糖分到各種食物裡,這些糖加起來的總和也許會嚇到你,一罐可口可樂含糖約10匙,一罐橘子味芬達汽水含糖約11匙;一條士力架含糖約7匙;一杯Dannon香草味低脂酸奶含糖5.5匙⋯⋯甚至喝一碗甜甜的早餐麥片,就可能喝進幾匙的糖。加起來應該就不只是20勺那麼簡單了吧?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1勺糖≈4克糖


如果想知道你自己一天之內隱性攝入了多少糖,就要學會查看配料表,通過1勺糖≈4克糖來計算你一天大概吃了幾勺糖。本文還會告訴你為什麼如今很多食品企業都在向無糖食品進軍,而我們又為什麼需要控糖。

各國掀起了禁“糖”風波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建議是,成人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當日攝入總能量的 5%,例如,某人如果每天需要2000千卡熱能,那麼,由添加糖提供的熱量就應在100千卡以 內。按1克糖產生4千卡計算,那麼,此人一天最多能從⻝品中攝入25克糖。這裡的糖是指人 工制的精製糖。過量⻝糖則會給身體帶來很隱患,肥胖就是其中之一。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切片面包配料表

其實,甜食帶來的負擔,早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2016年,英國宣佈在今年開始對高糖飲料徵收糖稅,並於今年禁止超市在收銀臺前賣糖果,甚至禁止餐廳供應氣泡飲料無限暢飲。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今年還計劃禁止在超市設立罪惡區以及高糖份蛋糕餅乾買一送一,自2020年起,高糖的食品廣告只能在晚上9點後播放(孩子們睡覺後)。

這是因為,英國肥胖人口占四分之一,英國小學生從小就喝摻了糖的牛奶,讓這些小朋友幾年下來就吃掉一推車的糖!這也影響了他們成年後的飲食選擇。而在春播上線以來,堅持不賣復原乳,在售的5款常溫牛奶,11款鮮牛奶都是最純粹的牛奶,不含蔗糖和其它人工甜味劑。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英國並不是唯一採取措施限制糖攝入的國家。包括智利、冰島、愛爾蘭和墨西哥等在內的國家也以類似手法禁止了一些含糖量高的食品廣告投放。而且除了英國,墨西哥、法國、比利時、挪威、泰國及美國等州政府,也都對高糖飲料課5%-10%不等的稅。

我們應該學會拒絕高含糖量碳酸飲料

我們每日攝入的糖33%來自飲料,而位居第二名的糖果,只佔16%,不到飲料的一半,舉個例子,一瓶600ml的可口可樂就相當於16顆普通大小的糖果。這些糖吃到肚子裡,不僅會導致肥胖和疾病,還會給牙齒帶去很大的負擔。這也是春播堅決不賣這些飲料的原因,而可口可樂公司近年來先在新西蘭退出甜菊葉糖代替其他糖的可樂,後又在中國推出無糖雪碧和透明可樂原因。但即使這樣我也不會售賣可樂等碳酸飲料。相比碳酸飲料,更推薦大家喝礦泉水。

“糖”到底怎麼了?

首先,糖的分類得知道,研究對象得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描述,分類,不至於一棒子打死所有糖。糖又喚作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直接利用的主要能量物質,把我們身體想象為一個工作機器,那麼糖就是我們的電池。分類為單糖,二糖,多糖。單糖是基本單位,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天然最甜)的各種組合形成二糖和多糖。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其實當科學家談到糖的時候,他們擔憂的並不是那些食物裡自然存在的糖,比如水果和蔬菜裡含有果糖、葡萄糖等,牛奶裡含有乳糖。他們是在擔心人工添加的糖,通常是蔗糖或是高果糖漿。高果糖漿是一種粘稠的葡萄糖和果糖溶液,它像蔗糖一樣甜,但通常要比蔗糖便宜30%。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蔗糖和高果糖漿

這種甜味劑出現之後,食品生產商就開始在產品中大肆添加。“因為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餓已經不是人們吃東西的主要原因了。那怎麼才能讓人們吃得更多呢?”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塞爾日·艾哈邁德(Serge Ahmed)說,“就要通過食物帶給人的愉悅感。什麼造就了食物的愉悅感呢?糖。”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但其實這種愉悅感並不真實,運動可以讓你有相同的愉悅感。瑞士洛桑大學的生理學家盧克·塔比(Luc Tappy)是這樣表述的:“沒有必需脂肪,你沒法維持生命,沒有蛋白質也不行,如果不獲取某些碳水化合物就很難獲得足夠的能量,但是沒有糖(人工制的精製糖)卻沒問題。這是一種完全不必要的食物。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這是因為,當糖進入人體後,一部分會轉化成我們需要的葡萄糖,一部分則是果糖,果糖主要靠肝臟代謝。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內分泌學家羅伯特·拉斯蒂格(Robert Lustig)認為,當我們吃了太多的果糖時,大部分果糖就轉化成了脂肪,脂肪在肝臟累積會引起炎症,造成肝損傷,甚至導致肝硬化。脂肪肝還和胰島素抵抗有關,而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先兆。

