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民族,會比中國人更會吃辣。

如果僅從辣的程度上來講,世界上有很多指數高到驚人的”紅色魔鬼”,令人望而生畏。但是,中國人的精明之處在於,能將一種單一的感官體驗與千姿百態的食材相融合匯聚,創造出全新而豐富的味道,在不同的時節裡,在各色的餐桌上,散發出誘人的奇香,回味無窮。這是屬於中國人的智慧和哲學。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在漫長的社會變遷過程之中,中國人總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飲食的品質,而烹飪食材的技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其形式之繁複,成果之精妙,如同在廚間灶臺之中上演的一幕幕魔幻戲劇。然而,最具昇華色彩的,莫過於對五味的調和。就以辣為例,即使是最平常不過的菜品,一把鮮紅的辣椒下鍋,又陡然生出完全不同的滋味。這是對菜餚根本屬性的改變,是最濃烈的口感碰撞。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在中華大地上,山南水北,風土人情,各不相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就了飲食習慣的多樣。氣候的不同決定人們採取不同的進補方式,來應對自然和生理的挑戰。在川渝和湘贛兩地,除了祛除寒溼的作用,吃辣亦成為一種社會風俗,是自然物產和社會文化相作用而形成的傳統,是隻屬於此地的一種獨特的氛圍,這正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道理。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然而,即使是同一片土地,亦有能吃與不能吃之分。江南水鄉,看似柔弱的女子偏有吃辣的好手,而在塞外高原,糙莽漢子中也有人對辣味退避三舍。這是個人體質的不同所決定。但能與不能之間也非絕對,在不同的階段,一個人可能會經歷從抗拒到鍾愛的轉變,這又與身體狀況、心情和環境等等因素有關。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我相信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的說法,因為它更多的是灼燒口腔、刺激神經的化學反應。在五味之中,原本也沒有“辣”的說法,而是用“辛”,指代一切有刺激性的味道。在自然界中,“辣”是植物進化出的自我保護的手段,而我們的人體也非與生俱來就能接受這種強烈的刺激。但為了有效攝取其中的維生素,我們的身體機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暗示我們接近它,並最終將它送入口中。作為應對這種痛楚的手段,我們的大腦會自然地釋放一種鎮痛物質,產生奇妙的愉悅感,而學習中樞則會讓這種愉悅成為一種習慣。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被這種帶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所吸引,不要驚異於自己的這種轉變,不過是你的身體需要罷了。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吃辣絕對是一種挑戰,但我們仍然樂在其中。儘管吃辣可能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心嚮往之,絕不輕易放過任何一次大飽口福的機會。無他,只因我們樂於去做一些挑戰。平淡如水的生活需要一些調劑,才不至於看起來總是那麼的一成不變;而一日三餐五穀雜糧之間,我們也需要不斷調配口味,讓吃飯變成一件豐富多姿的事,而非單純的果腹充飢。在潮溼陰冷的天氣裡,人們不僅需要溫熱,更喜歡加辣。飽餐過後,熱汗發散,寒意消退,既是對身體的犒勞,又是對心緒的寬慰。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中國人重感情,講團聚,而辣味作為一種奇妙的體驗,又往往能讓席間的人們產生某種身體上的共鳴,彼此間的距離也因這種交互而默默拉近。正如火鍋,這種最中國式的美食,它熱烈,濃郁,升騰起的一片煙霧繚繞之中,人們圍坐品味,亦是最純粹的體驗。

中國人的“辣味”哲學

每當這時,我深深體會到,中國人於辣不僅當做一味調劑,更視為一種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