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房價下跌徵兆已出,爲什麼我們還是不願買房?

現在到底買不買房?這好像成為了我國很多居民的世紀大難題。很多對樓市充滿著期待的人,會想著等待房價下跌的那天,再去入樓市買房,一直以旁觀者的身份靜看樓市的風雲萬象,為的就是抓住一個好時機購房,這樣才能不吃虧。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一個等待房價下跌的人,會等來什麼?

2019房價下跌徵兆已出,為什麼我們還是不願買房?

房價一旦出現下跌,會帶來什麼趨勢?

買房者會有二種不當行為,一是跟房產商吵鬧,要求全額退房,售樓處擠滿了人群,不是來買房的,而是要退房的人群,屆時房產商也會覺得好無奈。

二是買房者因為房價下跌而棄房斷供了,把房產拋給銀行,不還貸了。而銀行拿了這麼多房產,又不能及時變現,最終只能降價銷售,房價也就這樣下降了。

2018年下半年,隨著持續不斷地調控,堅定不移的降槓桿,樓市上漲的預期正在改變,大家終於醒過味兒來了:這次房價真要跌了。十多年的樓市上漲預期,被最終打破。以前還堅信房價一定漲,現在底氣不足了。畢竟到手的房子的確難賣了,有價無市。在房住不炒大基調下棚貨幣化放緩、開發商融資持續收緊,房貸利率不斷上調。萬科、綠城、碧桂園等一線房企都在開始促銷賣房,加快出貨、提升回款率。

2019房價下跌徵兆已出,為什麼我們還是不願買房?

不少人認為,中國樓市拐點已至,樓市入冬了!甚至預言明年幾乎全國各地,都能買到比當前更便宜的新房與二手房!屆時,多數樓盤跪求你買房!

事實真的是像我們看到的表象那樣嗎?也許是我們過於天真了,有一部分業內專家這樣認為:房價要大跌?肯定是沒有的事,統計局數據告訴你:樓市平穩房價還堅挺著。少部分樓盤降價促銷、業主維權要求退房,還有土地流拍的現象都是正常的,並且也只是少數個別,不能說成全面下跌。如今房價下跌,你不去買房將來或要後悔!

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方面房子確實夠居住了,一方面開放商沒錢賺了幹什麼房地產呢?許多開發商都表示:房價下降了,開發商就不蓋了!沒有蓋房的熱情,房子隨著人口的增多會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個時候房價又會上升,炒房客多了、開放商也著手蓋房了,總之,這是一個死循環,片面的來看還就是這樣,就像是漲久必跌跌久必漲這句話說的一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將會因供應量加大而價格下降,反之供應量減少房價會上升,就像是供大於求或者供小於求帶來的後果一樣,但是任志強認為:房價上漲會吸引更多開發商來蓋房子;反過來,房價下跌,開發商不蓋,房價也就上去了。

2019房價下跌徵兆已出,為什麼我們還是不願買房?

但是還是會有這樣的現象:價格下跌,剛需也不想買!為什麼?

從現在來看,主要有這三個方面的影響:

一、購房能力

如今70%的城市居民沒有購房能力。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利率已經連續上漲20個月了,目前已經達到了5.69%,相當於在基準利率的1.16 倍,也就是說在買房之後大家每個月要付的月供就變多了。而且不僅是月供變多了,因為銀行收緊房貸的原因很多銀行對首付比例也進行了調整,買房的時候需要準備的首付款也比以前多,所以難免會產生還貸的壓力更大的原因。

再一個來說,樓市進入成品房,裝修提升了購房成本。以前大家在買房的時候買的都是毛坯,而且在買房之後因為手裡的預算不夠的原因,裝修還要等幾年再進行,但現在很多地方都出臺了文件要求以後開發商出售的房子必須是裝修好的,也就是說現在買房子就相當於要一起付購首付款和裝修款,兩者加起來肯定要比以前單獨購房的錢多,而且裝修經過開發商這一道中間商之後價格也會比自己裝修更貴。

2019房價下跌徵兆已出,為什麼我們還是不願買房?

二、購房資格

因為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手段,所以買房已經沒有那麼容易了,例如銀行的利率上升,不僅對開發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對購房者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三、人們居住理念的改變

隨著住房租賃市場在國內的大力推廣,各種租賃房源的推出,人們對於買房也變得更加理性,租房與買房不再是一個對立的選擇,反而更像一個可以互補互助的選擇。因此,當大家對於買房不再有執念,買房需求自然就會迎來大幅的降低,當樓市供需出現明顯變化的時候,曾經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也就會逐步走下神壇,不再是大家心目中那個最好的保值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