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必成功|說這種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孩子,你不必成功|說這種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最近有關注新一季的最強大腦。

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它一直以腦力為標杆,崇尚對人類腦力的挑戰。這一季最大的亮點,在選手的年齡。看著那些自信、昂揚的孩子節目中的表現,說是少年天才也不為過,舉手投足間簡直優秀人類範本。之所以大家愛看這樣的節目,是出於對優秀的本能嚮往。

最新一期比賽,大腦節目組請來了俞敏洪作為嘉賓。

楊易恰好是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的小學數學老師。“新東方”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是有魔力的。這三個字背後凝聚的是無數學生和家長對未來的期許和對夢想的渴望。過去二十年,新東方作為教育機構培養輸送了無數的人才,而新東方的老師們更是一群身兼十八般武藝的大神,類似楊易這種頂尖學府出身的老師,在那裡比比皆是。

傳說中新東方的老師各個身懷絕技,他們善於發現傳統教育的弊端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有效的改善,能夠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正是這些風格成就了新東方,也成就了那裡的老師和學生。比如年前最強大腦剛播出的時候,就有網友曝出有一位數學老師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趣味性,獨闢蹊徑的通過自創rap的方式來講斐波那契數列。這些老師和選手,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成功典範。

1

你的成功與否別人說了不算!

現在很多綜藝節目開始走知識背書這條路——隨著大眾在教育投入和知識付費領域的習慣養成,這種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似乎全社會都陷入一種知識飢渴,科技的迅速發展讓知識成為最緊俏的資源,而就在這樣的形勢前,如果有人對你說你不必學習或者“孩子,你不必成功”這樣的話,他一定另有所圖。

“孩子,你不必成功”,說出這句話的人恐怕沒有理解成功的內涵!

從《最強大腦》的這些選手到現在的90後、00後,我們發現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少年。最新一期的山水之戰中,山之隊的楊易憑藉異於常人的穩健獲得一票好評,然而真正打動人的是他眼神中的堅定,以及他作為一個清華畢業高材生能全心投入到兒童基礎教育的初心。

宏觀上來說,這種優秀是經過一代代的積累和洗滌的成果。而落到個人,則是從小對眼界的培養和拔高。而“孩子,你不必成功”這句話,對於處在人生成長最重要的奠基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碗毒雞湯。它窄化了“成功”的含義,在一開始限制和框定了孩子的視野。

在節目裡,俞敏洪不加掩飾自己對楊易的欣賞。這位當年高考的落榜人,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堅韌和當初的少年心性,一步步拼搏開創出了真正屬於自己也屬於中國人的教育帝國。

在新東方創立之初,俞敏洪曾無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他認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靠的就是從父母身上繼承的優良品質。一步步鋪開新東方佈局全國教育棋局的他,自始至終倡導的家庭教育也在慢慢展開,他始終堅信家庭教育是育兒的根本,而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在於陪伴和人格養成,堅毅的品質、強大的內心、迎難而上不懼挫折的勇氣,這些才是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

2

“貴子”不是堆砌出來的,而是思維引導開闊的結果!

近些年網絡上一直有種甚囂塵上的論調——推行通識教育,學生全面減負,“從此寒門難出貴子”。

因此,以孩子的前途之名,這一屆的父母開始各種花樣上熱搜——從斥巨資報各種輔導班到三萬塊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從買不起的學區房到去不了的詩和遠方——名校出身的父母卻無法讓自己的孩子獲得相同的優質教育,網絡上、現實裡,教育資源的搶奪賽永遠苦大仇深、硝煙瀰漫。

這一屆父母做了很多,似乎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不如意都彌補到孩子身上。但孩子需要的真的是如此麼?還是這些只是父母家長用來填補自身中年危機和生活焦慮的一個出口呢?

從小拼爹到長大拼學校拼事業拼對象到拼孩子,有誰真正的停下來問問,為什麼?

“為什麼?”

這也是每一個人在生命最初的那個提問。

花為什麼是紅的?草為什麼是綠的?小時候的我們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我們探尋世界的可能性。但作為成年人,很多時候,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別人的說法,甚至不再熱心於創造世界和改變世界,我們不會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們的眼界和人生開始出現萎縮,變得狹隘不自知。

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單一的減負或加餐,而是正確的引導和思維的開拓。

沒有眼界和心胸的指引,說得難聽一點人就會鼠目寸光。再多的知識儲備都不足以讓孩子變得聰明、智慧、精神富足。忽略最本質的基礎教育急於填鴨只會讓孩子蓬勃的生命力一點點消磨衰減,而教育最終的指向是要形成自驅力,讓人能夠自我富足自我引導。

寒門難出貴子,不過是因為一開始你給他的天地劃下了牢籠。所謂心窮走死路,就是如此。

3

別慫,你的孩子值得最好的

一位硅谷優秀的女高管諸葛越曾在網上分享過她的育兒心得,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一致好評。諸葛越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競爭激烈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一路從技術做到管理者,再到創業,職業發展一路順暢,同時還一手養育了兩個優秀的兒子。

談及育兒心得,諸葛越說:“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要把握好大方向,只要孩子喜歡學習,不怕學習,無論他的成績是優秀還是良好,都沒有太大關係,將來的路是需要他們自己走的,家長要做的,是讓他們有主動學習、吸收的能力。”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終讓孩子受益終身的?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海克曼在他的研究中發現:父母對孩子教養的親身投入,遠超過給孩子買昂貴玩具,上高價興趣班。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孩子需要通過和父母的相處去建立最初的社會關係再進一步去認知世界。最初的知識構建方式對人的性格養成和以後的人生走向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

眼界和少年力的養成因此對孩子而言才是更重要的。與其花費大力氣讓孩子接受填鴨式教學,不如引導孩子養成優秀的品質,幫助孩子建立優秀的思維能力。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倡導“愛與陪伴”式的教育理念,我們甚至還通過線下演講等多種形式來倡導這樣的理念。我們也知道這些還遠遠不夠。

因為孩子的教育是一門真正的大學問。從當前國人的教育現狀來看,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們這些陷入教育思維固化的成年人。

在我國,對於少兒基礎教育深入的理解程度不夠,導致了重視程度不高,以至於新東方泡泡少兒的楊易那種“清華畢業的高材生去當小學老師”這個點讓人覺得一邊感動,一邊不解。

實際上,幼兒到小學是孩子思維最開闊最需要引導的階段。

在很多國家,基礎教育階段的准入門檻是最高的,很多小學老師都是各行各業的大拿。在他們看來孩子需要最先進最智慧的頭腦去引領。孩子需要且值得最好的教育,並不是一味的金錢堆砌,而是更深層次的人格培養。

當今獲取知識的方法多種多樣,信息高度發達,技術更新迭代飛快。知識信息迅速爆炸為少兒教育提供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挑戰——我們有各種手段去解決孩子的信息飢渴,但如何在這個成年人都需要極力理解的世界裡,去對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才是少兒教育的當務之急。所以楊易老師願意投身到小學階段的教育事業當中去,良好的前期教育能為後期個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正如楊易老師在最強大腦上說的:教育的本質不單單是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而是眼界與思維的培養,這對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才有更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