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飄香的泰州滷菜

泰州豆製品花樣繁多,把炸好的豆腐乾放在雞湯、骨頭湯裡,再擱上些豆芽、海帶,用文火慢慢煮的,整塊的、外黃裡嫩的泰州人叫做“回滷幹”,切成絲絲相扣狀,且質地勁道的泰州人叫“蘭花幹”,吃時放些辣醬、蒜花、蒜泥、香菜之類,味道特別鮮美。這兩種乾子現在也成為滷菜店裡銷量最好的菜品之一。

永遠飄香的泰州滷菜

1、蘭花幹

淮揚菜餚中有道冷菜——蘭花幹,這道菜的原料是用豆製品中的“茶幹”(亦稱“方幹”、“白乾”),烹製而成,現如今,許多滷菜店裡多有這樣的菜品。蘭花幹不用考證,天下第一宴,開國領袖人人品嚐過,道道地地,貨真價實的“御膳”。

蘭花幹用蘭花刀法細密精緻地切過,形似蘭花,而不是蘭花,千百年來,老百姓及廚師都偏愛“蘭花”乾子這個名字,說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鍾愛蘭花,對美的渴求,一盤豆腐乾,理解為蘭心“蕙”質,也未嘗不可。乾子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拉好長,油炸後,並用特製的滷水浸泡過,呈褐紅色,提起它的一頭,戰戰巍巍,很有彈性地伸縮。吃在嘴裡,其味道自乾子的內部溢出,淡淡的甜,又香又軟又耐咀嚼,真是餘味綿長。

老師傅講,那時做豆腐,黃豆品種的挑選很嚴,還要配以一定比例的綠豆。也不象現在的水質,用水中不含漂白粉的異味。豆子泡發時,要清去雜質,儘量去掉豆子的皮。磨豆子用細磨,煮豆漿時用紗布過濾。所以要吃到好的豆製品。首要條件必須是在水質好、不用打漿機、純手工製作的邊遠鄉村裡。

烹製蘭花幹,首先是將乾子放在開水鍋汆一下。這樣煮過的乾子,既除去黃花水又去掉豆腥味,吃起來 筋拽拽又有咬嚼勁。

蘭花幹外型是否漂亮,就要看刀功如何了。乾子正面切直刀,反面切斜刀,為了切得漂亮,又不把乾子切斷,需兩邊斜斜地著力,要剛剛相吻,決不能透過,人稱其手為“蘭花手”,還需做一塊專用切乾子的木板,在木板兩邊釘上兩根竹筷子,乾子放在竹筷子中間槽內,這樣蘭花幹切得橫拉像手風琴的風箱,豎拉就像彈簧一樣可上下伸縮,這樣可將滷水中獨特的香甜味滲入乾子的內部,又可很自然地將其染色,接下來切好的蘭花幹,需要陽光曬乾,蘭花幹是否做得成功,還要仰仗老天爺賞臉。

如遇上陽光普照的晴天,有三天兩日,蘭花幹就能曬得冒油,如一旦遇到天空不作美,連遭陰雨天、那乾子切開的縫中就會生出毛絨絨白毛。

曬乾的蘭花幹,放到菜油鍋裡炸。乾透的蘭花幹在沸油中放開了身子,轉眼間像街上賣的臭豆腐乾,一樣大小的蘭花幹,頓時,便炸成了像雲片糕一樣的長度。

蘭花幹能否聞起來味道香,吃起來有咬嚼勁。就要看烹飪的手藝了。蘭花幹在曬的過程中,必定有灰塵落在乾子上面,需先用冷水浸泡後,再放到加少許鹼粉的沸水裡悶泡,撈出經清水漂洗,便去掉鹼腥味。

就可放入有蔥、姜、桂皮、八角、花椒、丁香、茴香、陳皮等香料的高湯中滷煮,湯內還需放上黃酒、香醋、精鹽、白糖、雞精等調味品。制蘭花幹滷藥的配方是保密的,它出鍋後如果再淋上麻油,香味誘人,入口軟爽,趁熱吃最爽口。

永遠飄香的泰州滷菜

2、回滷幹

對於回滷幹來說,還有一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傳說。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慾大增。

他取出一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一碗給他享用,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讚,從此油豆腐風靡一時,流傳至今。

因在燒製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滷幹。

在泰州,滷菜店裡均準備了一煤炭爐,上面備一大口鍋,鍋內沸騰的湯水裡,煮著海帶、豆芽和乾子不斷翻滾著,香氣四溢,案板上擺著十幾只小碗,是各式各樣的調料,辣椒是放了麻油精心熬製的,香辣俱全,青青的碎沫是蒜花,剁碎的鵝肝、鴨腸,最鮮不過。

乾子認塊賣,黃豆芽不計價,貪吃的人就爭著要多舀幾根豆芽,佔點小便宜。

當乾子從鍋裡挾出來,店家便會用一把大剪刀,在一隻海碗裡卡喳卡喳地剪碎,然後再用小勺子一一放調料,最後勺上一瓢湯。那熱氣騰騰、清而亮的湯中,乾子炸得透,黃豆芽短而肥,飄著紅紅的油花,蒜花香、滷菜香、乾子香,混和在一起。

3 、滷肥腸

豬腸也叫肥腸,很多人都喜歡吃,滷菜店裡也是非常多見,用來下飯,下酒都是妙不可言的。豬腸是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的,有很強的韌性,並不象豬肚那樣厚,還有適量的脂肪,小腸最瘦,腸頭最肥。

豬腸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滷,煎炸,都風味香濃,粑粑糯糯的,脂香味厚,營養豐富,還具有較高的食療營養價值,其性寒、味甘、潤腸,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便血調理之用。

但是要做好肥腸,必須得洗乾淨豬腸,但是豬腸很難洗乾淨,往往是洗了很久還是覺得還是有一股味。這裡介紹幾種洗豬腸的小竅門,可用少量的乾麵粉將髒物帶走,然後放花生油(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要忘記哦)、生粉、鹽然後把它搓洗衝乾淨;還可用淘米水清洗豬腸、豬肚效果也很好。

永遠飄香的泰州滷菜

4、素燒鵝

素燒鵝是江浙一帶的小吃,說白了就是豆腐皮裹的,豆腐皮軟酥卻不散,淋了香油,擱了調料,整張折裹起來,方正得好像大塊的鵝肉了,吃起來,層層酥,片片香。

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這樣描述素燒鵝的做法:

“煮爛山藥,切寸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秋油、酒、糖、瓜、姜,以色紅為度。”

較傳統的做法一般是將腐皮抹上滷汁,捲成卷然後上鍋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