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 雲南玉龍雪山

外地人走進了雲南的早點鋪子,米線、餌絲、餌塊、麵條排排放在眼前,不知道如何下手,得仰頭琢磨店裡張貼著的大幅菜單很久,或許都搞不定那些繁複的米線種類。本地人進了店,則眼皮都不抬,就能直接點出一種米線的名字。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在隨處可見的早點小店裡,穿過門口高湯大鍋、蒸鍋漫出來的霧氣,店裡滿是吸米線的聲音。手腳麻利的收銀員將客人點的菜向著後廚喊一聲,後廚再應一聲,不一會兒你的米線就端上桌來了。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雲南人吃米線,會說“甩”,還說“幹”,聽起來都乾脆利落,立刻有了細長的米線被哧溜一下吸進嘴裡的畫面感。

在雲南大部分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水稻是廣泛栽種的作物,山地上經常可以看見層疊著的梯田,其中也正是擠擠挨挨的水稻在風裡搖擺。作為主食的大米,使得這裡的人與各類米制品親密無間。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 雲南勐臘搶收水稻忙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 雲南建水,正在晾曬的米線

說起米線,雲南人是自信的。他們不厭其煩地告訴別人,米線和外省人的米粉雖然看起來並無二致,但絕不是一種東西。雖然主要原料都是大米,但原料中紅薯粉、土豆粉的選擇和高配比,使米粉從口感上和米線有了差別。米粉吃起來更棉柔黏糯,而米線則水靈滑爽。

走出家鄉之後遇上天下橫行的米粉,對這種微妙差異的辨別,藏著一個雲南人最地道的鄉愁。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 燒餌塊是餅狀的,火烤之後刷上甜鹹味的醬,裹著油條、火腿腸、洋芋粑粑一起吃。

至於早點鋪子裡的餌絲和餌塊

,是人們閉著眼都不會和米線弄混的東西。它們都脫胎於大米,但餌塊是大米經過浸泡蒸熟、舂搗揉制之後做成的長方體,有緊實緻密的口感和更短的形體,要煮著吃的時候切成短寬的條狀餌塊,要蒸著吃的時候切成很細的餌絲,還有攤開燒著吃的圓形燒餌塊

米線,只有在雲南才是米線!入口就是一種淡淡的鄉愁

米線則分酸漿、幹漿兩種。前者是大米發酵磨成,傳統做法工藝複雜,不脫去水分,保質期也短;後者則將大米碾磨後在機器中擠壓成型,便於攜帶,下鍋前要加水泡脹。雖然幹漿也有大批愛好者,但酸漿製作複雜又難保存,只在本地能吃上一口,那種筋道入味的口感,是很多人的最愛。

對於雲南人來說,吃米線就像穿衣服,吃法層出不窮,也已經吃得得心應手。早上出門要先“甩”上一碗米線再上學上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