還不止如此,果糖不像葡萄糖一樣可以被胰島素調控。胰島素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保持穩定,並刺激讓人產生飽腹感的瘦素(leptin)分泌。果糖不能對瘦素的分泌產生影響。甚至有一項研究表明,果糖反而會刺激飢餓激素(ghrelin)的分泌,讓人產生飢餓感。也就是說,果糖會助長過量飲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你明明吃了很多食物依然會覺得餓。

|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還有科學家指出,糖會扭曲我們的飲食習慣,通過改變大腦的化學組成讓我們越吃越想吃,俗稱上癮。2012年法國波爾多大學有幾項對小鼠的研究顯示,突然增加的甜味會以和可卡因相似的方式影響腦內獎賞系統。“讓對可卡因上癮的小鼠選擇要可卡因還是要糖水。大多數小鼠選擇了甜味,放棄了毒品。”進行這項研究的艾哈邁德說道。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系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巴特.霍貝爾(Bart Hoebel)的研究則發現,老鼠對糖有明顯的成癮性。當原本吃得到糖的老鼠再也吃不到糖時,他們會喝更多的酒來補償。這樣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越來越嗜甜得原因。

一個澳洲人拿自己做了實驗

怎麼區分高脂高糖食物的誘惑,到底是來自糖,還是來自鹽和脂肪?有個叫Damon Gameau的澳大利亞演員兼導演,他決定做個有趣又勇敢的試驗,找出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在試驗過程中,Damon需要連續兩個月每天吃40茶匙糖含量的食物,也許你聽到40匙糖這個數字會覺得很吃驚,其實這只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平時每天所攝入的糖分含量。需要強調的是,他在試驗中所吃的糖分來源都是類似麥片、低脂風味酸奶、吐司、果汁等看似健康的食品,並且遠離了糖果和垃圾食品,同時保持和以前一樣的運動量及卡路里的攝入量,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找出:

糖到底會給我們的身體和生活帶來些什麼影響?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隨著實驗的進行,他整個人容易變得喜怒無常,一吃完甜食心情就很好,一不吃就變得抑鬱不開心,每天情緒波動都變得很大,整個人的狀態也變得越老越不好……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試驗過程中,Damon的醫生及研究團隊為他體檢得出了一系列震撼的數據,雖然他沒吃垃圾食品,攝入的卡路里總數也跟之前相同,但所攝取的糖分卻轉化成了脂肪使得他的體重增長了8.5kg,甚至還出現了輕度的脂肪肝疾病。其實這也告訴我們另一項事實,那就是雖然都是脂肪,但是通過糖轉化的脂肪靠運動代謝的很慢。

越來越多人關注無糖或低糖食品

雖然如上所言,糖的危害那麼大,但我們只是需要嚴格控制每日糖攝入量,絕不是不吃。有人可能會說:“我從來不吃糖果,不可能糖攝入量超標。”未必如此。在文章開頭我就已經提到過,攝糖量所指的並不是直接吃糖果,而是每天所吃各種食品中的含糖量。舉例說,如果一個人早晨吃100克白麵包(含糖20克)和100克酸奶(含糖10克),上午喝了一杯拿鐵咖啡(加糖10克),中午吃半份魚香肉絲(含糖12克)、下午運動後喝一罐可口可樂(含糖35克)。如此一天下來,就輕輕鬆鬆地攝入了87克的添加糖。按照世衛組織的建議,明顯超標了。

比起減肥,你可能更需要減糖了

限糖並不容易,限糖就是要改變飲食習慣。比如,習慣在咖啡中加糖的人,可以逐漸減少放糖量;習慣在麵包上抹甜味果醬的人改用無糖和無代糖的果醬或者改變習慣。同時,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注意查驗食品標籤,看看每百克食品的含糖量,儘量選擇購買糖含量少的食品。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判定方法是,只要舌頭品覺出些許的甜味,便至少含糖5%,若感到甜,就在10%以上。

食客的選擇也影響著食品製造商,2000 年以來雀巢已經減少超過 34% 的含糖量,而近期它宣佈還要再減 5%,2017 年的年度報告中稱,他們在研發方面投入了 17.2 億瑞郎(合約 17.1 億美元)其中 60% 是用於開發更營養的產品。總之就是要又好吃又健康。近期他們研發出一種減糖技術,通過與以往不同地構建糖的成分和比例的方式,食物不僅沒那麼甜,還能在嘴裡溶解地更快。所以大家也無需擔心不含糖的食物會難以下嚥。

這幾年來,我們的信仰只有一個:吃真實的食物。因為只有我們信仰真實的食物,食客才可以吃到感到安心的食物。真實的食物面貌可以很多樣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對食物本來的樣子的堅持和最嚴格的確保安心度的指標。

內容 | 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