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給孩子貼“差生”,“笨”標籤

孩子考100就是“別人家得孩子”,考60就恨鐵不成鋼嗎?你自己肯定也會否認這魯莽的方式判斷自己的孩子。

“聰明”解釋為:智利發達,天資高,是智力與情商的綜合體。很多在老師、同學眼中的“差生”他們不是不聰明,相反,有很多學生都非常聰明,只是說沒用到學習上來,那他們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成為一個人見人誇的優秀生呢?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差生”,“笨”標籤

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偶爾也會有對上班產生負面情緒呢,不想早起上班,偶爾想辭職,家長上班可能會被領導批評,和同事產生矛盾,甚至有處處的危機感;那麼孩子在學校就那麼的一切正常嗎?他可能會被同學誤解,被老師批評,那孩子也許就會產生不想去學校的想法,甚至“厭學”的情緒,但他們無可選擇,不可以不去上學,不可能隨便轉學;換位思考孩子的處境,或許孩子比家長更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厭學”。

大多孩子在上學後並不能深刻了解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唯一激勵他們的就是每個期末的考試成績,考的好就會備受矚目,考的不好就會被嫌棄,這還不夠產生“厭學”的想法嗎?厭學現象多發生在初中二年級之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小學生厭學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厭學的原因】

1、 動機缺失。動機缺失是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其中有兩個層次的因素,淺層因素是無動機的,即對學習沒有需求欲,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而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深層的因素則是負動機,這部分孩子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認為“學習無用論”,部分孩子從家庭或者社會那裡接受了某些錯誤思想。

2、 興趣轉移。興趣是動機的重要因素,他能引起人注意,調動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厭學的人大多數是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厭學的孩子大多迷戀遊戲,上網,孩子的興趣一旦由學習轉為社會不良活動後,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而且討厭學習,反抗學習。

3、 學習無望。對學習悲觀失望,毫無信心的學生,此時老師並沒有給予特別的幫助,協助孩子一起走出對學習的恐懼感,並不斷的收到挫折,導致根本沒有信心認識到自己的真實能力,最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4、 情感渴望。有的孩子家庭變故,情感孤獨,缺乏溫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事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這些孩子在廣角朋友時,常常不辨良莠,哥們義氣十足,容易收不良因素誘導,導致厭學甚至輟學。

5、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這些功力思想的強化,很難產生預期的效果,孩子往往不僅不買賬,反而麻木不仁,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因為孩子的心理並沒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來生活的,欲速則不達。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差生”,“笨”標籤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

1、 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學習中,每門功課都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幫助孩子一起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認為學不好某門功課並不是自己“笨”,而是有能力可以進步學好,先從正確的認知開始,培養“我行”的態度,漸漸有興趣,再慢慢提高。

2、 培養孩子穩定的學習情緒。情緒在事件背景下總會有高有低,當面對挫折時,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用自己的興趣點轉移此時的不良情緒,等平靜後在回頭看此問題,可能就不會那麼難了,可以讓孩子通過適當的運動來調節情緒。

3、 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學習意志。不止學習,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努力讓孩子去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正像的遷移,轉移到學習中,那面對挫折學習就能更好的應對。

4、 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及時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發生的事情,及時與老師溝通,幫助孩子一起面對複雜的社會教育問題,相信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是他堅強的後盾支撐,協助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5、 合理的期望值。就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到達。根據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要求和鼓勵,要求過高超過自身能力,會讓孩子更容易自卑,沒有信心而產生消極“厭學”的情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可揠苗助長,讓孩子在合適的空間努力前進,他會更加快樂,一點點的進步就會成全他的未來。

沒有笨孩子,只有不努力的孩子,沒有不努力的孩子,只有不作為的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你的驕傲,就要先成為孩子的模範。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差生”,“笨”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