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差生”的標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總會無形中產生,差生的概念也是相對而存在的。學生在與其他學生的對比中可能在學習上的某個方面有差距,就可能被認為是差生,但有的學生在數學方面差但在會在語文方面有天賦,有的學生在畫畫方面、體育方面有著才能但在文化課考試中表現不佳,有的學生聰明伶俐但可能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總之,差生的存在是在對比中產生的,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且學生個體的任何方面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處在成長與不斷髮展成熟的個體完善過程中, “差”不是永遠的絕對的,而是一時的,在一定的時期內都有可能實現良性的轉化。

“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班級中會存在這樣的一些孩子,上課端正的坐著卻總是不知所措,雲裡霧裡不知教師所云;縱然有時試圖參與課堂的活動,卻不知從何做起;最後不得不放棄努力做些毫無想幹的事情,從而開始了課堂上的枯燥之旅。課下的作業練習不是沒有能力完成,就是在抄襲複製的機械任務中日復一日,這不是在學習,而是完全是搬運知識的機器。小瑞,鄉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就是這類學生中的一位,作業很少能獨立完成,課堂上默默的坐著,似乎與課堂沒有什麼關係,一會兒趴在桌子上,端正坐著的時候目光也是發木。偶爾會得到老師的垂愛,提問一次,再簡單的問題卻閉口不言。班上像這樣的學生絕不是這一位,還有幾個類似的。作為老師,對於這樣的現象不能不做出思考無動於衷,否則很可能這幾位學生的學習之途就會嘎然而止。但在最近的學習表現中,小瑞的表現有了明顯的進步,課上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在背誦聽寫任務中也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一部分,雖然不能做的很優秀,但已經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從不參與不理會到主動的參與主動的解決問題,這就說明有了很大的進步。

“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交流,之所以學生有了這麼大的變化,是因為老師在學生學習管理和教學方法上做出了一些必要的改變:

1. 小組合作學習,實現組員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生自由成立學習小組可以實現學生性格、課堂學習上的和諧共處,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小組學習不僅表現在課堂活動的共同合作參與上,而且促使學生實現在課後任務的互相幫助和督促。維持學生學習小組學習動力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學習小組每月進行評比,學習表現整體優秀的小組會被評為優秀小組或進步小組。這種措施激起了學生的小組整體的榮譽意識,對自己的學習是一種自我鼓勵和約束。

“差生”之痛誰能理解?如何摘掉班級中“差生”的標籤?

2. 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課堂始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課堂學習規則對學生的學科學習習慣和品質的形成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好的教學方法總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不斷的思考發現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活動設計中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樂於並能夠參與活動,這一點對於提升學困生的參與意識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是及其重要的。

3. 關注學生進步,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 任何學生,當學習有所進步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和自信,但很多時候很多學生卻無法獲得這種感覺,高難度的任務往往會使這些學生望而卻步。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理論就證實了這一點,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水平基礎上通過教學獲得的潛力,當教學水平遠遠高出學生現有水平,學習是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揮其潛能的。關注學生的進步就要從細節做起,從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問題做起,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兒的進步,這樣才能取得學習上的不斷進步。當然這需要的是對學生耐心指導,也需要學生的毅力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