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 誰不想發光呢”


前幾天家裡換了一部新洗衣機,男朋友從選品牌到安裝都在聽他爸媽的意見。

在我的觀念裡,這些事都是可以自己解決的,頻繁諮詢父母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後來我們談了談,他說:“讓父母在你的生活小事上擁有參與感,也是一種孝順。

這代表著,男朋友已經在和父母相處這件事上,找到感覺了。

而我從未與父母有過“親密關係”,連喊我爸去洗手吃飯都覺得彆扭。



一。

我從小就故意和父母疏遠。

我媽出生在有錢家庭,我爸是從大山出來的。

於是父親很自卑,跟我外婆家也相處很差,最後厭世天天在家,經常酗酒,喝完酒家裡的東西都會爛一半。

小時候,我最害怕聽到的就是父親半夜回來的敲門聲。

而我媽很“浪漫”,她一直可憐父親,心軟他每一次下跪,並始終相信父親會變好。

後來因為母親次次縱容,父親愈發過激。

最後我媽忍不下去,我成年之後,他們終於離婚。

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我期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我一直覺得父母的關係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沒有誰是真的值得可憐的。

我從初中就開始寄宿,大學也考得很遠。

我覺得只有逃得夠遠才能不受家庭的影響。

但我發現,根本不可能。

前段時間我做了一個測試,測試的第一條關於家人會不會控制你的婚戀選擇。

當然會控制了。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這個大寫的相親角龍套,似乎暗示了我的未來。

在得知我有男朋友之後,我媽問過不下十次,他抽菸喝酒嗎、收入如何、有房子沒、父母怎麼樣?

我媽從來沒問,“他對你好不好。”

其實我明白,婚姻失敗讓我媽受盡了苦頭,她不想我鋪她的後塵。

父母會無意識把自己的“反省”強加到孩子身上。

這種反省越重,原生家庭帶來的束縛就越緊。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二。

不僅如此,在這種家庭影響下,我發現自己對“親密關係”毫不信任。

我媽偶爾會問我爸有沒有給我打電話,我說沒有,因為我早就把他加進黑名單了。

問起原因,我說他從小到大也沒養過我,沒什麼好聊的。

我媽嘆氣,說:“你好冷血。”

我怔了怔,發現原生家庭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對親密關係的極度無安全感,甚至冷漠。

這種影響直接體現在我和男朋友的相處模式上。

我們異地戀,剛在一起時,他每天都會說“我想你”,而我很抗拒,因為一句想念根本沒有用。

它說起來太容易,像“多喝熱水”一樣,讓人懷疑情感飽和度。

而且它不能帶來任何實在的東西,比如一個擁抱、一次散步、一張機票。

它只是無價值的三個字。

男朋友花了很長時間讓我理解,“在親密關係前,無價值的事情也是有價值的。”

我問,那要是不想親密呢?我轉而聊起我的父母。

他說,“只要不親密能讓你真正快樂。”

他說起我有時候跟父母聊電話,聊到意見不和時,我從不反駁,只是偷偷哭。

與原生家庭不親密時,我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或是開心,我依然揹著石頭在走路。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三。

前段時間為了改善關係,我請我媽出去玩,晚上我們躺在民宿的大床上,她在追《都挺好》。

為了那一句,“在親密關係前,無價值的事情也是有價值的。”我開始陪我媽看電視。

我媽看到蘇明成向老婆下跪,我笑了,她卻抹眼淚。

她說我爸也這麼跪過,他以前也會像蘇明成一樣會逗老婆開心。

“那你不覺得他很沒用嗎?”我問。

“你奶奶在你爸13歲的時候去了。”

她說這不是父親懦弱的藉口,但這卻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理由。

我發現她提到“無法改變”的時候的無奈,跟我初中決定去學校住的無奈一模一樣。

面對原生家庭,我們都一樣無可奈何。

可能真的要感謝那次旅行,我們聊了一晚上,很多事情都在那天和解了。

上面提到的原生家庭測試,我建議大家都去掃碼做一做。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不止是因為答完題可以領取小豬短租1000元民宿基金。

而是因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家庭是什麼類型,才可以適當地做出調整。

原生家庭的確不可逆,但為此感到不開心的我們,也許可以做出一點點改變。



最後。

和原生家庭和解?想想就很難,對吧。

因為小時候在日記本寫滿“好想離家出走”都是真的,那些委屈早就扎得我們千瘡百孔。

可正因這些不快樂在心底太牢固,才更要明白事已至此,再去做出努力。

只有這樣做了,和我們一樣“可憐”的父母才能得到釋懷。

更重要的是,沒那些戾氣後,我們能活得更“健康”。

因為我們總會成為父母,而到那一天,希望我們都不是自己父母的樣子。

我嫉妒男朋友與他父母的“親密關係”。


作者/ 李曉琪

歌曲/ 東京の空

插圖/ 儘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