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嫻:民國往事之張伯苓 不愛風花雪月,心裡只有工作的男人

曾雅嫻:民國往事之張伯苓 不愛風花雪月,心裡只有工作的男人

這世界向來是有人風花雪月,也有人忙著事業,他顯然是後者。他就是南開學校的創始人張伯苓。張伯苓1876年4月5日生於天津一個塾師家中。按現在的說法也算是書香門第了。由於這一代張家子女的名字排到了春字,父母便為這個孩子取名壽春,字伯苓,希望孩子能夠平安成長,長命百歲。

讓時光流轉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國運衰微,民不聊生。1894年,這年的張伯苓風華正茂十八歲,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一年後,他成為清朝北洋海軍的一名見習軍官。這一年張伯苓個人生活也有了變化他遵從家長的安排娶了第一位夫人。對於當時而言,像張先生這樣19歲還未娶妻的,已經不算早了。好容易有人提親,自己的家境也不算好,於是媒妁之緣,父母之命毫無懸念那就娶吧!

但張先生的第一位夫人安氏真的有點不好算數。安氏夫人與張先生是在1895年冬成親的。

這位安小姐迎娶之時其實已經病入膏肓,孃家之所以急著嫁女,全然是為了沖喜。效果安氏夫人進門五天即去世。

這樣的婚姻感情本來也談不上,張先生雖然會有點小傷感,但也正好放下包袱重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1896 年張先生到通濟輪上實習,娶了第二位夫人王小姐。王小姐溫柔賢惠,知書達理。但凡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位默默無聞的女人,王夫人正是這樣一位賢內助正好是張伯苓先生畢生的好伴侶。張先生的兒子在回憶文章中對父母的感情形容為“一生情好無間”。張先生棄武從文,投身教誨,曾經對王氏夫人說:“現在我決心終生從事教誨事業。辦教誨是清苦事,事繁而收入少,家務知識,你能相助嗎?”

王夫人隨和的答道:“你能為國為民,辦此大事,我豈不能克勤克儉地持家嗎? 不必擔心。”此後張先生終生奔波於教誨事業,也曾對夫人的深明大義感激不盡。他說:我一生事業,得助於夫人處良多。我每逢困難時,夫人則勸我我要氣餒;遇有挫折時,夫人必鼓勵我,有一番挫折,學校會有一方發展。”當然這是後話。

和所有熱血男人一樣年輕的張伯苓壯懷激烈地投身軍旅生活,憧憬著駕駛戰艦、抵禦列強、報效國家,但那個動盪的年代計劃沒有變化快,中日甲午戰爭沒有徵兆的爆發了,張伯苓來到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北洋水師駐地,聽到的是中國海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而整個北洋水師竟然沒有一艘可供水師學堂畢業生實習用的艦艇,讓張伯苓無比悲憤,受到極大的刺激。隨後,他在劉公島目睹了一個英國兵和一箇中國兵站崗的情景:那英國兵,身體魁偉,穿戴得很莊嚴,面上露著輕蔑中國人的眼神;而中國兵,面色憔悴,兩肩高聳,身穿一件破舊的衣服,胸前有個“勇”字……

在張伯苓的眼裡,這兩個兵真有天地的分別,作為一箇中國人,他感到一種難言的苦澀。他站在劉公島的海岸,眼望蒼茫的大海,耳聽著海浪拍岸,心潮澎湃。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苦苦思索並尋求的海軍救國之路卻救不了中國!看來,國家的強弱固然與國防武備有重要關係,而更重要的是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體魄健康狀況,在現代世界中欲求生存,必須有強健的國民。因為無船實習和操練,張伯苓與他的同學們不得不回家待命。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北洋海軍,經過日本的毀滅性打擊,潰不成軍。身處戰敗後的北洋海軍之中,張伯苓親眼目睹國家、民眾遭受的欺凌和恥辱,親身感受到中國軍隊的萎靡與落後,他的心靈遭到沉重的打擊。

