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在炒雄安首都副中心概念之時,環深樓市則在炒灣區物業,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比肩世界級的紐約灣、東京灣、洛杉磯灣。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前後兩種不同的炒作,都是各區域內百年甚至千年的大業,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前者在一片期待聲中,應聲而起,環京周邊房價短時間得到各路資金追捧,環京樓市價格一時間風起雲湧。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正在眾人賦予更大的期待時,中央出臺了限售、限購等政策,防止環京樓市步入炒樓的惡性局面,於是在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下,環京樓市率先出現了深幅的調整。

如果將環京樓市放在北京樓市的大框架下來看,從2017年開始,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外圍樓市跌幅越大,靠近市區抗跌能力越強。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從最新數據來看,環京樓市跌幅大概在40%—50%之間,通州跌幅接近30%,北京市區跌幅大概為10%,這是截止2018年3月的數據。

在環京樓市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深幅調整之際,環深樓市依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或是橫盤走勢。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為何在環京樓市死火的同時,環深樓市不僅找不到一絲調整的跡象,還依然節節攀升呢?為此本微做下片面的解讀,拋磚引玉。

首先,環京樓市是中國樓市的調控樣板工程,宏觀政策執行嚴厲,所以才有雄安的十年限售以及限購政策,包括燕郊的深度殺跌,都離不開中央不打折扣的宏觀調控之手;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其次,環京樓市兩大核心城市即北京、天津,相對於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四大一線城市而言,溢出效應遠遠低於環深片區;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第三,環深片區的經濟相對於環京板塊而言要更活躍點,經濟基礎更好,整體收入水平更高,居民對於投資房地產的行為更為激進,這從負債率上就有所體現。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最後,環深片區前有深圳前海金融中心區的脫穎而出,後有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建成以及圓滿通車。環深城市群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而這個特徵在其他的城市群中是絕對找不到——環深城市群的產業遷移和產業升級做的最超前。

關於環深片區樓市,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是不是今後都會上漲呢?個人以為裡面有陷阱也有餡餅。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9城+2區”框架下的11個城市而言,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深中通道的建設,以及從人口流入流出情況、當地土地供應量、居住環境等多個方面考慮,9城的江湖地位如下:

第一陣營:深圳、廣州、珠海

深圳毫無疑問應屬粵港澳大灣區板塊的發動機,其前海金融中心區的打造以及城市的創新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城中,深圳人口淨流入最高,達20萬左右之多。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21個月以來,深圳樓市一直處於橫盤調整階段,但主要原因是宏觀調控的結果。21個月,房價僅僅下調了幾百元,也從側面反映了深圳樓市的堅挺。

個人尤其看好福田中心區的性價比,以及前海片區樓市的遠景。如果沒有宏觀調控,相信房價還有上行的空間。

即使全國房價下跌,相信深圳也是最抗跌的城市。

廣州作為北上廣深中的老一線城市,樓市價格一直是一線裡最低的。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廣州的南沙已經傳遞出強烈的科技創新信號,南沙很可能是下一個南山。

如果沒有宏觀調控,相信廣州部分區域還會繼續上漲,不過也有部分區域因前期漲幅過大,即使放開調控,上漲空間也相對不大了。

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居住環境最好的城市,一直有穩定的購房人群,房價也一直在浪潮的前端。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大大縮短了珠海與香港、澳門的距離,把三地納入進了半小時生活圈,未來不排除大批香港人、澳門人置業珠海的可能。

如果沒有宏觀調控,隨著港珠澳大橋紅利的不斷體現,珠海的房價在未來仍然將穩定上漲並且價格堅挺,個人傾向於更看好珠海的未來發展。

第二陣營:佛山、中山、東莞

佛山GDP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但受廣州房價低位影響,佛山樓市價格一直處於窪地。目前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明顯,最有機會價格出現大幅增長。

佛山GDP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人口淨流入在9城中排第二位,樓市價格也相對較為理性。目前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明顯,價格出現向上的可能較大。

但供應量太大,在粵港澳大灣區9城中,土地成交金額最多的是佛山,合計為822億,其次才是廣州550億,東莞240億。

三級市場流通性一般,投資年限相對要長遠一點。待主要產業配套逐步完善,加上城市居民較高收入以及淨流入人口作支撐,佛山房價有望繼續走高。

中山受礙於當前虎門大橋的擁堵,中山樓市價值一直被低估。但深中通道的建設,連接了珠江口東西兩岸,使深圳西部到中山的距離縮短至30分鐘左右,且位處大灣區幾何中心區域。

自2016年深圳通道開建起,深圳的買家蜂擁而至,攪動中山樓市。現在的中山樓市一改過去銷售不動的局面,開始往上異動,中山的房價相對比較理性,還有一定上升空間。

東莞在過去的20年間,一直髮揮著北依廣州南靠深圳的絕佳地理優勢,發展出成熟的工業配套產業。近幾年工業產業的高速發展支撐著東莞經濟,房價已經從當年的均價5000元/平方米左右上漲到16000元/平方米附近,上漲勢頭強勁。

個人傾向於東莞還有一定發展空間,但二手房流通性較差,需要更長期的持有。

第三陣營:惠州

惠州作為臨深城市中價格最低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後,可以依託大鵬灣和大亞灣兩個優質灣區打造生態互補圈。

十年前,深圳大量投資客被4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房價吸引過去,但都套在當地出不了手。當地流動人口太少,當地居民收入一般,也沒有很好的產業配套,所以二手房流通性太差。

價格雖低,接盤人難找,這是惠州當下的問題。購房自住價格還是可以考慮,不過惠州的樓盤入住率相對都比較低。

第四陣營:肇慶、江門

肇慶號稱是廣東的江南,宜居的廣佛肇三城樓市價格窪地,房價在大灣區規劃概念提出來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作為均價仍然在一萬元每平方米以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最大優勢就是房價絕對值便宜。但城市人口淨流出,產業基礎相對比較缺乏,未來房價上升空間有限。

江門這個城市的尷尬之處在於,與佛山、中山、珠海三個城市接壤,承接的多是三個城市外溢的資源,目前還沒有針對江門的重大利好。當然,江門能劃入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是一個重大利好,房價也在近一年出現了較大補漲。最大弊端也是城市人口淨流出。

環京樓市蔫了,環深樓市火了!粵港澳大灣區是陷阱還是餡餅?

對於香港與澳門的樓市,個人不太看好,主要當地房價太高,內地與港澳房價的剪刀差,必將吸引一部分港澳客戶置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城,分流當地一部分資金。

所以在9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的重大利好之際,香港樓市出現了明顯的下調。當然不完全是這一個原因,但不能說沒有這方面因素的影響。

以上,是個人對於粵港澳大灣區9城房價增長潛力的一點看法,肯定有偏頗之處,僅代表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