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最好的海鮮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

我吃過最好的海鮮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

本人一介布衣,故筆名:“白丁張”。暑期去海邊旅行,節儉行囊居然沒有吃任何的海鮮。臨走覺得遺憾,特地帶了唯一的海產品:海帶。最近在家,一邊品嚐著“海帶絲”、“燉海帶”、“蒸海帶”一邊感慨,我吃過最好的海鮮就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

也正是因為海帶,加之最近由於“方便麵、二鍋頭”熱銷引發的“消費降級”的爭論,從另類的視角去分析,我更傾向於這樣的結論:理性消費時代已經到來。

我吃過最好的海鮮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

一、各種“熱點”、“熱潮”之後,必然是理性的思考。

從眾和扎堆,是國人消費的一大特點。買漲不買跌,更是普遍存在的消費心理。這就形成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同商品標的所引發的“消費熱潮”此起彼伏。但伴隨著普遍性熱點的流逝,尤其是在此過程耗費大量的“金錢”與“精力”之後,類似“瘋搶日本馬桶蓋”的鬧劇已經讓國人慢慢迴歸“理性”的視角與消費。單就海帶而言,如果單從“營養價值”角度而言,它勝過絕大多數的“海鮮”。富含甘露醇、不飽和脂肪酸、碘、膠原蛋白、生物纖維和昆布氨酸,而且具有神奇的預防女性“乳腺癌”的作用。只是因為太普遍、太普通從來沒有“紅過”、“熱過”、“火過”,而漸漸被人們忽視。

二、高成本造就的“奢侈”,真的“物超所值”嗎?

我們還是列舉“海鮮”的例子。海帶由於可以人工干預種植,且產量較大,所以出現了比蔬菜還便宜的市場表現。而很多真正的“海鮮”產品,由於需要藉助大型捕撈船隻、深海或遠洋作業、產量和生長週期等綜合因素限制,一般價格都比較昂貴。那麼最簡單的事實就是:如果按照營養價值去衡量,大量豐富、低價和常見的食品完全可以滿足現實需要。民間流傳“日食三棗、長生不老”,那麼比較昂貴的其它養生方式,食補食療是最簡單廉價且高效的養生方式。

我吃過最好的海鮮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

三、“物以稀為貴”,越來越不適合普通消費品。

曾經存在的“物質短缺”年代,給很多年長的人埋下了深深的“心理印記”。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消費領域出現的一次次“熱潮”與“搶購”。而物質帶給人的“心理滿足”和“炫耀”,也隨著80後、90後的成長慢慢褪去。當人們不再沉浸在對“佔有”和“稀缺”的心理追逐後,逐漸轉向因為“喜歡”或“適合”而進行的消費行為時,整體的消費觀念必然發生變化。

“泡麵+綠皮火車”是無數文藝青年認為最好的“懷舊場景”。這樣的“低消費”不代表消費水平的變化而恰恰是消費心理和方式的變化。

四、物質的炫耀,越發無法彌補“心靈的缺失”。

衝動型、炫耀性消費,曾經以各種“炫富”的形式出現。成長或心靈的“缺失”,讓很多人必須通過“物質的追逐”才能得到彌補。而大量普通人被“裹挾”到這樣的消費衝動中,其結果不僅沒有帶來預期的收益,反而增加了焦慮和新的不安。無數成功的創業家開始迴歸“牛仔褲、T恤衫”的常規著裝,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通過“汽車和排場”去判斷合作者的實力,收入的增長讓很多曾經的“奢侈品”逐漸走入大眾生活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與變化,正在引導和促進“理性”消費的迴歸與復興。

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早已打開了“普遍幸福”的大門。拋開“比較”與“攀比”,絕大多數人完全可以憑藉勞動,過上衣食無憂、營養豐富和快樂健康的生活。前提是,我們對於個人的“慾望和要求”有足夠的“管控力”和“現實性”。我吃過最好的“海鮮”是海帶,我怎麼和你比?如果不比,我也有著幸福、溫馨、營養、快樂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