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臺望母,宋襄公的千古美談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素來有“仁義忠孝”的美名,相傳宋襄公因為思念自己的母親而建築了一個高臺,每到自己的生日、母親的生日和平時節假日,宋襄公都會登高遙望遠方,思念自己的母親。宋襄公築臺望母的故事被後世流傳甚廣,漸成佳話。大家不禁好奇,作為一方霸主,思念自己的母親就行動呀,想媽媽就“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回去探望自己的老媽媽呀,為什麼需要建築高臺,勞師動眾不說,還達不到多好的效果呀。宋襄公這是為什麼呢?

築臺望母,宋襄公的千古美談

影視劇照

那我們首先說說宋襄公的母親。宋襄公的母親是衛國人,衛國怎麼說呢,最開始是當時周公平叛完商紂王餘孽之後,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看中了這個地方,周武王就把這個地方分封給了康叔。衛國最開始還是挺不錯的,但是一直沒有很優秀的人才來輔助國家,一直到北戎入侵,衛國在宋國、齊國的幫助下才勉強苟住,遷都楚丘之後徹底淪為沒啥競爭力的小國家,宋襄公的母親就是來自衛國的貴族家庭,從小就知書達理,守節愛國。

築臺望母,宋襄公的千古美談

宋襄公的童年非常幸福,可以說是父親寵,母親愛,兄弟姐妹也異常和睦。可是美好的故事在公元前660年的12月戛然而止。北戎對衛國大舉入侵,對衛國子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當時衛國國君衛懿公被北戎將軍殘忍殺害,整個衛國面臨滅國的危機。僥倖逃脫的衛國人已經不足千人,被宋襄公的父親宋桓公及時搭救,幫助他們他們逃到曹浥,並且找到撿回一命的公子申為新君,是為衛戴公。按理說宋桓公做的也還不錯了,畢竟幫助衛國守住了最後一絲血脈。可事情好巧不巧,當時的霸主齊桓公剛好知道了衛國被北戎入侵的事情,很是追恨自己當時沒有派兵去支援衛國,於是對衛國的重建格外上心,既派軍隊守衛衛國,又贈送了大量的物資,從建築材料到五穀雜糧,從絲綢布匹到雞狗牛羊,樣樣俱全。這樣子,大家都覺得齊國在衛國重建中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宋桓公就不太開心了,雖然我沒出多少錢,但是最開始支援你的可是我們宋國呀。現在你衛國對齊國感恩戴德,對我們宋國的搭救之情閉口不談,是不是有點不給我面子?於是就不再去管衛國的重建事宜。而宋桓公的夫人卻非常不滿意,自己的祖國面對這麼多苦難,自己的老公居然這麼不作為,於是也心有怨氣。兩個人就為此經常吵架,久而久之,夫妻二人矛盾不斷升級,最終宋桓公一氣之下給了自己老婆一紙休書,宋襄公自此與母親無法再次團聚。

築臺望母,宋襄公的千古美談

影視劇照

據《睢洲縣誌》記載,宋襄公的母親確實也不是跟自己老公鬧鬧小脾氣的人。宋襄公之母回到衛國之後,多次幫助自己的兄長策動攻勢,抗擊北戎,慢慢的北戎被趕走,衛國終於得以保全。要說這時候大家可能猜測:宋桓公和自己夫人再好好談談,也許還能破鏡重圓,宋襄公可能還能迎回自己的母親。可是無巧不成書,在衛國抗擊北戎的時候,宋桓公已經死了,宋襄公即位為君。宋襄公的母親戰後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而宋襄公也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但是如何才能夠歐母子重聚呢?要是接回自己的母親,那就違背了自己父親生前的意願,是為不忠;但是不把自己母親接回來養老,就無法贍養自己母親,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情,是為不孝。如此忠孝難全的難題,日日縈繞宋襄公的心頭。思來想去,最終宋襄公決定在自己國家的邊境上修建一個望母臺,思念自己母親的時候就登高望遠,以解相思之苦。這就是望母臺的由來,宋襄公築臺望母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