可是一旦進入社會,真實的社會狀況常常會使張伯苓茫然,從書本上獲得的知 識顯得蒼白無力。甲午戰爭中清朝的失敗,清朝政府面對西方列強無禮要求時所表現出來的 無能,“通濟”艦上清朝官兵的頹靡,劉公島上清朝士兵的憔悴,這一連串的發現讓張伯苓 開始真正認識到軍事救國只是從某種程度上改變國家軍事落後的狀況,但卻無法拯救積貧積 弱的國家。他漸漸意識到改造國家的關鍵決不僅僅在於練陸軍、海軍,同外國進行軍事上的 抗衡。

作為新式教育的受益者,他認定改造中國的良方是辦教育,即要從國民文化思想層面 上徹底改變人們的麻痺和落後的精神狀態。可以說,威海衛“國幟三易”等充滿屈辱的經歷 ,徹底動搖了他軍事救國的想法,成為他思想轉變的一個契機。教育救國的思想在張伯苓的 腦海裡逐漸形成,併成為他從根本上改造中國國民性的利器。於是他經人介紹,準備到一所私塾嚴氏家館任教去。

但張伯苓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周圍幾乎所有朋友和親人的反對。大家都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放棄將來成為 海軍軍官的大好前程而去做一個社會地位並不太高的塾師,難道他沒有看到自己的父親為了維持家庭生活而操勞奔波嗎?難道他忘記了以前所經歷的貧苦生活嗎?可是,這一切都沒有阻礙張伯苓從教的決心。因為年輕的張伯苓明白光有武力和軍事救國是不夠的,要讓一個民族的人民從根本上知道救國的意義是要讓他們精神覺醒,受到良好的教育。

於是,在1898年11月滿懷豪情的青年張伯苓毅然離開了海軍艦隊來到了嚴氏家館,擔任塾師,發誓要將自己教育救國的理念真正付諸實施在這三尺講臺上,所有的開始都意味著嘔心瀝血的付出和艱難的鍥而不捨。

嚴傢俬塾講學那段時間,張伯苓先生不幸患上了傷寒。病癒後又復發兩次,病治癒後身體非常虛弱。於是伯苓先生的老父親久庵老先生勸伯苓先生吸些鴉片,以“提神補氣”。張伯苓先生吸了三個月。不過,待體力恢復後,張伯苓先生立刻斷然禁絕吸食鴉片,而且說到做到,從此終生不吸,並且嚴令南開學子遠離毒品。三個月時間,足以讓人產生毒癮了。一旦成癮,戒除如登天。張伯苓先生能幹淨徹底的戒掉鴉片足以說明他的毅力之堅強,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張伯苓先生吸過鴉片,一點也不損於他的形象;相反他能毅然決然戒掉鴉片倒是值得很多有網癮或賭癮煙癮的人們來學習。

張伯苓在嚴修家館講授的科目除英文、算術、物理、化學外,特別增設體育課。他用雞毛撣子杆作為跳高的跳竿,讓嚴家子弟把辮子盤在頭上,穿著靴子,掖起長袍的衣襟,在雞毛撣子杆上練跳高。竿子升高了,就在椅子上墊書本。家館沒有木馬,就讓學生曲身,兩手撐膝,排成一列,然後魚貫騰越,代為木馬練習。現在看來,這樣的體育課似乎有些滑稽可笑,但當年張伯苓正是用這種方式在挑戰千百年來的教育傳統。

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新教育是說明,新人才是個什麼樣子?張先生說:“不懂體育的,不應當校長”、他用行動表明強身健體和文化一樣是國民素質提高的必要手段。 也許英雄所見略同,1917年毛澤東也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體育之研究》,文章表述了與張伯苓相同的觀點: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

1904年,張伯苓為了更好的辦好學校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將私塾館改建為私立中學,定名敬業學堂。同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聖路易舉行後,最先得到信息的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美國體育幹事向張伯苓介紹了賽會的盛況,引起張伯苓對奧運會的極大興趣。

