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得償所願。

在尋覓伴侶的旅途中,我們不斷地尋找、失去或離開某個人,如此反覆循環,直到尋得理想的伴侶,或者尋個勉強湊合的人,一輩子不如意。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很多人處理不好親密關係,那麼這本書值得我們去閱讀,也是值得任何人都閱讀的一本書。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如果只能讀一本關於愛情的心理學書籍,我推薦《親密關係》。這本書的優點在於,以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方式,解答了我對愛情的困惑,對親密關係有了較為全面的認知。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系統性】在於,這本書在解析親密關係的各個話題時,有從始至終的理論框架(例如相互依賴理論),讓人能夠形成系統的觀點。相比之下,有些心理學公眾號的文章,今天講依戀類型,明天講原生家庭,充斥著不同的理論和名詞,每讀一篇似乎學到了新的知識,卻難以沉澱、成為自己的知識網絡中的一部分,甚至不同文章的觀點還會出現衝突。

【完整性】在於,這本書在分析親密關係時,各個維度都有涉及。讀這本書,不僅能學到 what you know that you don't know(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事),還能夠學到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you don't know(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平時我們也許會在有特定困惑的時候,才會去閱讀相關的愛情心理學文章。比如在面臨異地的時候,去學習如何維持異地感情。這些問題是已經浮在表面上的了,但感情中,還有更多我們可能根本沒意識到的問題,比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關係中存在著控制與被控制。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親密關係,從而能夠識別潛在的問題。

【科學性】在於,這本書的結論基本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得到的,而不是基於作者的個人情感經驗。科學研究的結論避免了很多誤區,例如研究發現”相異”並不相吸引,伴侶共同點越多,彼此越喜歡。有一些不科學的書籍,甚至為了譁眾取寵,提出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觀點,如“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其實男性和女性的差異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大。所以這是一本“相對“靠譜的愛情心理學書籍。我並不是說它裡面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畢竟心理學實驗也有自己的侷限性,但至少它會比不基於科學研究的書要可信地多。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關於吸引力的秘密

人際吸引是邁向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我們的自我魅力修煉和撩漢的前提也是吸引力。而吸引力形成的基礎是一種獎賞,或者說回報,比如直接獎賞,他人的讚賞接納、金錢、地位等。多數情況下,一個人能給人提供的獎賞越多,吸引力就越強。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而吸引力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 臨近原則:人們偏向喜歡身邊的人,喜歡熟識的人。

空間距離的拉近使我們和他人認識成為可能,而曝光效應表明接觸次數越多對方喜歡我們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當我們看上某個小哥哥時,一定要想盡辦法離他近一點,近視樓臺總是先得月。

2. 對美的偏見:人們都喜歡那些長得可愛的人,認為美的就是好的。

人們普遍認為外貌有吸引力的人更有趣,也更容易成功。顏值是第一生產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吸引力也遵循匹配原則。不考慮其他因素長遠看來,組成couple的都是外貌在同一水平的人。因為好看的人喜歡更好看的人。親密關係越嚴肅正規,投入越多,外貌匹配程度越明顯。

“適配價值” 是一個人身上所有吸引力的總和,包括他的年齡、外貌、性格、工作和財富等等。 在尋找伴侶的時候,我們會彼此打分權衡。所以也不排除外表乏善可陳的年邁富豪娶了年輕貌美的選美小姐,這是綜合得分比較後的選擇,而不是最初的吸引。

只要總的價值相等,具體每項得分多少倒是次要的。在婚戀市場上,沒有所謂的 “木桶效應” ,最終決定的,是你所有木板加起來的長度。

3. 禮尚往來:人們都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那麼,為什麼我們喜歡更好看的人,卻依然願意和“不是那麼好看的人”在一起了呢?因為人討厭面對被拒絕的風險。

人們對未來伴侶的期望值=伴侶的長相吸引力×伴侶接納自己的可能性。人們更願意和接納自己的人交往,而不是被拒絕,拒絕產生不了吸引力,而且真正有用的是有選擇性的故作清高——表現出一副除了你想吸引的人外,任何人都無法吸引你注意的樣子,被你喜歡的那個人就會感到受寵若驚。

4. 人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個人的審美品位之間可能不同,但總的來說,一致性遠大於分歧性。就是說,人們會比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世界觀價值觀、興趣愛好、飲食習慣、名字相似、域接近等等。

