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親密關係:在一起的語言

人們在溝通裡,很少直接說關係。他們一般只會說他們遇到的各種事情。如果你不會聽,那你就只能聽到他們在討論這些表面的事情。如果你會聽,你就會知道,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背後,都是在說關係。

  • 一對夫妻在少年宮門口爭論。兒子耷拉著腦袋站在媽媽旁邊。媽媽說:“別的孩子都在報奧數,我們家孩子當然也應該要報!”爸爸說:“孩子這麼小,現在就學奧數,讓孩子這麼累幹嘛?”媽媽說:“他明明有天賦的,認字都比別的孩子早,當然應該報。”爸爸說:“小孩子,學習抓這麼緊,別到時候學廢了!”

從內容上來說,這對父母是在討論孩子要不要報奧數。如果你去問他們吵什麼,也許他們會說,我們的教育理念有分歧。可是,如果脫離了內容,從關係上來看,他們其實都是在跟對方說:“我比你更懂我的孩子,所以在這件事上,我比你更有發言權。”

這就是關係的語言。一旦這個關係的問題沒有解決,我相信不只是奧數,他們對於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會有類似的爭論。如果是在諮詢室裡遇到這樣的夫妻,也許我就會跳過他們吵架的內容,直接問他們:“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比你的老公(老婆)更懂你的孩子呢?”

通常這樣問的時候,父母們會楞一下。然後,他們也許會開始思考他們的關係。媽媽也許會說:“我老公成天加班,很少參與孩子的生活,他怎麼會知道孩子的需要?”而爸爸也許會說:“我老婆跟孩子黏得太緊了,有時候我想插話都插不上,我真擔心她把孩子教壞了。”內容背後,關於關係的話題,就開始慢慢浮現了。

還曾有朋友跟我說:自己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覺得很有用,可是回去跟老公說,老公卻很排斥,說這些都是騙人的。她覺得老公簡直不可理喻。從內容上,他們是在爭心理學知識有沒有用;從關係上,他們其實是在爭:學了心理學知識的老婆,能不能對他們的關係更有發言權。老公是先不認同這一點的,所以他才說心理學沒有用的嘛。

只要兩個人有接觸,那他們之間就一定有關係。只要有關係,就一定存在著關係的溝通。如果你熟悉關係的語言,就能從兩個人的隻言片語中讀出“誰在支持誰”、“誰在反對誰”、“誰在貶低誰”、“誰在生誰的氣”……內容是表,關係是裡。我們經常說:要對事不對人。可是關係的語言是相反的:對人不對事。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關係好了,什麼事都可以談。如果關係不好,談什麼事,其實都是在談關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而只要有關係,就有關係的溝通。甚至可以說,這種關係的溝通比內容的溝通更加廣泛,更加普遍。

  • 有一個經典的溝通橋段,是情侶吵架。男朋友跟女朋友說:“好了好了,我錯了。”
  • 有時候,女朋友還會不依不饒地說:“那你說說,你錯哪裡了?”
  • 有時候,我們會吐槽這個女朋友,覺得她咄咄逼人。可是從關係的語言聽來,男朋友說“我錯了”的時候,其實是在說“我不想跟你說了。”而她說“說說你錯在哪了?”的時候,其實是在說“我不想你這麼敷衍我。”

這樣看來,她也沒什麼錯。那沉默不說話行不行?也不行。從內容的溝通上,沉默不說話是沒有內容的。可是從關係的溝通上,沉默不說話可以表達很多內容。也許你的沉默,就在替你表達:我覺得你講不通道理,不可理喻,所以不想跟你說話了。那岔開話題行不行?還是不行。因為當你岔開話題的時候,在關係的溝通上,你其實還是在說:我不想聽你說了,你說的話不重要。

關係的矛盾是很激烈的,它有我們最深層的愛和怕。所以,人會本能地迴避直接討論關係,而要通過溝通各種表面上的內容來做隱晦地表達。可是你也知道,關係是躲不開的,關係的溝通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就算不討論關係,就算沉默,就算轉移話題,僅內容的討論,也會變成關係的一面鏡子。

如果我們感受到了一段關係出現了緊張的氣息,那麼可以組織關係中的人一起展開討論。即使最後沒有形成共識,這樣的討論也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會知道矛盾在哪裡,而不必再為胡亂的猜疑而痛苦。對於你自己來說,懂得從關係的角度來思考溝通,那你就會對自己和別人的反應多了很多理解。

親密關係:在一起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