1907年,在天津城區南部的開窪地,即民間所稱“南開”,建成新校舍,便改名為南開中學堂,南開是私立學校,經費主要靠募捐得來。兵荒馬亂的時代,南開一直入不敷出,欠債辦學,經費需向社會各界募捐,有學生提出:“我們不要官僚軍閥、土豪劣紳的臭錢!”張先生卻說:“美麗的鮮花不妨是由糞水澆出來的!言語幽默而智慧。

但張伯苓對體育的投入卻從來都是毫不吝惜。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南開便有籃球場15個,足球場5個,網球場17個,器械場3處,400米標準跑道大運動場2處,各種體育輕重器械一應俱全,甚至還專程從美國購進最新式全套試腳力與背力器、馬錶式手槍、手球、護膝等各種體育用品。

1908年8月,張伯苓通過引薦作赴美國參加世界第四次漁業大會,會後順路到歐洲考察教育。當時,正值英國倫敦舉行第四屆奧運會。機會難得,在考察間歇,他前往賽場,親歷了大會盛況。張伯苓也成為親臨現場觀摩奧運會的第一個中國人。

1909年1月回國後,在南開校園,他向學生介紹了倫敦奧運會的盛況,學生們對奧運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嚮往。10月9日至13日,南開中學堂與天津青年會聯合舉辦了年度運動會,張伯苓在發獎大會上,再次以中國與國際奧委會為題做了激情演講。從此,奧林匹克精神在全國得到廣泛傳播。

1912年,張伯苓先生與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幹事葛瑞、菲律賓體育協會主席布朗和日本青年會美籍幹事克朗發起組織遠東業餘運動協會和遠東運動會,由於中國積極籌辦和參與遠東運動會,從而與國際奧委會發生了最早的聯繫,國際奧委會曾正式通知中國參加1916年的奧運會和國際奧委會會議,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屆奧運會停辦。1920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遠東運動會和遠東體協。

張伯苓接受過私塾教育、新式教育,並多次赴日本、歐美留學考察,深諳世界大勢與學問真諦,他堅決反對死讀書:“只知道壓迫著學生讀死書的學校,結果不過是造出一群‘病鬼’來,一點用處也沒有。”

 1922年,黃炎培與胡適有一個談話,黃炎培說,我們信任一個學校的表示,是我們肯把自己的子弟送進去。胡適答道,老實說,我的子弟,都叫他們上南開去了。晏陽初最信服張伯苓辦的南開,子女與侄子都在南開讀過書。當年社會各界諸如梁啟超、黃興、黎元洪、馮玉祥、熊希齡、袁世凱、張學良、陳寅恪、葉聖陶、鄒韜奮、陶行知等名人,都把自己的子女或親屬送到南開讀書。

衡量學校工作的根本標準是培養人才的數量與質量。翻開南開歷年畢業的學生名錄,你會看到一個個耀眼的名字,周恩來、梅貽琦、曹禺、陳省身、吳大猷、朱光亞等等,有統計顯示,僅上世紀30—40年代的南開中學畢業生中,當選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有57位之多呢!張先生當之無愧桃李滿天下的聲譽。

1946年旅美的南開校友聚會,一起滿心敬意為正在美國治病的張伯苓先生恭祝70大壽,席間老舍、曹禺兩位大文豪誦壽詩,莊諧並陳,極一時之盛,詩歌裡時這樣寫的:知道有中國的,便知道有個南開。這不是吹,也不是嗙,真的,天下誰不知,南開有個張校長!這首詩至今被很多很多南開人驕傲的提起。。。。。。。

愛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對於更多的男人而言志氣和事業才是更重要的吧。不過在29年南開女中畢業張伯苓有句臨別訓話,倒是讓大家覺得這個男人原來也沒那麼古板,此話大意是:你們這些學生將來結婚要相夫教子,要讓老公為公為國。千萬千萬別慫恿他們升官發財,要知道男人發達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踹了你們找小三。 幽默的話語讓在座的學生們啞然失笑。。。。。

一個和人的追求和境界是不一樣的,有人對著花兒流淚,有人忙著官場溜鬚,有人為抱負撒熱血傾所有,或者這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於張伯苓的人生裡,他並非不懂愛,是心有大愛,大約強國育人才是他最親密的愛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