因為兩個相似的人相互喜歡就像是對彼此的雙重肯定:我喜歡我,也喜歡你,我們這樣的人都值得被喜歡。不僅有讓彼此安心的獎賞價值,還能給彼此留下大家都很完美的信心。

5. 障礙:得不到的就更喜歡。

人們在面對失去某種事物的危險時,反而想得到更多。比如羅密歐和朱麗葉,家人越反對愛的越義無反顧。

比如經典的打烊效應,在酒吧即將要打烊自己卻顆粒無收時,人們會感覺到潛在伴侶更有吸引力。所以,下次去酒吧玩就可以試試晚一點去嘍,當喧鬧聲散盡,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說不定某個漏網的優質小哥哥正在等你領回家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愛情是熊熊燃燒的友誼

愛情由三種成分構成:激情,親密,忠誠,好的愛情三種成分缺一不可。激情受制於性荷爾蒙——多巴胺的分泌。當我們墜入愛河,多巴胺水平上升,我們感到興奮快樂。但它也是最不可控最易消逝的成分。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1. 浪漫的激情之愛唯一的出路也許是向相伴之愛轉化。

相伴之愛擁有足夠的親密和忠誠。親密和忠誠促進催產素的釋放,令人們更加信任依戀彼此,從而令關係長久。

彼此忠誠的伴侶,會更願意為對方做出自我犧牲。他們的行為看似不符合社會交換理論。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這種忠誠也是兩個人在經歷了激烈衝突和自我懷疑之後,逐漸確立的。


2. 愛情的保鮮:提供快樂有趣的經驗。

“吸引”這件事,不是說第一次把對方吸引住了,就能一勞永逸,它需要經常更新維護。

那些能擴展我們的興趣、技能、經驗的伴侶才能吸引我們。這就是為什麼新建立的親密關係快樂無比,是因為知識的增加和自我概念的發展。當我們和男神熟悉起來感覺到“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就意味著自我延伸變慢,關係變得平庸乏味。因此讓關係保鮮的方法就是一起尋求新奇的活動和挑戰、或者自己不斷地成長和豐富。


3. 親密關係穩定的秘密——不可替代性。

親密關係這個詞聽起來甜蜜,但它的本質並不浪漫。社會交換決定了我們在建立關係時都在尋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取能提供最大獎賞價值的人際交往。一切關係的本質都是社會交換。

低生產力水平下的婚姻,盲婚啞嫁,強調門當戶對,幾乎不涉及愛情。只有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們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開始嚮往起更高的精神追求,比如尊重、愛情。

所以婚姻的初衷,承載資源合作和繁育後代的需求,本質是一種“社會交換”。那麼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都想要更帥、更多金的另一半,可是,自己有什麼資源可以拿出來談判、交換的呢?

一段關係中,獎賞價值越高,代價越低,替代選擇越差關係越穩定。同時投入越多,離開的代價越高關係也越穩定。在自由戀愛、寬容離婚的大環境下,想要擁有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提高自己的無可替代性同時彼此多多付出是不二的選擇,否則男生遇到更好選擇時就會更快離開。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


4. 運用知覺的力量,培養高自尊。

高自尊的人擁有質量更高的親密關係。較高的自我評價意味著高自尊。高自尊的人不管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會更加積極和寬容,同時也能收穫他人積極寬容的評價。因為壞的比好的更有力量,當你對親密關係做了一件壞事的時候,通常要用5倍的好事去彌補。

而且,低自尊的人常常會小題大做,或者知覺到根本不存在的排斥,從而破壞他們自己的親密關係。


5. 女性的終極目標——雙性化。

我們把與任務有關的男子氣才能稱之為工具性,社交與情感有關的女人味技能稱之為表達性。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社會,高工具性低表達性的男性和高表達性低工具性的女性是理想的兩性形象, 然而在現代社會男女兩性都面對著雙性化的要求。

大男子主義越來越具有貶義,同時女性也越來越喜歡強調自己在家庭生活之外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近年來《麥瑟爾夫人》、《迷霧》、《福斯特醫生》等凸顯女性雙性魅力的影視劇越來越受歡迎,也就是說有吸引力的女性形象再也不是單純的賢妻良母那麼簡單了。


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渴望與人交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