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曾幾何時,北京小吃在全國小吃的排行榜裡,還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如今,江河日下,已經式微,筆者幾次寫北京小吃的文字,都被非京籍人士罵的狗血噴頭,一塌糊塗,甚至一些老北京們,也頗不以我所言為然。

北京小吃的沒落,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一是品種單一,固步自封,不能與時俱進,得不到現代人的認可。長期以來,北京小吃躺在老祖宗的光環下睡大覺,不思進取,傳統的北京小吃口味相對簡單,在當下,很難吸引人們的關注,特別是難於吸引年輕人的口味,或曰,北京小吃多油、多糖、多鹽,不健康。那麼,麻辣燙就健康嗎?擼串兒呢?美式甜麵包圈呢?這些東西的油、糖、鹽含量並不比北京小吃少,卻令年輕人趨之若鶩,那就是北京小吃自身的原因了。既然是小吃,那就不可能用正餐的眼光對待它,可見,所謂不健康並不能成為北京小吃衰敗的理由。

二是,文化底蘊不足,對傳統技藝和工藝缺乏尊重,當前,執此業者中,真正的北京人日漸稀少,許多所謂北京小吃往往是些對北京文化不甚瞭解的外地人在操持,甚至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的東西說成北京小吃,攪亂了視聽,也敗壞了北京小吃的名聲。

三是,既然是小吃,就與那些名食名點有所不同,不求高大上,只要小而精。傻大黑粗,粗製濫造肯定栓不住食客的腿、堵不住食客的嘴。遺憾的是,與南方一些小吃相比,北京小吃的確不夠精細。此外,隨著傳統農耕社會的解體,許多食材輔材已經難覓其蹤,原來的食材也往往變了味道,真正恪守傳統的地道小吃,眼瞅著是越來越少了。

第四,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成本居高不下,經營者望而卻步,日漸凋零。所謂小吃是與大餐相對而言的,都是本小利薄的食品,如果價格高了,也就不再是小吃,老北京有句話說小吃是碰頭食,意思就是簡單方便加上價格便宜。小吃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作業、小本經營,隨著城市改造的步伐加快,作坊式的、家庭式的小吃難以存身,我們看看傳統的小吃集散地前門外廊坊頭條、二條,東四附近的隆福寺,虎坊橋、西四附近等等一些地方的變遷變化,就可以對小吃的衰微原因一目瞭然。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炒肝

傳統的北京小吃,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流派,一個是漢族人制作,內含豬肉、豬下水的,比如滷煮火燒、炒肝等等,以及含有豬油的一些點心類小吃。另一個是回民製作的小吃,比如,羊雜湯、羊霜腸、糖卷果、炸油香。最後一種是清宮御膳房流傳出來的一些小吃,以原材料精細、產成品精良著稱。而三者之中也有所交叉,比如,清宮流傳出來的一些小吃,本來很多都是來自於民間,不過只是更加精緻一些而已,與民間所出差別甚小。有的製作過程使用的是素油的小點心,或者不含大肉、大油的品種,也是回漢都有的食物,比如,豌豆黃、驢打滾豆汁兒等等就是三個流派都有的品類。最近幾十年來,三者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許多時候只能憑經驗判斷,或者從店家門口是否明確標識來識別。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驢打滾

若論品種的豐富或是衛生程度的高下,傳統的回民小吃是遠遠好於漢民小吃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還是擺脫不了北京小吃的誘惑,隔三差五的,會去一飽饞吻。而且,我雖然是個漢族,但取向上、個人偏好上是更加接近選清真小吃,理由是它相對正宗、乾淨。

傳統的老北京賣羊肉的地方叫做羊肉床子,多數是穆斯林操持。店鋪裡設置一個床型的大木頭案子,充作切割羊肉的案板,羊肉床子每天刷洗的露出新木茬兒,掛羊肉的木頭槓子、白銅秤盤、秤桿、秤砣擦得鋥亮,透著乾淨、利索。只要顧客說出打算怎麼吃,是爆、烤、涮,還是炒、熘、燉,店家便會切割不同部位的羊肉,回去加工,一準沒錯。除了羊肉以外,羊肉床子還經常外帶著出售一些副產品,也就是一些小吃,比如,燒羊肉,買的時候帶個碗,店家會給你盛滿滿一碗燒羊肉的湯,拿回家拌麵條,倍香。賣肉剩餘的筋頭巴腦,羊肉床子會剁成肉餡,加上應季蔬菜,加工成大包子,一咬滿嘴油,香!位於老東安市場的東來順飯莊會做生意,老闆繼承了羊肉床子的這個傳統,一些不能涮著吃的羊肉筋頭巴腦會製成包子,價格便宜,往昔,很受吃不起涮羊肉的窮苦人歡迎,一些有錢人也會專門來這品嚐東來順的羊肉包子。可惜,這個好傳統也已經失傳。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羊頭肉

老北京的回民憑藉兩把刀、八根繩闖出了清真小吃的一片天地。所謂兩把刀,就是切羊頭肉的刀和切粘糕的刀,八根繩就是栓前後兩個裝小吃的筐子的繩子。前些年,在虎坊橋一帶,還可以見到白水羊頭李的店鋪,李家後人用一把特製大片刀,把滷製好的羊頭肉切成大片,又薄又嫩,從裝著椒鹽的牛角里撒些椒鹽,軟嫩香醇,風味獨特,是下酒的一味好菜,白嘴吃也是令人難忘,可惜,今天的白水羊頭肉雖然還有售賣,但已經不是那幾個傳統人家所為,羊頭肉切得比嘴唇還厚,椒鹽也不復那麼香醇。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護國寺小吃店

今天,平日裡北京城裡要找尋像樣的小吃,品種齊全些的地方大約只能去牛街或者護國寺小吃店,位於兩廣大街東段的錦芳小吃大概也可以算作一個。前些年,東四隆福寺一帶還有隆福寺小吃店、白魁老號等幾家苟延著,隆福寺被祝融光顧之後一蹶不振,幾番改造都不成功。現而今,隆福寺又一次改建,也不知道是不是改造以後,那裡還有沒有這幾家店鋪的位置。

如果把牛街和護國寺小吃等碩果僅存的北京小吃比較,牛街的小吃更加正宗適口,原因很簡單,小吃雖小,卻往往是一家一戶幾代人精心經營的結果。牛街小吃很多還保留著家庭式的前店後廠式的經營方式,而護國寺卻已經變成連鎖式經營,那些小吃都是由配送中心將工廠化生產的產品配送到各個店鋪出售,焉能保存就有風味?不過是徒有其名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