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心理學揭祕:陌生的熟悉字

明明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心理學揭秘:陌生的熟悉字

陌生的熟悉字


某一天,你翻到一頁歌詞,“來日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你盯著那個“某某”看了好久,往事浮上心頭。你哼哼唧唧,撇一撇嘴,“人心最是捉摸不透”。孰料,捉摸不透的不只是人心。

那熟悉的字樣盯久了,竟也變得陌生起來。這是什麼緣故?

例如,問題來了,下面這個字讀什麼?

明明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心理學揭秘:陌生的熟悉字

盯住它”30秒,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30秒過後,你還能認出這是個什麼文字嗎?讀音呢?

語義飽和現象:大腦的一次短暫罷工

你在日記本里抄寫暗戀對象的名字,抄到最後竟然不認識了?

這些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開展過相關研究。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用“語義飽和”來解釋,即大腦在接受持續的相同刺激之後會產生神經技倦。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同一個地方直在賣命地工作。 在高強度的運轉之後,它發出了怒吼,進行了一次為時短暫的“罷工”。

明明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心理學揭秘:陌生的熟悉字

當人的眼睛持續接受一個字的刺激時, 該刺激會被連續地傳送到大腦相對固定的位置,那裡的大腦神經活動就會由於疲憊而受到抑制,形成聯想阻斷。因為神經活躍程度降低,大腦僅能注意到字的某個部分,而無法從整體上得到對這個字的認識。於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會先對字的讀音感到困惑,繼而失去對字義的聯想能力,最後甚至“不認識”這個字了。

如何破解?

想象一頭苦逼的小毛驢一直圍著同一塊磨盤拉磨,日也拉夜也拉,轉來轉去就是小小的一方天地。任是小毛驢再怎樣年輕力壯、英俊瀟灑也擋不住疲憊來襲啊!

單調,實在是疲憊的最佳損友。

這時候,如果你是主人,會怎樣做呢?

是的,摸摸小毛驢,給它以安撫,讓它暫時地休息一下;或者,拿幾塊胡蘿蔔,在它的眼前晃來晃去,轉移它的注意力。

疲憊的大腦其實也就是那頭拉磨的小毛驢。作為主人的你,現在知道如何應付它的小情緒了吧?

——讓眼睛休息一下,或者給它看點新鮮的東西,轉移下注意力。

例如,現在重新再看“靜”字,會不會又覺得認識了?

明明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心理學揭秘:陌生的熟悉字

可是看多一會兒,又不認識字了

只在看漢字時才會這樣?

其實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不僅僅是漢字,英語等其他文字符號也會出現這種現象,甚至我們看久了一個熟人或者本來已經熟悉的地點時,也會覺得陌生。

百害而無一利?

當然不是,持續刺激會減弱大腦的神經活躍程度,但那些本不該過分活躍的活動,就會因此受到抑制。

例如,已經有學者發現,語義飽和具有抑制演講焦慮的作用。對於飽受口吃折磨的人來說,不斷地重複一些單詞,使大腦神經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產生的焦慮狀態。

妙點揭秘

1.這是一種語義飽和現象,大腦因為持續接受重複的刺激而產生疲憊,所以進行了一次小小的罷工。

2.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暫時離開相關環境,看看其他東西,或是閉上眼睛休息一段時間。

3.語義飽和現象非常普遍,存在於中文、英文,甚至聽覺、嗅覺等各個領域。

4. 語義飽和現象可以緩解因神經過於興奮而帶來的焦慮,例如口吃和演講焦慮等。

關注知識攤 學習更多實用有趣心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