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潛在的“差生”

張麗鈞老師說:一個寫不好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

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首先我們得知道孩子的哪方面欠缺,哪方面是最虛該補的點。分析作文水平差的孩子,我歸納為三點:

1.犯了“沒有情緒症”

小學生作文,首先是情感表達,再到文字表達。培養生活的情趣,需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孩子的生活中沒什麼特別喜歡、特別有感悟的,那他找不到寫作素材,這正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給這類孩子把脈,他缺的是激情。

別讓孩子成為潛在的“差生”


同學跟我講了她的一個親戚的兒子,讓他寫小動物,他說沒有喜歡的,同學啟發他,“你家不是有小狗嗎?”回答:“不喜歡。”“那你喜歡你身邊什麼小動物呢?”“沒有,我沒有遇到什麼小動物。” 繞了一個圈,還是要把他繞到教他對熟悉的狗的喜歡,“你為什麼不喜歡小狗呢?”“整天屁顛屁顛跟著我。”同學不厭其煩,教他“他屁顛屁顛跟著你,那它多喜歡你呀,你瞧,它樣子多可愛呀……”

同這孩子一樣費神的,還有“沒有喜歡的朋友”​“沒有喜歡的植物”““沒有喜歡的人”沒有感動(有意義)的事”……

犯了情感欠缺症的孩子,需要家長老師如陽光雨露般和暖溫情,特別是我們的家長在生活中要適當的放大同一事物的自己的情緒,讓孩子陶染你的情感體驗,那麼每一次習作,都是有“情”之作,而不是謊話連篇。

2.詞彙缺乏症

有的孩子知道自己要寫的內容,卻苦於沒有詞彙表達。很多家長抓耳撓腮,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去書店尋找《好詞好句好段》。單就這本書來說,我認為編者歸類了很多適合的詞語(特別是成語),很多好的描寫人事物外貌(外形)、動作、神態語言的段落,堪稱是完美的。但是,俗話說,“做事不依東,遭累而無功。”這類串不起來的“散”文字,對於追求趣味閱讀的小學生,很難入眼,更難入心。

抓住了孩子的心,有帶入情境感的文章比單個乾巴巴的詞語句子對孩子的情感刺激更深。孩子們也容易記住,久而久之,也能學會運用。因而,當家長買書時,可以思考這樣的書籍是否可以成就有效閱讀,而不是費了錢,卻討不來孩子的歡心。

3.寫作技巧缺乏症​

良好的寫作技巧是必須廣泛的閱讀做基礎的。

小學三年級以上的課本,語文園地間或安排了“交流平臺”,部分程度能讓孩子對本單元幾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有一個發現綜合,“依葫蘆畫瓢”,對寫作會有所提高。這些寫作技巧老師會在課堂細緻分析,我就不必贅述。

但寫作特點、寫作技巧萬萬千,單單各冊教材裡的八個單元二十餘篇文章是呈現不了的,需要孩子從眾多的文字當中去探索。

別讓孩子成為潛在的“差生”


面對瘦小的孩子,我們要耐心細緻分析瘦小的原因是什麼,缺“鐵”的補鐵,缺“鋅”的補鋅,對症下藥,可見成效。

學習也是同理。學無止境,​作為小學生家長,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愛上閱讀,是治癒那個“差”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